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作者:王笛   译者:李德英 谢继华 邓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1 | 点击数:7522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作者:王笛  
译者:李德英 谢继华 邓丽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40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0070590
·条形码:9787300070599
·包装版本:2006年2月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新史学 :多元对话系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的历史。在本书中,我们既可体会到微观历史下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街头文化的引人入胜,亦可看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剧变的宏大叙事。当历史舞台总是被精英的话语霸权所左右之时,本书则从社会的最底层、从历史上没有留名的芸芸众生的角度,来看人民在改良、革命以及社会动乱中的遭遇,发出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悲叹和沉重的结论。
  从作者对下层民众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关系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他对于下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作者拨开层层覆盖的历史法埃,让后人看到在那些变幻炫目的旗号和悦耳动听的口号下,下层民众是怎样一步步丧失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文化传统的,同时又揭示了民众是怎样拿起“弱者的武器”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的。
  本书以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原创性、深入的研究、方法的精湛、论证的力度,以及对城市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于2005年荣获两年一度的“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


作者简介

  王笛,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2003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任客员研究员。
  著作《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1993年初版,2001年再版,2002年台湾繁体版)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区域史研究的代表作。其英文新著《茶馆:成都的小商业、日常文化与公共政治,1900—1950》(The Teahouse:Small Business,Everyday Culture,and Public Politics in Chengdu,1900—1950)即将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撰写其成都茶馆研究的第二卷(1950—2000年部分)。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探讨了在社会转型和政治动乱时期一个传统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这是关于国家政治怎样影响一个地区普通人们生活的代表作。
             ——《美国历史评论》  (美国)
  这是一项非常深入的研究,并配有精彩的插图,给我们显示了在邻里穿梭的小贩和工匠、打扰居民的乞丐和流氓、宗教仪式和娱乐,以及那充满活力的茶馆。这是中国新一代年轻历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一个优秀代表作。
             ——《中国季刊》 (英国)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本书都将是研究中国城市文化的典范之作。
             ——《中国政治学刊》(美国)
  王笛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成果,其以一个城市为基点,从而使过去的模糊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过程变得清晰起来。
             ——《加拿大历史学刊》(加拿大)
  本书纵论国家、精英、下层民众三者间在大众文化问题上的合作、斗争和反抗。……随着本书的出版,将大众文化在中国各地区以及中国内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可能。
             ——《跨学科历史杂志》(美国)
      摒弃精英们的偏见,从下层的眼光来描述成都街头文化,不仅更生动和全面地再现了历史画面,而且能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现代城市的街道越来越美观,街头越来越繁华,但是却缺少街头文化;人们只是街头的匆匆过客,城市因此而缺乏生气。那么问题是,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街头文化吗?本书研究的是20世纪前后60年间的成都社会大众文化,意图为今天的读者提供某种启示。作者在书中避免使用过多的理论和术语,目的在于使本领域的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甚至大众读者都能读懂,而且喜欢看下去,他希望读者从他讲述的故事中去体会他试图表达的学术观点。将学术的严谨与表述的轻松结合在一起,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令人微感遗憾的是,正文前的5幅老地图被缩印得太小且印制模糊不清,影响了编印的品质。
             ——中华读书报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的历史。在本书中,我们既可体会到微观历史下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街头文化的引人入胜,亦可看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剧变的宏大叙事。当历史舞台总是被精英的话语霸权所左右之时,本书则从社会的最底层、从历史上没有留名的芸芸众生的角度,来看人民在改良、革命以及社会动乱中的遭遇,发出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悲叹和沉重的结论。
  从作者对下层民众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关系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他对于下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作者拨开层层覆盖的历史法埃,让后人看到在那些变幻炫目的旗号和悦耳动听的口号下,下层民众是怎样一步步丧失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文化传统的,同时又揭示了民众是怎样拿起“弱者的武器”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的。
  本书以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原创性、深入的研究、方法的精湛、论证的力度,以及对城市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于2005年荣获两年一度的“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
 

目录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新订成都街道二十七区图
成都街道图
成都市细图
成都街市图
最新成都街市图
第一章 导论
 进入中国腹地
 资料分析
 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大众文化
第一部 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
第二章 街头
 城市环境:城墙和街道
 商业空间:店铺与地摊
 日常空间:家与邻之间
 社会空间:茶馆与文化 
 庆典空间:节日与仪式
 社区自治:共同体意识
第三章 街民
 小商小贩:街头市场
 工匠苦力:街头作坊
 民间艺人:街头舞台
 江湖游民:街头谋生
 善男信女:街头祭坛
 公共妇女:街头娱乐
 忙人闲人:街头茶馆
第二部 下层民众与社会改良
第四章 改造
 精英眼中下层民众的公共行为
 创造新的大众娱乐
 物质文化的变迁
 重建公共空间
第五章 控制
 街头管理
 流氓、赌棍与警察
 清除街头乞丐
 警察与大众日常生活
 控制大众娱乐
 成功与局限
第三部 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征引文献目录
译后记
西方关于本书评论的摘要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守华:《故事学纲要》
下一条: ·陈进国:《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
   相关链接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宋靖野]“公共空间”的社会诗学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王新艳]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 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探讨
·[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
·成都评出首批非遗特色小镇 10个古镇入选·[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
·[高忠严]地方志与公共空间的审美书写·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简介及十周年回顾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制定2003《公约》全面成果框架:开放式政府间工作会议即将在中国成都举行
·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徐赣丽]公共空间与民俗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