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姜德顺]新时期人类学民族学译介特点(上)
  作者:姜德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5578
 

 
  中国译介国外人类学民族学著作已愈百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上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各界人士广泛译介源于西欧和美国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学著作,而且大多在上海出版。自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有组织、有系统地翻译和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和选集,其中就包括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专文、专著和书信;这一时期以翻译苏联的民族学著作为主,而对于各大洲的民族志译介,也肇始于这一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伴随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类学、民族学著作译介事业也迈入第三个时期,译事尤为兴旺,热潮迭起,历久不衰。

  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与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译介国外学术著作也对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自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章太炎译本《族制进化论》和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林纾、魏易译本《民种学》,以及同年出版赫胥黎原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来,至今约100年,中国在这方面的译介一直未曾断绝,并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全新的阶段,呈现新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全国有30余家出版社出版有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译著。一些较早的国外人类学名著例如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和《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均为连树声译)、弗雷泽的《金枝》(徐育新等译)、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费孝通译)和《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李绍明译)、罗维的《初民社会》(1987年商务印书馆吕叔湘译本)、雷蒙德·弗思的《文化类型》(费孝通译)、韦斯特马克的《人类婚姻史》(李彬等译)、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等等,或有初译本问世,或新推出再译本、再版本。

  同时,一些国外较新的著作,例如列维—斯特劳斯的《广阔的视野》、基辛的《文化与社会》、F·普洛格的《文化的演进与行为》、马文·哈里斯的《文化唯物主义》、莫里斯·布洛克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E·利奇的《文化与交流》、怀特的《文化的科学》、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T·哈定的《文化与进化》、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瑟维斯的《人类学百年争论》、马尔库斯与费切尔合著的《作为文化批判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墨菲的《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引论》等,也出版了中译本。

  这一时期的译介,已呈现出一些脉络较为清晰的特点。首先,国际上于上世纪下半叶细化及新兴的分支学科,其通论性著作,经由相关学术著作的译介而为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界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所知。依年代顺序,主要有兰德曼著、张乐天译《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斯特劳斯著,谢维扬、俞宣孟译《结构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英〕保罗·霍金斯著、王筑生等译《影视人类学原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美〕唐纳德·L·哈迪斯蒂著,郭凡、邹和译《生态人类学》(文物出版社2002年);〔法〕马塞尔·毛斯著、佘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英〕鲍伊著、金泽等译《宗教人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

  其次,这一时期还出版了几部不可多得的学科史译著,如C·A·托卡列夫著、汤正方译《外国民族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美〕顾定国著,胡鸿保、周燕译《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日〕松本真澄著、鲁忠慧译《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民族出版社2001年)。与学科史类似的著名学者传记,也在这一时期译介了一些,例如〔英〕利奇著、王庆仁译《列维—斯特劳斯》(三联书店1985年);(美)大卫·阿古什著、董天民译《费孝通传》(时事出版社 1985年),该书另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所出同一译者之译本。此外,李毅夫、王恩庆主编的《世界民族译名手册》(英汉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1994年重印)和《世界民族译名手册》(俄汉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体例上虽非译著,但这套工具书所投人力之巨大、所涉点线之繁杂,实在远超出一般译著,对于从事相关译述者不可或缺,功不可没。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姚斐菲]告别“比较文学危机论”
下一条: ·[陈强]“文化的非文化化”或“文化的亚文化化”现象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