【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开幕
  作者:苏雁 陆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4 | 点击数:5014
 


  本报苏州9月12日电(记者 苏雁 通讯员 陆炜)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昨天在苏州举行。

  今年会议暨论坛的主题是:总结交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经验,研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相关优惠政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与会专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的本质决定了单纯依靠政策性扶持达不到保护的目的。为确保活态的传承,必须从民众现实生活中汲取发展动力,将其置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寻找生产性保护的途径。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开幕式上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指出了当前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文化自觉、忽视中华文脉的传承、过度性开发、科技成果利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融入社会、融入民众。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是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

  本次论坛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吴中区人民政府承办。
 

 ·延伸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在苏州举行
——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

人民网-文化频道 2009年09月11日14:01

  人民网苏州9月11日电 (记者 张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吴中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11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等出席了活动开幕式。

  此次会议暨论坛的主题是:总结交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经验,研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相关优惠政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湛技巧、高超智慧和杰出创造力。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影响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冲击,处于濒危状态,面临失传的危险。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生产性保护,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了活力,不仅促进了传统工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和平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指出了当前生产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文化自觉、忽视中华文脉的传承、过度性开发、科技成果利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应充分认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论坛将持续至13日,参加此次座谈会暨论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及非遗处(社文处)负责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以及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正在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代表约150人。在座谈会暨论坛上,与会代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9-09-13 07:57

上一条: ·2009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评选揭晓
下一条: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粹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