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作者:何华高 黄立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1 | 点击数:5368
 


  新建的萝卜寨,因为考虑防震和长久居住等原因,已经用钢筋水泥代替了以前的黄泥木头做建材。
 
  为了保留羌寨独有的建筑文化,现在新建的萝卜寨在钢筋水泥外墙上又加了黄泥和石片装饰。
  一方面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懂羌话;另一方面,缺少资金扶持,释比想传授羌文化,没有资金的扶持,是很难得到保障的,释比也要养家糊口;第三,由于需要下地劳动,时间上也受到限制,没办法专心传授羌文;第四,没有固定的场所支持,根据羌文的规定,传授羌文尤其是唱经,一定需要固定的场所,但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现在由于地震的破坏,寨子全毁,羌文化的抢救和挖掘,面临很大的困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走出羌寨看世界!”19岁的马艳丽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地震前她在成都打工,地震后,需要帮助家里恢复重建,她就留在家里,不过她表示,等家里的房子重新搞好之后,她依然去成都打工。马艳丽的哥哥马全赞同妹妹的说法,“你看,她走出羌寨了,见识比我还多,想法也比我好”,“现实导致我们说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

  “萝卜寨没开发旅游前,我们出去打工的机会多,除了春节或羌历年时回家,其它时候均在外面赚钱。开发旅游后,我们有的人就在寨里做导游,来的游客全部是说汉语,我们不说汉语,行吗?否则,那是赚不到钱的。”马全表示,年轻人不懂羌话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说羌话的语境了,“语言环境很重要。现在除了那些上年纪的老人,哪个还会主动说羌话?”

  理县蒲溪乡休溪羌寨的释比王福生老人也对羌文化的传承表示出担忧:时代在发展,羌族文化需要变革发展,但苦于现在的羌族年轻人都不愿意说羌话了,他们大都说汉语,尤其是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回到羌寨后,生活习惯都变了。

  传承文化还需要经济支持,由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也不可能投入经费来扶持羌文化的发展。萝卜寨村支书马前国表示,萝卜寨寨民人均收入在2006年前是1600元,从2006年开发萝卜寨旅游后,寨民的人均收入提高到1800元,还属于解决温饱问题阶段,要发展羌文化,凭萝卜寨的经济收入,是很难给予支持的,况且乡里,甚至县上,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困难。


  新寨:一场“拉锯战”


  4月2日,数十辆拖拉机来回穿梭在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上,新萝卜寨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寨建在比老萝卜寨更高的山上,距离老萝卜寨大约100多米远。“热火朝天的施工背后其实隐藏着艰辛的‘拉锯战’!”马前国说,根据规划,新萝卜寨的建设占地103亩,新寨的每幢房子门前绿化,门后种蔬菜,让寨民们过上美好舒服的生活。不过,由于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元素建造新寨,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全寨几乎是99%的寨民持反对态度,起初我也没想通。”寨民们认为这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破坏了羌族祖先的规矩。

  传统羌房是用黄泥夯成砖砌成的,黄泥里面拌和了碎石、木片、树枝,千百年来,萝卜寨的先人们就是这样建造房子的,时至今日,这样的羌房已成为羌文化的标本之一,且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慕名前来和考古学家的探索。但是地震把这些黄泥房都夷为了平地。地震后,用现代元素建造新萝卜寨,马前国担心的是,“游客可能会减少,因为来萝卜寨的游客看的就是这个神奇羌寨的风貌和文化。”

  新寨用的都是砖头、钢筋等框架结构混凝土房子的建材。援建的广东江门市对新寨的建设十分重视,并不惜花费成本。“建这么好的房子,寨民却不买账!”在负责援建雁门乡的江门市市长助理甄励富看来,村民的想法一时难以理解,“我们主要是考虑寨民们能长久安全地生活,这些房子9级地震都能扛得住。”

  寨民们对来自广东的客人十分热情友好,有的寨民甚至拿出了晾挂20多年的腊肉款待广东客人(腊肉时间越长越是对客人尊重)。但在面对现代化元素将融入萝卜寨建筑时,却遭遇了如此反差。“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和思想工作。”甄励富说,新寨是去年11月才开始动工,动工前首先统一村干部的思想,然后由村干部说服寨民,开会数十次,持续两个多月,反复说明这种现代化框架新房的好处。

