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宋俊华]岁末年初话年画
  作者:宋俊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3782
 

 ·春节笔谈·

    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等年画一样,绵竹年画是我国年画形态之一,也是年画地域生态的体现,它的发展与绵竹独特的地域文化相关。
绵竹是蜀中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附属蚕丛国,秦隶蜀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绵竹县,因其“地滨绵水,多竹,故名”。绵竹在蜀汉两晋至隋初先后改名为“阳泉”、“晋熙”、“孝水”,隋大业二年(606年)复名绵竹,一直延用至今。
    绵竹年画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它的发展有远源,又有近流。远源是桃木门神画。传说黄帝时有神荼、郁垒二人,可以降伏鬼怪于桃树下,于是“帝乃立桃板于门,画二人像,以御鬼”。《礼记·五制》有“扎门神”之说。《玉烛宝典》也有“元日造桃木著户,谓之仙木……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20世纪30年代在甘肃北部额其耐河流域发现的汉代《白虎图》、《人马图》,后来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发现的《羌人图》和在江苏扬州邗江胡场汉墓发现的《人物图》等都是线绘木板画,即后来雕刻木版画的前身。近流与以佛像或宗教故事为主的刻书版画有关。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版画是我国唐代的,有两幅,一幅为敦煌发现的木板印的《金刚经》卷首“说法图”,卷末印有唐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印造字样。另一幅成都唐墓出土的,大小约一方尺,印在很薄的皮纸上,画面中心是一个佛像,四周是梵文《陀罗尼经》经文,经文四周又是各种佛像,右侧边上印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本”字样。这表明随着唐代雕版印刷的发展,与年画相关的版画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线描木板年画向雕版木版年画的转变。因此,从年画远源和近流来看,年画的产生既与驱邪纳吉的木板门神画有关,又与佛教刻书版画有关,驱邪纳吉与佛教信仰是年画的基本功能,也是它延绵至今的基本生态。绵竹年画讲究印、画结合的制法正是线绘木板画与雕版木版画演变的产物。
    绵竹年画之兴,得益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绵竹“竹”与“竹纸”文化。绵竹盛产竹,杜甫赞之曰:“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绵竹用竹造纸,是蜀中“竹纸”重镇。“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绵竹县志》)绵竹年画用的“粉笺纸”就是在“竹纸”基础上形成的。
    蜀本印刷与会馆塑像文化。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命宦官张从信在成都刻《大藏经》5000卷,历时12年,世称“开宝藏”;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成都学署雕印《太平御览》1000卷,动员刻工140余人;清代四川各地修建会馆,画工们多受聘绘塑神像。这些浩大的雕印、绘塑工程,为绵竹年画培养了大批刻工、印刷工和画工。
    戏剧文化。康熙末年绵竹县知县陆箕永作《竹枝词》:“顾曲朝朝贴预催,梨园名角换班来,安排剧目新增价,合演东京大舞台。”乾隆年间李调元《新搜神记》有“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的风雅之事。繁盛的戏剧活动丰富了年画制作的题材和方法。
    融商业与民俗于一体的“伏羲会”。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分布在县城及城郊西南的板桥、孝德、青道、新市、遵道、拱星等乡镇。年画艺人逾千人,加上帮工,从事年画生产的人员达万人以上,行会组织“伏羲会”应运而生。清代中期,绵竹年画年生产门神、斗方达1000万份左右,画条200万份以上,仅县城就有专营年画的坐贾30余家,“行商”无数。《绵竹县志》卷九《实物志·后序》载:“商贩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者,仲冬接踵城南,购运遍及五道百五十余县。”清末,绵竹出现了专门销售年画的市场,大市场在城内南华宫,有固定会期,故当地有“腊月初八挂望子,腊月十六摆摊子”和“东门河坝去观花,南华宫里去看画”的民谚;小市场在县城北河坝及城郊南轩祠至清道乡的道路旁。
    独特的地域文化,使绵竹年画在用纸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很有特色,先由画师用炭条“起朽”,落墨(起稿),再经刻板师“立刀子”(刻版),再由印画艺人将刻好的线条,用墨色印在涂了一层白泥的竹制土纸上,最后进行彩绘。人们称之为一黑(墨线)、二白(人物脸手及靴底用白粉傅底着白)、三金黄(衣冠道具涂黄橙色)、五颜六色穿衣裳(用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主色)。表现手法上有鸳鸯笔、明展明挂、钩金、花金、印金、填水脚,且形成不同的流派。
    当然,绵竹年画的地域生态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绵竹年画商业生态得以凸现,驱邪纳吉宗教生态则逐渐淡薄,使得绵竹年画在原料、工艺、题材、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宣纸与粉笺纸,化学颜料与自然颜料,机器化工艺与传统工艺,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民俗功能与现代收藏品、工艺品功能共生共存,从而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交织的复杂生态。
    与年俗关联的传统年画在走向衰落,而与商业关联的创新年画却在政府引导下获得迅猛发展,如建立了融收藏、整理、研究、创作、出版、开发、销售、培训为一体的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发了蜀绣年画、手绘年画挂历、手绘明信片、印刷年画、广告年画、木雕年画、陶版年画、年画服装、年画绢扇等产品,使年画逐步走向日常化、实用化、装饰化、礼品化、收藏化等;再如通过举办绵竹年画艺术节,建设绵竹年画民俗文化村等,使得年画生产与文化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绵竹年画生态的变化。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2009-1-20 11:16: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蒋明智]“年味”的文化
下一条: ·[邸永君]牛年再说牛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
·[孙冬宁]画中有戏·[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张宗建]鲁西南地区年画画店、产地及文化区研究·[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