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电子家谱 用网络方式纪念先人
  作者:郑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5 | 点击数:6597
 

 
  本报讯 清明节即将到来,除了扫墓踏青外,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昨天记者获悉,去年底在中国正式上线的家谱网(jiapu.com)目前已将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家谱数字化,供网友免费查阅,追溯家族历史。网民们还可以在网上“种”一棵自己的家族树,纪念先人的同时,与亲友们分享家庭故事。

  “中国一直有注重亲情,注重家人,注重传承的传统,但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有所淡化。”家谱网市场总监马越说,对于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知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名字吗?他们在各国做了调研,结果只有50.37%的中国网民知道。

  马越说,有意思的是,通过家族树的建起,他们竟然发现席琳·迪翁和麦当娜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似乎能解释她们两个为什么唱歌都那么好”,他们还发现美国总统奥巴马跟布拉德·皮特也拥有共同的祖先。此外,通过做孙中山的家族树,他们发现孙中山与曾国藩、蒋介石、连战、甚至张爱玲都有着四通八达的“亲戚”关系。

  民俗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所长萧放认为,家谱现在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血缘关系的依据,因为几乎每一个人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问题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据台湾族谱学专家廖庆六介绍,家谱是现在所有户籍文献里数量最大的一宗。中国的传统是每30年修一次家谱,要花大量时间,动用很多人,而现在出现的电子家谱改变了以往家谱地位门槛很高的状况,不仅可以随时更新,还可以收藏照片和故事,并通过网络的连接,使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
 

 

  文章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09/03/22 08: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
下一条: ·从传世名画看民俗:古代清明节亦悲亦喜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陈立仁 朱炳国 葛金华]祠堂与家谱的伦理永驻和伦理永恒
·[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张志娟]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嬗变·[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何帅]网络游戏对神话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王祖悦]网络用语的隐语行话性质
·[胡港]网络民间文学:新的社会心理直接表现形式·[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郭飞 赵岩]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楹联与场所精神探究·[察应坤]村级治理中革新力量与风俗的博弈
·[张举文]探索互联网民俗研究的新领域·[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