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朝戈金:当文化多样性遭遇生物多样性
  作者:记者 王婧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5 | 点击数:4753
 

  本报讯  (记者 王婧姝)“由于人类这个物种具有学习和传承知识的能力,使得人类成功地扩散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这种能力在许多地方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后果很严重。”在10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中欧文化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提出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引起中外与会代表的关注。

  朝戈金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结果,而这种文化的发展在许多地方又表现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乃至破坏。在中国,文化多样性从来就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不是一个要不要推行文化多样性政策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客观现实。中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操80余种语言,使用39种文字,这还不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语言或文字。当然对这个具体数字有些学者有争议,但毋庸置疑,中国这些语言的分布,从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形态上看,彼此之间差别巨大。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语系等等。讲着这些语言的人们,他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操持着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根据统计,在全世界拥有植物最丰富的27个国家中,有19个国家的国民使用着超过50种以上的语言。中国就属于这19个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定的语言是特定文化的标志物,特定语言和文化又是特定的人群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自然结果,又对生物多样性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在有些文化中,人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有时甚至是以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而在另外一些文化中,又有着强烈的维护自然生态的价值取向。

  今天的中国和许多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之间营造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社会,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和缓解语言、宗教、文化和种族的冲突,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构建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当前,多元文化的格局越来越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标准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衰退和消失随时都在发生。以口头传统中特别著名的例子——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而论,情况就相当严峻。蒙古族的演唱传统在过去20年中走向衰微,绝大多数著名的艺人已经离开了人世。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的传承也面临着新的困境。藏族《格萨尔》的形势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随着各方面的努力,《格萨尔》的故事不仅在藏族中传唱,也进入了其他民族;另一方面史诗传承的土壤发生了改变,未来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中,无外乎用两个手段来处理这对矛盾,一个是同化,另外一个是多元化。同化必然导致损坏文化自主权,从长期考察,这种操作代价巨大,后患无穷。第二种是多元化,尊重和认可多元文化,必定在推动社会公正、落实文化权力方面有效,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在今天后冷战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现中华文化丰富性的重要方面。中国西南地区的多族群和谐混居,河西走廊的多民族融洽相处,对于那些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观察到的,主要是在异国的民族冲突来讲,是一个正面的范例,这也是中国独特文化经验的一部分,值得认真总结。

  此次为期两天的第一届中欧文化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欧盟文化中心在北京主办,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比利时、卢森堡等欧盟成员国的著名艺术家和学者,同中国文化艺术界代表会聚一堂,就双方关心的文化多样性、文化管理与创意产业、传统与现代性、中欧跨文化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等议题进行交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8-10-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俗学家认为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是平安和谐
下一条: ·牛年说“牛”
   相关链接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朝戈金]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
·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
·[朝戈金]哭虎彬·朝戈金、高丙中当选美国民俗学会“荣誉国际会士”
·非遗应该如何被保护和创新?朝戈金等5位大咖这样说· [朝戈金]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进一步做好非遗工作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朝戈金]口头诗学
·[冯文开 廖明君]口头传统诗性智慧的探索者·[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