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陈志勤]近20年来日本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以有关中国的研究为主
  作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 点击数:19101
 


  在日本民俗学创立初始,作为民俗资料的民间文学就是田野调查的主要对象,逐渐积累至今,已拥有相当庞大的数量。利用这些反映民众生活的资料从民俗学、民族学(2004年4月起改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到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展开,反映了日本重视作为基层文化的民间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但是,作为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地方文化基础的民间文学,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现代生活方式、新闻媒介的发展等正面临传承的危机,而另一方面,重新审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势态也在不断高涨。2003年出版的号称收录民间文学作品77000条内容的《民话·昔话集内容总揽》共16册,汇编了1945年以来日本发行的国内外民话、昔话、神话、传说等细目,其中也收集了在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神话和传说。[1] 这本集成的出版可以说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作的一个努力。

  日本的民间文学研究由于和民俗学的渊源,以及其丰富的资料,多样的课题,硕大的成果,众多的学者,特别是适应时代的潮流学界交流广泛,很难用几页纸来概括其发展状况。并且,对于中国民俗的研究,较之日本民俗学界更多的是中国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多,也难以理出一个头绪。本文仅就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的一些资料,归纳成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以及日本文化和江南这三个问题,来粗略介绍一下日本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些情况。

   一 、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

   对应于中国的民间文学一词,日语可以用口承文艺、口承文学、传承文学、传承文艺等名词来表示。在民俗学领域中,大都使用口承文艺一词。口承文艺是柳田国男氏开始使用的学术用语,在他以后也已成定论。根据他对民俗学的分类,可以分为有形文化、言语艺术、心意现象三大领域。口承文艺属于言语艺术,也有称为口头传承和言语传承的,包括谚语、谜语、民谣、传说、昔语、世间话、笑话等,主要是指不属于神话的、没有文字记录的、即总括通过口头传承的所有形式。[2] 因为重视口头的和非文字的,所以日本民俗学从一开始就把调查和收集作为主要的任务之一。

  根据口头传承的收集发展到今天的口承文艺的学科研究,首先必须提到的是昔话的收集和研究。1931年柳田国男氏就号召正式收集昔话,试图从昔话中来探究日本人的固有信仰。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有时也就以昔语、民话、说话作为广义词使用来表达民间文学(口承文艺)。

  昔语、民话、说话、传说为主的口承文艺的研究,据百田弥荣子氏的介绍在日本主要有三个学会,即日本口承文艺学会、说话·传承学会、以及日本昔语学会。[3] 这些学会的主要研究倾向并不是纯文学的研究,应该说是以民俗为主而发展到兼顾其他。1982年成立的说话·传承学会更是结合史学、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宗旨。在《昔语传说研究的展开》中指出,“今天的口承文艺研究虽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进展,但在日本一直是在民俗学以及国文学的紧密关系上谋求其发展的”,并提到其目的是通过田野调查,重视从各个地区的先辈的生活姿态中加以学习。[4]

  日本的民间文学虽是作为民俗研究的民俗资料为基础而展开的,但经过各学会的努力已各具特色,并趋向多学科的研究。以昔语研究为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以上已经提到日本的昔语研究是作为日本民俗学的一部分而展开的,从开始收集到理论研究的发展都是由民俗学者承担的。民俗学中的口承文艺研究注重田野调查为主的收集和研究,以此来探讨和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文化,和纯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区别。如武田正氏认为传说人在讲述过去的事情的时候,营造了一个传承的空间,这是一个和民俗社会根基最接近的空间,如果听的一方(收集人)单纯以文学性来理解的话,其实是造成了一种传承的断绝现象。[5] 但是,自从关敬吾氏编著的《日本昔语集成》发行以来,昔语的研究出现和民俗学不同的走向,把它作为文献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史、人类史等领域的研究。对于昔语的民俗学研究的弱化以及向文献性的文学研究的分化现象各有论说,但在以民俗学研究为主开展各学科领域的交流这一点上基本是一致的。[6-7]

  1989年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民间传承”为主题召开了“日本民族文化源流的比较研究研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各学科领域交流的例子。以民族学为中心聚集了民俗学、文学、神话学、言语学、音乐学等多学科的学者,从日本以及周边民族的神话、昔话、传说等,围绕其成立和传播各问题,多视角的探讨了日本基层文化的源流。在日本民俗界“民间传承”是被当作“民俗”的同义词使用的,但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民间传承”是被重新定义的。“这里使用的‘民间传承’一词,是神话、昔话、传说等形式以及与之有关的传承者、传承方式、传承场所等,即包括所有和传承有关的内容,并且不仅仅是口承的内容,还包括文字的传承,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8] 这里的“民间传承”和最初柳田国男氏提出的概念已经有所不同,虽然是为了研讨会共同探讨日本基层文化的源流为目的而提出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研究和民间文化研究的一种趋势。

  但在日本民俗学界,一些年轻学者认为“民间传承”这一名词,是柳田国男氏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用语,是日本民俗学作为一国民俗学的产物,现在已没有必要用以“民间传承”一词来替代“民俗”了。

  而在另一方面,即文学领域的研究上,和中国民间文学提出重视民俗学研究的情况不同,因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广泛深入,相反却需要加强文学性的探讨,以确立民间文学在文学研究上的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2006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下一条: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相关链接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