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彭兆荣]“以生为业”:日常的神圣工作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7 | 点击数:4647
 

[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细致化的社会分工形成了行业形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业、行业、专业愈加紧密地伴随着。如果没有这些行业分工和专门作业,事物无法分类,货物无法上柜,仿佛一个图书馆,没有分类目录如何找到你要的书?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为一部车,那么,各个行业就像是车的各个部件。没有专门、专业化的社会化生产,“社会”便无从谈起。而对于那些行业化的工作,它们是日常的,也是神圣的。我国的行业传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生业;行业;组织;无形遗产


题旨:从日本的“会社”说起

  日本的“会社”非常独特,说它“独特”,除了这一语用具有日本语言的表述特点外,还鲜明地反映出日本现代企业的特质,重要的是,它的产生根基于日本传统遗产中的“文化基因”,并注入近代以降外来、尤其是西方现代价值的滋养而生成的一种特殊的行业组织和制度;这一组织制度将“两极时空”相结合,即将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与积淀有深厚传统的日本行会和企业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一种传承机制,成为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有机部分。

  “会社”在字面上可以译作“公司”(corporation)。但“会社”所指的公司、企业与西方的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以及社会主体所承载着的文化因子,因此,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专用名词“Japan Incorporated——日本株式会社”。在日本人的眼里,“会社”是一个社会实体,而这一实体的永久性来自于祖先传承下来的组织制度。每一个“会社”成员不仅有义务传承借名某一个“祖先”的想象性共同遗产,也分享“会社”组织所拥有的共同利益,包括“会社”的永恒存在和“会社”业务的繁荣发展。

  “会社”作为职业性工作单位是一个现代的法人团体,每一个单位成员都被赋予相关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它不是简单的现代企业模式的复制,是具有各自历史上的理由和文化上的色彩,即拥有一条传统的联接纽带,是一个从“家”到“会社”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传承。换言之,是一份属于日本的文化遗产以及传承方式。“会社”甚至有自己的“会社墓”,会社的供养塔里竖立着“先人之碑”,纪念活动伴随着各类宗教活动,特别是那些大中型企业,类似的活动很多,而且遍布全日本。

  日本“会社”的文化遗产和传承方式给我们一个启示:行业组织和制度并非单一性的专业团体,所谓的行业之“名”亦非至关重要;然而,值得重视的是,它具有一种类似“社会细胞”的性质,就像传统的“家”一样。“家”的存续需要靠一整套融汇了价值、观念的社会性保障和继嗣制度,我国传统称为“宗法制度”。行业要维持发展,道理也一样。日本的“会社”将传统“家”的性质和内含移植到了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行业的肌体上打入“家”的烙印,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承方式。

一、“生业”简谱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看,不少都可看作,或者归入“生业”范畴。所谓“生业”大致属于我们今日的行业。人之活于世,“工作”(劳动)为之所必须,故,“生业”(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不同行业、职业和专业)即为要者。“生业”在古之时大抵指谋生之道;而谋生必有范围、领域、专业。远古之时,细致的专业分化还未形成,人类早期的文明主要指以自然为本的谋生,集中表现为获取食物的方式,故人类学将早期人类的生存、生计和生活方式概括为“狩猎—采集”,随后的“农业—驯化”(西方的“文化”——culture的本义即驯化、栽培)。在狩猎—采集时代,人类并没有严格的专业性分工,至多只是一种粗糙的工序上的协作、协同,比如众人合作围猎大型猎物等,惟以自然为根本、为根据的获得生活来源。进入农业—驯化时期,分工的社会化越来越成为必要和必需,但“自给自足”的方式决定了分工的性质、范围的有限度。随着劳动力的剩余,城市化(城邑化)的出现。特别是商业交换的需求,社会化分工越是细密、专门,行业性质越是突出,行业组织也越发达。

  事实上,“城乡”原本是一体性的,英文中country,countryside不仅相互指称,而且成为“国家”的原始形貌。我国古代的“建国”最初即建城郭,行业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作为。“国”作为一个国家—家国的实物形制,即以“城”、“邦”的建制确立王与“天”,王与“诸侯”,王与“民”的结构关系。因此,“建国”即“建城”,国,实为城郭,专业的工匠便至为重要。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帝三门,国中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等。古代的“家国天下”是以一个具体的城郭为中心向外扩延,它是政治格局的扩张;至为重要者却是羼入建筑形制之上的“天人合一”;而“人居中”为其要者,《吕氏春秋·慎势》谓:“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为“中国”的原型。而“首都”大多与“京”(甲骨文,释义:像高丘上的建筑之形)联系在一起,既说明地势形态,也说明与“天意”吻合的崇高之意。故商都在卜辞中又称作“中邑”、“大邑”和“天邑”。其实,城邑的原本就是适应社会化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行业与“城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欧洲的行业演变遵循一套独特的逻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行会。在欧洲,行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具有相应的同质性:当城镇脱离了贵族的监护,公社(commune)形成以后,那些为社会发展充当开路先锋的手工业行会,变成了公社组织基础。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公社里面,政治制度与官员选举都是以手工业者这一市民阶层为基础的”。人们往往单从行业的角度进行选举,而法人团体和公社组织的首领常常是同时产生的。反过来说,既然公社是由手工业社会构成的,那么,手工业行会也就是微缩形式。确切地说,它就是公社形成、扩充和发展的一个模型。由此可见,社会组织与行业制度存在着历史性的逻辑关联。

  欧洲在中世纪就出现了专业的志愿组织“行会”(guild)——出于某种特殊意愿和行业要求建立的组织制度。它们承担着许多类型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养护,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种“生业”组织;许多行业有着严格的行业性保护组织(某些行业出于保守行业秘密、维护行业垄断、保护行业技术和技艺等目的而建立的组织),在遗产的养育和传承的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变迁,涂尔干援引瓦尔沁的观点:“罗马由工匠组成的法人团体远不如中世纪法人团体那样具有职业色彩。那时并没有什么方法上的规定,没有强迫学徒的事情发生,也没有行业垄断现象,而且它们的目的也不在于积累资本去创办一家工业企业。”法人团体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其为一种宗教社团,每一个组织都有各自特有的神灵,每一个社团也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即“社神”(Geniuscollegii)。正因为这种组织具有宗教性质,所以工匠的社团需要组织专门的集体活动和祭祀仪式,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敬社”和“敬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徐新建]“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
下一条: ·[孙明璐]舌尖上的象征:当代影视饮食文化与民俗主义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郭永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晋陕豫民俗组织与治理共同体建设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