  为了提高寨民的积极性,江门市还实行了补贴机制和奖励机制。一家三口的补贴1.6万元,四口以上人家补贴2万元,六口之家的补贴2.2万元。江门市还拿出钱奖励,对在今年5·12前建好房屋搬进新房住的,给予3000元奖励,在4月12日前搬进新房的,给予6000元奖励,在3月份搬进新房住的,给予9000元奖励。同时,在建新房前,寨民们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2万元。

  另外,寨民在为自己建造新房的同时,援建单位在奖励的基础上还每天发给寨民50元的工钱。“这就等于说,援建我们的广东人民,不仅为我们出力,出钱,出智慧,而且我们为自己做事,他们还要奖钱。”马前国说。


  老寨:有选择的复制


  萝卜寨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的古羌王遗都,其独特的风情对羌文化考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萝卜寨老寨占地50亩,加上正在建设的新寨103亩,该如何整合,用好新老寨为寨民增产增收,这是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萝卜寨老寨一定要恢复重建,要恢复原来的面貌,“老羌寨不恢复原貌,萝卜寨就是死路一条!”马前国如是说,“目前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规划,规划是修复萝卜寨老羌寨的最大困难!”据马前国介绍,重修萝卜寨老寨需要投入至少2000万,援建的广东省江门市给了萝卜寨无私的帮助。

  马前国介绍,围绕是全部按照地震前的老羌寨重建,还是有选择地修复,这里面有争论。按照萝卜寨的寨民来说,他们希望能按照老羌寨的模式,来修复老萝卜寨。“我们不愿意改变老祖宗给我们遗传下来的原貌。我们需要原生态!”寨民张晓忠认为,寨子如果改变了原生态,那么游客就不一定愿意来这里看我们的寨子了,就会影响萝卜寨的旅游收入。

  “如果再按照老羌寨的结构来修复萝卜寨,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江门市规划专家认为,导致萝卜寨全部被地震震毁,一方面原因是强震带来的恶劣后果,但另一方面则是老萝卜寨本身不具备抗震能力,因此,要想抗震,必须采用或者融合现代元素的建材,比如钢筋和混凝土。

  江门市对萝卜寨的恢复和建设,花了很大力气,江门市市长助理甄励富几乎每天都要上这海拔2000米高的羌寨现场办公,有时一天要去三四次。甄励富表示,江门拟援助2000万资金用来恢复重建萝卜寨老寨,但不是全部恢复,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恢复,其余的作为地震遗址。“这样既可恢复保护萝卜寨的原貌,刺激旅游业发展,增加当地寨民的收入,同时又可让后人铭记地震后的萝卜寨。”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王文说:“地震之后,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的一些专家来调研,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对一些损毁严重的区域进行地震遗址保护,其他可以修复的房屋进行原样恢复。”

  王文表示,萝卜寨被称为“中国羌族第一寨”,还在于它的活态文化也极富魅力。像萝卜寨的羌绣、羌年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羊皮鼓舞同属羌族释比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大力挖掘这些“震不掉的文化”,让它们成为萝卜寨旅游的灵魂。

 

  我们不愿意改变老祖宗给我们遗传下来的原貌。我们需要原生态!

                                                                            ——萝卜寨寨民张晓忠

  新萝卜寨要经得起地震考验,就必须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等现代化元素的建材,这是长远保护传承羌文化的出发点。

                                                                            ——援建方广东江门市市长助理甄励富


  羌文化遭地震重创


  汶川的萝卜寨、阿尔村、茂县的黑虎寨等很多代表羌族文化精华的羌寨在地震中都垮塌了

  有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


  羌年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羊皮鼓舞后来演变为民间舞蹈,民间在表演羊皮鼓舞时,形式更为自由,舞蹈语言也更为丰富。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羊皮鼓舞原是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时,须由巫师表演的法事舞蹈。


萝卜寨释比王明杰,头戴释比法冠手执羊皮鼓。现在他是萝卜寨唯一的释比。

  萝卜寨的羊皮鼓舞气势雄浑、阵容庞大,最多的时候有40个人,而在其他地方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在跳,最多也只有四五人。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2009-05-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汶川地震一周年灾区的重生故事
下一条: ·重整山河织锦绣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