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刘晓春]民族志写作的革命
——格尔兹《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的意义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3 | 点击数:15332
 

  摘要:在殖民背景下产生的民族志写作, 实际上是一个建构非西方文化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再现、反映的过程。格尔兹的巴厘岛系列民族志“ 深描”实践, 是在反思民族志写作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格尔兹将文化看作是意义系统, 强调意义、符号象征、语言,并强调民族志的写作是一种人为的认识过程, 文化以及社会活动的意义是可以被观察者“ 阅读”的。

  关键词:格尔兹;民族志;深描

  作者:刘晓春( 1966- ) , 男, 文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 主要从事民间文化研究。邮编: 510275

 

  《深层的游戏: 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是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巴厘岛系列民族志的代表作, 这篇民族志是格尔兹实践“深描”民族志写作手法的典型, 具体分析这篇民族志的特点是理解格尔兹解释人类学的最好方式, 在此基础上, 进而理解这篇民族志在人类学民族志写作中的革命性意义。

 

  “斗鸡”的深描

  一次精心准备的斗鸡游戏, 被突如其来的、全副武装的警察冲散了。这场未完成的斗鸡游戏, 却为一筹莫展的人类学家格尔兹带来了融入巴厘岛社会的绝好机会。在巴厘人看来, 格尔兹及其夫人这样的不速之客, 是看不见的幽灵( ghost) , 巴厘人似乎能够穿透他们的身体, 而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更实在的石头或者树木。然而, 巴厘人对格尔兹夫妇并非毫无兴趣, 他们从何处来, 为了何事来到此地, 巴厘人都一清二楚。与巴厘人一起, 格尔兹夫妇经历了一次被警察驱赶的混乱恐慌,巴厘人由此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有节制的、幽默的、相当礼貌和令人茫然的亲切状态, 瞬间化为亲密无间的相互取笑, 格尔兹夫妇不再是人们视而不见的一阵风, 而成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 是巴厘人热情、兴趣乃至快乐的大量倾注对象。一个外来的人类学家终于成为巴厘岛的一员, 格尔兹因此有了深入观察了解巴厘岛斗鸡游戏之内在本质的机遇, 也给人类学界留下了一篇实践“深描”手段的民族志典范。

  这种在极其少数的特殊场合中的非法游戏, 因为其被禁止, 却更为频繁地发生。无论是斗鸡者、赌博者、观看者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刺激的状态之中; 对于格尔兹这样的人类学家来说, 斗鸡犹如巴厘岛的神话、仪式、艺术、法律形式和阴魂附体等文化现象一样, 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却也是可以被观察、被理解的。

  格尔兹发现, 在巴厘岛, 斗鸡与男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他认为, 在搏斗场上搏斗的表面是公鸡, 实际上是男人, 因为在巴厘岛,男人和雄鸡之间有着深刻的、明白无误的心理认同, 日常道德说教的语言有很多用雄鸡的意象指涉男性。Sabung 这一用以形容雄鸡的词语, 被隐喻地用于表示“英雄”、“勇士”、“冠军”、“有才干的人”、“政治候选人”、“单身汉”、“花花公子”、“专门勾引女性的人”、“硬汉”等等与阳刚、勇敢、权力、色情等相联系的男性气质、男性性格。然而, 巴厘岛的男人与公鸡的亲密并不仅仅是隐喻的, 不仅仅将雄鸡看做是男人自我的象征性表达或者放大,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表达, 则是巴厘人审美地、道德地和超自然地将其视为人性的直接翻版: 动物性的表达。在此, 格尔兹将一种让外人感到茫然的、毫无意义的、充其量只是巴厘人赌博好胜的游戏行为的斗鸡与巴厘人普通生活、艺术表现、伦理道德以及信仰之中的禁忌、心理等联系了起来, 揭示了一种社会性的仪式行为背后所具有的人类深层的文化心理。在巴厘人的文化心理中, 他们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动物的恶感, 否则难以理解他们对于动物如此的嫌恶, 动物是他们最恐惧、最憎恶、既爱又恨的东西, 是一种黑暗的力量。所以, 当斗鸡的胜利者津津有味地吃着被其愤怒的主人撕得支离破碎的败鸡的时候, 格尔兹将这一行为的支配情感理解为: 社会性的窘迫、道德的满足、审美的憎恶和吃人肉的快乐。

