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保护古村镇与建设新农村
——专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
  作者:魏遵明 萧雨林 董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3986
 

  “在当前农村的建设中,一些地方把很多珍贵的‘旧’东西都拆掉了。他们拆掉的不仅仅是建筑,而是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甚至是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觉悟……”为主持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年会,作为会长的陶立璠提前来到了襄樊。会前,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访。话题原本是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可他显然对新农村建设与古村镇的保护问题更感兴趣。

  “古镇、古村落,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谈到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不能不关注古镇、古村落的文化定位,即古镇、古村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性质和地位。身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的陶立璠告诉记者,村落共同体从来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策源地。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深厚,历史十分悠久,它的产生与村落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物质民俗中的生产、交通、居住、饮食、服饰等;社会民俗中的家庭、家族、人生仪礼(诞生、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心意民俗中的宗教信仰、巫术、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竞技等。它们的最初形成无不与村落社会有关。村落慢慢发展、壮大,就形成了后来的城镇。

  陶立璠说,古镇和古村落,是农业社会遗存的丰富文化遗产,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保护。然而这种文化又很脆弱,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东西都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事。留住这种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人们特别看重的经济价值。

  “现在的中华大地,很多城市都在兴建高层建筑,东南西北几乎成了一个样,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对一个城市来说,最能突现它的独特个性的就是它的文化。然而,我们过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少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如今,最能体现文化特色的地方就是农村那些古镇和古村落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保护好那些古镇、古村落,如果这些东西也被拆除,就再也无法恢复了。”陶立璠说。

  “没有文化的自觉意识,是失职的,也是无知的”

  然而,让陶立璠等一批民俗泰斗忧心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古镇和古村落的价值。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计划以后,每年有几百亿的资金投向农村,那么,这些古镇和古村落将会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它们会不会也在开发中被毁坏?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已经有了破坏人文环境的沉痛教训,许多文化名城的命运就是最好的例证。“城市被破坏了,还有农村;如果农村也被破坏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但愿农村在成为下一个建筑工地时,古镇、古村落能够得到应有的文化尊重。”陶立璠说。

  陶立璠一直认为,“文化”与“和谐”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和谐,没有文化的地方也不会在发展中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地“拆旧村建新房”,必须保护文化遗产,保持鲜明的民俗特色,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破坏和毁灭。对此,陶立璠说,那些没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是失职的,也是无知的,应该把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意识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标准。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古镇和古村落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地方都将其作为文化资源开发,造福一方。而且国家已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保护,对确属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要尽快列入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抓紧进行抢救和保护。”这些都为村、镇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

  “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的,也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

  “荆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之一,而襄樊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该加强对这些遗存的古镇和古村落的保护。”虽只是第二次来樊,陶立璠对襄樊深厚的文化积淀却了然于胸,这也是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年会选择在襄樊召开的重要原因。“有的东西拆掉了,花再大代价也恢复不了,我们在这方面有过很深的教训。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方的东西,而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因为你保护得好不好,大家都在关注,如果毁掉了,你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陶立璠激动地说。

  很多时候,关注本身就会成为力量,毕竟这是我们的环境,它的好坏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息息相关。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古村落和古镇文化遗产?

  陶立璠说,首先我们应该有一支专家队伍,以普查的方式到各村镇进行考察、论证,确定哪些东西具有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进而作为文化遗产及时进行保护,以免被破坏。

  其次,古镇、古村落的抢救保护是一个严肃的课题,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建立村落民俗志或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要有关于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的完整规划。

  陶立璠还建议,对于那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镇、古村落,最好不要动,即使修复,也要修旧如旧;如果有些村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保存一个完整的院落也是非常珍贵的;而对于一些历史比较悠久、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遗址,只需保存遗址就可以了,因为这样的遗址也是珍贵的。如果重建,就只能把真的弄假,削弱其应有的价值。

  讲到保护古镇和古村落,陶立璠特别强调,要把开发历史资源和保护村民利益结合起来。他说,尤其不能以保护古镇、古村落为名,把村民赶走,这样实际上是一个舍本逐末的做法。没有了人,古村镇就会成为一个毫无生气的空壳。

  总之,“古镇、古村落将来的命运如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检验。当然,这要取决于各级政府正确的决策和村民的参与程度。”陶立璠说。

     ( 来源:襄樊日报·汉江都市)

 

 

  文章来源:中国台湾网(2006年12月11日)

上一条: ·[专访]妈祖精神为何有如此巨大感召力?
下一条: ·[贾芝访谈录]我是草根学者
   相关链接
·[刘嘉瑶]新农村建设下看民俗非遗新发展·[白莉 张梦予 许多]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郭剑平等:《治理视野下民俗习惯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杨豪中:新农村建设还需保存乡土文化精粹
·[张娜 高小康]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方云]传统家规家训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
·乡约研究重在挖掘“中国经验”·[郭娅]民族宗教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徐赣丽]乡村智慧: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价值·[赵园]古村镇的另一种死法
·[周星]古村镇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再发现”·[岳永逸]传统民间文化与新农村建设
·[牛学智] “底层叙事”为何转向浪漫主义?·[张士闪]温情的钝剑: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
·专家眼中的──“寻访燕赵古镇”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