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守华]一位美籍华人学者的中国民间文学情结
——追忆丁乃通教授
  作者:刘守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6 | 点击数:12827
 

 

[摘要]长期在美国高校任教的丁乃通教授出生于中国杭州,他在研究英国文学三十年之后转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以十年心血独立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蜚声于国际学坛,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际,全力架设中外民间文艺学沟通交流的桥梁,表现出深刻感人的中国民间文学情结。
[关键词] 丁乃通;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学情结
[中图分类号] K833/837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403-0097-05

 
以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而知名于海内外的丁乃通教授,于19894月因突发心肌梗塞在美国西利诺大学溘然长逝,距今已有15年了。我们特将他所著《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这部文集作为“桂苑民间文化论丛”的首册增订再版,作为永久纪念。这里再将我和几位弟子记忆中的往事、特别是将我手头保留的一批信件缀合起来,叙说一下这位客居海外数十年的美籍华人学者的中国民间文学情结,以寄忆念之情。
先从他由研究英国文学转向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说起。出生于1915年的丁乃通本是浙江杭州人,早在1936年即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西方语文学系,并于193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三年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开始了他在高校讲授英国文学的漫长生涯,先在国内的之江大学、河南大学、中央大学、岭南大学任教,从1957年起客居美国,任教于泛美大学和西伊利诺大学。他是怎样转向民间文学研究的呢?他在1985年应邀到华中师大讲学时随手写成的一篇短文中告诉我们:
我是一个美籍华人,本来是研究和教授英国作家文学的,完全不懂民间文学。60年代初期,研究一个比较文学上的题目,发现民间文学不但是好些作家文学的基础,而且是比较两个或更多的文化背景上不同民族文学作品的最有用的工具,这才开始认真的阅读关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书籍和杂志。至于我和中国民间文学所以结下不解之缘,主要的原因是看不惯美国自命为中国通的右倾分子和以反共自豪的从台湾去的学人,勾结起来攻击谩骂中国的民间文学工作者。我不但和他们发生争论,而且决心要用具体材料证明他们曲解了中国的民间文学。因此花了几年的心血,写了一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看了许多中国各民族的故事,认识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深刻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在世界上占了一个不但是重要而且是领先的地位。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丁先生经10年艰辛劳作而成的巨著。他依据580多种故事资料,归纳出843个类型,涵盖故事7300余篇。在索引编撰体系上,它借用芬兰学派的AT 分类法来处理中国民间故事,其优点是便于人们将中国故事纳入国际通用编码体系而进行比较。但是,这一框架并不完全适合扎根于独特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故事,因而在某些方面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缺陷。可贵的是,该书将1966年文革之前的中国故事资料几乎搜罗殆尽。在身处异国他乡又和国内同仁隔绝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利用世界各国藏书,不仅拥有的故事超出德国学者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倍多,而且对许多类型的情节梗概及其变异形态的描述也精细得多。当它于1978年列入“FFC 223”由芬兰科学院出版之后,立刻就作为关于中国民间故事最为适用的检索工具书深得各国学者的好评。
丁乃通先生长期居留海外,而且一直专攻英国文学,晚年却转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显然同他身上固有的中国情结有关。当中国结束文革动乱迈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之后,他关切中国的民间文学专业,并倾注心力全力促进其发展。他在上述短文中的另一段就告诉我们:
我在最近七年中,已经来中国四次:197819801981和今年(1985)。1981年是受民间文艺研究会的邀请。那时民间文学工作正在复苏,虽然确知前途光明,总以为能恢复文革以前的情形便很好了。不想此次到中国,看到的蓬勃热烈现象,比原来想象的高出了许多倍。据北京民研会说,几乎每一个县市,都出了自己地区的故事集子,而且往往不止一册。好几个省还出了一种或多种中国民间文学杂志。这些故事,我虽因忙,只看了极少数,可是已经发现它们的忠实性,比以往的高很多。另外有的同仁,还找到了好多从前大家都认为在中国缺乏的长篇叙事诗。最长的一部,有150万行左右,比别的国家最长的叙事诗都长得多。这种事实,在世界上采录民间文学最彻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的芬兰,也感到惊奇,在报纸上特别登载。可是据好些同仁指出,目前所已经找到的资料,还只是极表面一层,越发掘下去,越会感到中国口头传统深厚广阔,令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只要是中国血统的人,无论现在国籍怎样,都应该对于自己民族伟大文化传统和劳苦大众(尤其是农民)想像力之丰富,艺术创造力之强盛,感到骄傲。
我们邀请丁乃通先生来武汉华中师大讲学,从1985916日接他来校,到1017日送别,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他在我校招待所住过几天,后来因他的夫人许丽霞也应邀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讲学,他便住在武大招待所了。他每周给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一两次课。我们平时还可随时向他请教,或不拘形式地展开讨论。他带来一纸箱外文书刊,其中有阿兰?邓迪斯的《世界民俗学》,斯蒂?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以及《世界民间故事母题索引》等。他主要参照汤普森的著作给我们讲故事学,常拿着英文原著边译边讲。由于我们的英语水平差,对国外学术又很陌生,他只能慢条斯理地讲,话语却沁人心脾,使听者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以这一个月的讲学为中心,我们的交往从19835月开始到19884月,前后达5年之久。他身上强烈搏动的中国民间文学情结,不止一次地给我以有力的冲击和感染。19851017日讲学结束,我校举行简短仪式表示感谢,由章开沅校长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他当即将所携带的外文书刊,还有付给他的讲课酬金640元,全部捐赠给我们。后来,连学校报销的机票款也给了我们,叮嘱我们买两个书柜,多搜购一些民间文学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室。这些东西至今还留在我们的教研究室发挥着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木山英雄]周作人与日本
下一条: ·[郭英三]娄子匡对民俗学术的终身经营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