  格尔兹对于整个搏斗过程、外围的赌博过程之描述, 可谓是实践“深描”原则的典范。当然, 格尔兹不仅仅满足于自己对于“斗鸡”游戏的描述。如果是这样的话, 从他对赌资的冗长而沉闷的描述来看, 格尔兹与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妇人便没有了区别。他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是, 巴厘岛的居民为何总是热情地、经常地、甚至不顾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而投身于斗鸡的游戏?格尔兹发现, 在深层的斗鸡游戏中, 金钱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或期望的效用尺度, 不如说是一种被理解的或者被赋予的道德意义的象征。在深度游戏中, 尽管投入大量的金钱, 但更为重要的却是与地位有关的名望、荣誉、尊严和敬重, 而所有这些又都仅仅只是在象征意义上的实现。格尔兹寻找到了一种游戏的形式与社会心理、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复杂关联。公鸡是主人的人格代理, 斗鸡的游戏则是社会——村落、亲属群体、水利团体、寺庙机构、“种姓”——的模拟,这些热衷于斗鸡的人们就是生活在这一社会之中。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 格尔兹论证了深层的斗鸡游戏是一种地位关系的戏剧化过程。他从一个游戏的秩序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秩序。Tihingan 村落如同所有的巴厘村庄一样, 也是由错综复杂的联姻群体及其对立的群体组成。这个村落是由四大父系的、部分内婚的世系群体所支配的, 他们之间不断地相互竞争并形成村庄内的主要派系, 在其内部可以裂变为次级的派系和再次级派系, 但是,相对于周边的村庄而言, Tihingan 自身也是一个共同体, 与周边的村落形成对抗, 在不同的超越村庄范围的政治和社会场景中也可以与某些村落形成联盟, 以对抗另外的村落。所以, 具有象征意义的斗鸡, 犹如玩火, 但永远都不会引火烧身, 斗鸡激起了村庄或者宗族之间的竞赛和敌意, 但它不过是一种“游戏”的形式, 它直接地、公开地展示了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攻击行为, 但它仅仅只是一场“斗鸡”而已。人们在“斗鸡”的游戏中, 所能做的只是一种享受和品味而已。无论是获胜者的自鸣得意, 还是失败者的懊恼沮丧, 都不可能因此而改变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人们在“斗鸡”中能够把握的, 大概只有一种想象意义上的“现实”, 以羽毛、血、人群和金钱为媒介来展现一种社会的现实与秩序。经过漫长的“斗鸡”之旅, 格尔兹总结道, 巴厘人从搏斗的公鸡身上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 看到他们的社会秩序、抽象的憎恶、男子气概和恶魔般的力量, 他们也看到地位力量的原型, 即傲慢的、坚定的、执著于名誉的玩真火的人——刹帝利王子。

  格尔兹也没有忘记将斗鸡过程看作一种符号, 因此, 有关搏斗过程的背景( context) 性文化事项依然是他要进行探讨的。比如, 围绕搏斗这一戏剧性事件的一大堆异常复杂和极为烦琐的规则, 已经成为整个村落传统的一部分, 代代相传, 而且具有绝对的权威。更为超凡卓绝的是, 格尔兹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人类学家的方式, 从审美( 审美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外在对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 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 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的视野挖掘斗鸡游戏的深层意蕴, 他将紧张、刺激的“斗鸡”事件看作是一种令人“焦虑不安”的事件。其实, 他依然是将“斗鸡”看作一个符号,只不过他并不仅仅让人们发现一种文化之中的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符号, 更要描述在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一个个符号的展示( display)方式及其象征意义。所以, 他深入分析了在戏剧场景下的斗鸡游戏中, 斗鸡者乃至赌博者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心理参与到斗鸡的游戏之中?格尔兹发现, 巴厘人的生活并不是像一个流程一样被安排, 而更像是意义与虚无之间的来回搏动, 以及发生“某事”( 有意义的) 短暂时期与相同的“无事”( 没有意义的) 发生间的短暂时期有节奏地变换的过程。也就是说, 斗鸡游戏是巴厘人社会生活流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巴厘人将正常情况下羞于表明的公开冲突、最为抵制的生活现实予以最强有力的表现。如果没有“斗鸡”游戏, 那么, 便无法全面深刻地认识巴厘人嫉妒与沉静、羡慕与优雅、残忍与妩媚等等相互对立的性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董晓萍]论田野民俗志
下一条: ·《读书》座谈:关于《写文化》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张志刚]深描“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
·[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赵旭东]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