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詹娜]技术:“文化”向“工具”的滑落
——基于传统、现代农耕技术的哲学反思
  作者:詹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 点击数:4248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技术:“文化”向“工具”的滑落

——基于传统、现代农耕技术的哲学反思

詹娜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摘    要:在现代农业技术逐步取代传统农耕技术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在人类主体的价值观念中,技术已经逐渐由传达民众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的、与民众生活紧密融合的“文化存在”向一种单纯的、经济目的突出的“谋生工具”而滑落。于是,在现代技术取代传统技术的过程中,技术的文化性与道德性越来越弱,其经济性及政治性含义日渐明显。

 

关键词: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文化技术;经济技术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勃]作为节日俗民的唐玄宗
下一条: ·[粘良图]闽南传统建筑艺术价值及其保护
   相关链接
·[李鑫睿]身体技术的习得、“破损”重组与性别突围·[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李刚]数字人文技术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员淑梅]技术发展下的陕州乐队·[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
·[毛巧晖]文化观念与技术变革:嫦娥神话文本演化的关捩·[布瑞丰 梁莉莉]非遗视频直播的技术逻辑及其潜在风险
·[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胡玉福]传统工艺的技术变革与“新式风格”
·[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黄永林 余欢]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
·储卉娟:《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董晓萍:《跨文化技术民俗学》
·[韩顺法 刘倩]另一种生活技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逻辑·[张翠霞]现代技术、日常生活及民俗学研究思考
·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重新点燃传统诗歌的文化魅力·宋颖 主编:《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