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创新式的“非遗”传承需要保留其本真样态
——舞剧《花鼓王》的启示
  作者:弓宇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9 | 点击数:3600
 

      花鼓在我国华北一带普遍流行,由一人或者多人身上绑一个或者多个鼓,双手执鼓槌,通过不同的动作,击打绑在身上不同部位的鼓来表演。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凤阳花鼓、陕北腰鼓,以及山西翼城的花鼓,这些原来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今多数成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也成为社会担忧的一个问题。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舞蹈系编排的原创舞剧《花鼓王》主要围绕山西翼城花鼓传承中所发生的故事而展开。舞剧开始,醒目的杨家祠堂供奉着“历代花鼓王之神位” ——在校园剧场,这种演出形式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因为创编人员没有把祭祀文化狭隘地理解成封建迷信,而是把这种非常有仪式感的文化形式呈现出来,更加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节目的仪式感和神圣感。

      全剧分“花鼓计”“花鼓授”“花鼓赛”“花鼓劫”“花鼓情”共五幕,从明暗两条矛盾主线展开。明线是杨老汉和儿子“铁蛋儿”父子俩因“花鼓”传承而不断争执;暗线是“铁蛋儿”拥护八路军,为活动在太行山一带的八路军筹备运送军粮付出了辛苦后,立志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传承家族花鼓的使命。不论是一个家族还是传统村落中的社、堂,祭拜和供奉是非常神圣的。《花鼓王》在祠堂前祭鼓、取鼓的场景中不断穿插,更加增强了观众对这种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山西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的大省,传承、保护的责任尤为重要,而当务之急就是传承。多年来,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传承人的日渐年老、后继无人是全国各项“非遗”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此形势下,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理应负担起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教学设置和教学观念上加以转变。在舞剧《花鼓王》中,传承人“铁蛋儿”从不愿意传承到愿意传承,核心就是体现这种思想转变。

      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教与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重口传心授,注重活态传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进课堂进行一个多月的教学,这种“非遗”进高校的做法固然不是首家,但足以证明社会的进步和学校艺术教育思想的转变。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能失去文化所产生的环境,但这样的遗憾可以通过传承人的介绍得以弥补。好处在于,大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基础,因此在传承过程中更易于接受。

      不过,利与弊总是共生的。有学生认为,在校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平常课堂学习别的科目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并没有学到花鼓的“精神” 。或许,花鼓在课堂传承中失去了在社会、生活、仪式等方面与原生环境的结合,才导致这样的遗憾。不过,正因为这样,也就对学校传承“非遗”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及文化内涵加以深入解读,让学生认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价值。

      就舞剧《花鼓王》而言,不足之处在于新创编的段落为了满足故事的推进,加入了很多现代舞蹈元素,显得与传统花鼓艺术有点脱节。而在演出中,传统花鼓表演的段落还是很振奋人心的,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从这个角度看,面对发展式、创新式的传承,提醒我们在“非遗”的传承过程中,无论校园演出还是口传心授,一定要让接受者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以免在走向未来的时候,失去了“非遗”本真的样态。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8-1-19 第6版:百家论艺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自由与必由 不息与不朽
下一条: ·“非遗+”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发展路径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