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作者: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治丧小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12 | 点击数:8783
 

乌丙安(1929—2018)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乌丙安先生,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

  乌丙安先生195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为首届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1955年毕业后在辽宁大学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长达45年;1998年荣休后,又在多所大学兼职继续从事民俗学教学与研究长达19年。数十年来,他兼任数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担任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委、辽宁卷主编;先后应邀到日、德、韩等多国多次讲学。2002年起,担任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我国村落普查和木版年画抢救等多项调研工作;自2003年担任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以来,一直参与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和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起草听证会,主笔编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提出的若干具体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近15年,他积极奔走在非遗保护第一线,为我国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出力献策,在我国成功列入《非遗公约》名录/名册的项目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项目论证都有他的心血付出与科学审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乌丙安先生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民俗学大家,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他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八卷本)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为中外民俗学研究、民俗学专业教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支持做出了引领性的卓越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的学术成果曾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著作奖”,两次荣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乌丙安先生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和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1月先后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和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两项荣誉称号。

  乌丙安先生毕生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关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他关注文化现实,洞见文化规律,以深沉火热的情怀,坚定忘我的行动,执着无畏的使命感,投身文化实践,唤醒国人对文化传统的关切,呼吁全社会对民间文化实施保护。为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发展中力挽文化之狂澜,留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坚守老而弥坚,勇于奉献,孜孜矻矻,砥砺前行,把一腔心血与才情都奉献给了这一宏伟的文化事业,体现出卓越的智慧,丰硕的建树,崇高的人格精神。他用时光诠释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用热血抒写了对民族遗产的深情,堪称民族文化的脊梁。

  乌丙安教授关心后辈,提携后学,甘于奉献,桃李满天下。他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了一代代学生,培养的学生中有许多已成为中国民俗学科的中坚力量、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得到历届学生的无限景仰和普遍爱戴,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乌丙安先生是忠诚的教育工作者,是杰出的人文学家,是卓越的民俗学家,也是和蔼可亲的师长。他一生热情奔放,弘毅坚忍,敬业乐群,胸怀坦荡,燃烧生命,其道大光。

  乌丙安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乌丙安先生精神永驻,风范长存!

  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治丧小组

  2018年7月12日

  说明:治丧小组接到乌丙安先生子女柏林来电,乌丙安先生遗体近日将在德国柏林安葬,与其夫人同一墓地,届时将在柏林举行以亲属为主的素朴葬礼,故不在沈阳举行追悼告别仪式,望周知并见谅。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谜语、谚语、民间俗语”专家组成立
下一条: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史诗”专家组成立
   相关链接
·[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关于征集乌丙安先生题字、照片、讲学等活动资料的启事
·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陶立璠]耄耋之年忆丙兄
·精神永驻,风范长存——乌丙安教授追思会·[王学思]没有挥手,就去远行——追忆乌丙安老师
·[邓启耀]一张珍贵的照片——怀念乌丙安先生·乌丙安先生追思会:在线参与网址(2018年7月16日周一上午9时)
·[周福岩]前辈学者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悼恩师·[江帆]给我人生以最深刻影响的恩师……走了
·[陈岗龙]怀念敬爱的乌丙安先生·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各方致唁电唁函悼念乌丙安教授·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先生可爱,追着那片云成为一束光!悼念乌丙安先生·那个热爱非遗的老人走了
·各界人士撰文、留言痛悼乌丙安教授·[潘鲁生]怀念乌丙安先生
·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杨利慧]恩师乌丙安教授的“天龙八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