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作者:文化部非遗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3 | 点击数:28135
 

  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和保护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于2017年12月18日至23日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2017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高级研修班。

  一、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工作由起始阶段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8月,文化部举办了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对120余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媒体传播非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举办策展高级研修班,培养专业的非遗策展队伍,提高非遗展示水平,有利于全方位建立非遗展示传播格局,推动全社会了解非遗、珍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二、课程内容和效果

  此次非遗策展高级研修班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部领导高度重视。研修课程包括授课、案例分享、对话论坛、分组讨论和实地参观,期间,还组织学员集中收看了雒树刚部长为地县文化局长班讲授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文化工作》录像。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带班老师评价这是“课程最紧凑、师资最强大的研修班”。

  (一)非遗理论筑牢基础。项兆伦同志为研修班上了第一课,结合音视频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让学员们明白非遗有些什么、怎么看非遗、非遗保护怎么做,结合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讲授“见人见物见生活”等理念,有高度、接地气,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学员们纷纷反映,兆伦同志的讲授,直面问题和困惑,澄清常见误区,让人豁然开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朝戈金老师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伦理原则逐条解读。公约和伦理原则强调以社区和传承人为中心,强调发挥他们在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首要作用。两位老师的授课,为非遗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有助于学员们把握方向,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

  (二)前沿策展理念打开眼界。研修班邀请北京国际设计周艺术总监曾辉以“手工城市”、“设计能否改变社会”等展览案例详细讲解策展和布展;上海策展人何根祥以经典设计案例,诠释了“跨界策展思维让非遗走进现代美好生活”;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以“当代策展方式与审美建构”为题,通过系列案例,彰显了展陈设计精确到毫米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对纺染织绣与纤维艺术的讲授,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纤维温暖、柔韧、通透、富有表现力的特性,对如何运用纤维材料对非遗展示进行“软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四位策展人的讲课,让学员们直呼“脑洞大开”,认为非遗展示传播,很多时候需要跳出非遗看非遗,固有的非遗策展模式需要结合当今时代重新审视和思考。

  (三)专业展示提升认识。专门研究非遗展示和传播的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杨红,结合国际上生态博物馆、户外博物馆、露天博物馆等,分享了研究成果。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研究员孙冬宁,结合恭王府近年举办的非遗专题展,阐释了“一个核心(学术研究为核心)、二个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三个特点(展览现场三化:情景化、互动化、体验化)、四种感受(参展观众的四个感官感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五大流程(田野考察的深入精准、展示大纲的文字精炼、展示形象的符号精致、展示制作的品质精良、展示陈列的呈现精心)”的非遗策展理念和模式。为加强学员们的直观认识,研修班组织大家赴恭王府参观了《彩云之南,普洱陈香——普洱熟茶渥堆技艺精品展》。通过知识梳理、茶歌民俗、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环节,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彩云之南的普洱茶香,感受非遗的展示特色,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四)案例分享启发创造。非遗保护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也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去操作的事业。为让学员们获得更多经验启发,研修班创新形式,设置了10个案例分享。来自成都市文广新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以及上海、杭州等地的专家分享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和日本、英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传统工艺和跨界策展案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深入的剖析,让大家在开眼界、拓思路的同时进行情景置换,借鉴创新。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2018-01-09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第七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图像、叙事及演述:课程表(更新)
下一条: ·【讲座预告】小熊诚:冲绳与福建风水理念比较研究(赣南师大,2018.3.21)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