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舒晋瑜]追赶时间的淘金者
——访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孟白
  作者:记者 舒晋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7-12 | 点击数:5511
 


  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胆子很大。他敢把正在赚钱的项目压缩掉;每年赔20多万的刊物他敢办;一般出版社先出平装后出精装,他敢把定价几十元的图书先做成2000元的线装书去发行……

  也因此,他的冒险往往被质疑。毕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出版大潮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淹没。

  可孟白的诸多想法都实现了。作为一个40人的小社,连续几年,学苑出版社回款均在2700万元左右,利润每年近300万元,每年150多种新书,再版重印的,连续10年来每年都是二三百种,重版率达到40%。

  这些,基于出身出版世家的孟白对国内外出版界的熟悉和了解,基于他对于整个行业动态的把握与准确预测,更基于学苑出版社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大到投资上千万的出版项目,小到一个社里的研讨会,无一不是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收与放的较量

  必须得承认,孟白是个勤于思考善于经营的当家人。1997年,他担任学苑出版社社长。那时候,学苑社已经有了自己的积累,形成了教育、医药、文史图书的小型出版社规模。按理说,孟白该知足了,社不大,日子还过得去。

  他不这么想。学苑社成立十年了,必须得想办法再上层楼。出版界的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不进则退,但是,“进”则意味着风险。学苑社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行业或学科,全靠自己打拼。相对于教育类出版社、部委系统出版社以及多年来业已形成品牌的老字号出版社,学苑社生存的立足点在哪里?

  在学苑社成立十年的时候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孟白感受到的,是更为沉重的夹缝中生存的压力。他果断地采取了一项常人无法理解的“收缩”战略。所谓“收缩”,就是把正在赚钱的项目压缩掉。他耐心地对大家解释:我们社资金、人力都非常有限,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全社重点开拓的领域。“收缩”能够强化出版特色。

  事实证明,孟白是对的。“收缩”5年,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20%。所以,孟白在全社成立15年的社庆大会上半开玩笑地说:“学苑出版社的确像是个出版社了。”他们拥有了在民俗、中医药、文史古籍等方面形成的核心优势。

  “收缩”的同时,孟白大胆地投入资金,放开手脚去做民俗出版。做出版最难的,是面对急速消失的民俗,没有现成的文献和图片资料,需要现做调查,现拍照片,作为出版社,学苑出版社的主业并不是这个,而民俗研究者的队伍很小,能做这项工作的人很少。而且,有的民俗课题很难转化成出版物。但是,孟白的观点是:文化积累,多比少好,有就比没有强,能做成一点是一点!这就是孟白的决心。

  图书与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样化的需求层出不穷,总能产生无穷无尽的选题。只要沉下心琢磨,肯定有出路。孟白戏称,他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三西:江西,陕西和湘西。现在在组织专家学者做调查,对于有出版价值的课题,学苑社可以提供经费支持其完成,尽可能形成一个系列。

  孟白的“放”,还体现在他的发行策略上。有一次,学苑出版社请马昌仪先生编写了《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原计划制作成16开平装铜版纸彩印本,一算账,得卖3700册才能收回成本。而以当时学苑社的发行能力,十分困难。孟白想,这部著作是山海经研究最权威的文献,而且有2300多幅珍贵的古图,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所以及一些收藏者肯定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当然需求量有限。于是专门将这本书制作成线装宣纸彩印版,1800元一套,印了500套。结果,全部销完,收回了成本。

  学苑社推出的其他四五十种古籍书情况类似。立足于将散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的当今一些学科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献编纂影印,尽管每种印数仅100-200套,定价有高达二三万元一套的,但资料珍稀难觅,需求量超过印数,结果不赔反赚。

  冷与热的交融

  如果说教辅教材是炙手可热的出版领域,那么孟白所涉猎的,无疑是乏人问津的出版空白。比如民俗。我国解放前少数专家学者曾搞过一段,但兵荒马乱的,解放后又受历次政治运动冲击,到上世纪80年代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民间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文化正在迅速消失,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很恶劣,田野调查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不重视民间文化,不重视生活方式的细节记录,过去历史上没有记载,而现在重视了,却又飞速消失,孟白认识到这一严峻的现实。

  他关注所谓“冷的领域”并不盲目。孟白一向认为,出版是依附于学术的,类似于与学术共生的“附着植物”。哪一门学科有潜力,和它结合的出版便同样有潜力。而民俗文化是一只未被开掘的“潜力股”。

  孟白将学苑出版社定位为“学术性”,或者说“专业性”的出版社。这意味着他要从出版角度谋划学术。他发现,某些学术成果是“冷”的,然而学术背后的故事,却是“热”的。比如考古和文物领域,有些考古发现是世界级、国家级的,研究成果本身的出版有一定价值。还有考古的项目本身“级别”可能不高,但它背后的故事可能更吸引人,更能调动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编辑们所做的,不仅在和学者交流的基础上了解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还要有相当的洞察力,能够开发更深层次的系列故事。在这方面,孟白想得很周全,他尽量地创造条件,让编辑们参加学术会议,不仅仅是听,还要了解参加会议的这些人做什么。他们所做的考古收藏书就是循此思路。一类是请大专家写,如与《中国文物报》签订协议,把该报刊载的文章选集出版;另一类请有成就的文物爱好者或收藏家写切身体会的故事的,比如陆欣的《闲话藏书》,根据他的藏书经验设计成问答式,正是初入此道的人需要了解的问题,出版以后极受同道欢迎。爆“冷门”与挖“热点”交融,使项目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并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7年6月13日

上一条: ·[户晓辉]哲学的烟斗和怀表
下一条: ·[刘锡诚]回忆访书家路工
   相关链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1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5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