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文化传承还是商业炒作?
——透视各地热刮“公祭风”
  作者:记者 车辉 实习生 李如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1 | 点击数:4981
 


      从在媒体上的曝光率来看,2009年的“公祭风”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而减弱。

      3月29日,河南新郑举行了隆重的黄帝公祭大典,祭典中,一包燃香动辄数十元,上香费高达数千元乃至上万元,更有商人以百万之价拍下“天价”上香权,还有长达8公里的迎亲路和金光灿灿的祈福树。

      每逢清明节,国人都将祭扫陵墓,缅怀先人。但是,近年来,祭扫已超过了个体范围,各地刮起了强烈的“公祭”风。

      那么,各地追求“公祭”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是文化传承还是商业炒作?

      “黄帝不仅是民族始祖,也是开创民族历史的古代英雄,河南举行公祭大典对民族有积极意义。但是不要搞得商业化气息太浓厚,不要太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萧放认为,祭祀重在表达一种庄重的缅怀心情,无关乎仪式形式的表达,公祭大典应该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公益行动。对广大普通民众而言,要考虑到自身情况,对奢华祭祀有理性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周孝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直斥当下的公祭为“挂羊头卖狗肉”。“这就是纯粹的商业活动,打着文化的旗帜行商业之实。这种祭奠沾满了铜臭气。如果真是为了传承文化,这个活动首先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掺杂那么多的商业运作。”

      他认为,这种利益的导向还明显地体现在各地围绕“公祭”展开的文化标签之争。例如比较著名的甘肃天水和河南淮阳的“伏羲故里”之争,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之战。面对“为文化”还是“为挣钱”的诘问,周孝正认为争抢文化标签,无疑是看中了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当下的公祭大典更多是在为经济利益服务,文化意义很微薄。”

      据萧放教授介绍,实际上,清明节除了祭祀,还有其它重要内容,比如踏青、春游等。

      殡葬文化研究专家乔宽元提出,清明节首先是一个文化节,它的内容相当丰富,除墓祭外,还有植树、放风筝、踏青等十来个项目,但目前仅仅被赋予祭祀内容;而且,我们还缺失了很多东西,如敬祖少诚、追思浅薄、传承乏力、形式简陋等。

      针对各地的“公祭风”问题,受访专家和群众认为,祭扫时莫热了祖先,冷了先烈。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高鹏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会选择在清明节去祭奠烈士。“他们为共和国的建立献出了生命,他们应该永远被我们记住。”

      张林凤女士准备在清明节那天带儿子去烈士陵园扫墓,“让现在的孩子知道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样他们才不会娇生惯养。”

      萧放教授认为,对革命先烈的祭祀和对传统人物祭祀同等重要。清明节自古以来的祭祀传统里面,除了祭拜个人先祖,还有祭祀历史公众人物的传统,革命烈士为民族和历史作出贡献,牺牲了生命,应该祭祀。(来源: 工人日报;记者 车辉 实习生 李如旦)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年04月0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清明游产品变化大 少了肃穆多了快乐
下一条: ·哈尼梯田8年“申遗”路被开发拦截?
   相关链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杨慧 雷建军]乡村的“快手”媒介使用与民俗文化传承 ·[宣炳善]浙江舞龙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体育的空间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