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何华湘]当民俗遇上电影——一种文化传播的视角
  作者:何华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5 | 点击数:6388
 

       摘    要:新民俗电影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民俗影视与影视民俗的关注。从民俗与电影各自的特性来看,二者在文化底蕴和形式构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为其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从民俗电影的实际发展来看,民俗与电影的结合给电影带来了不少利益和荣耀,为电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但是,电影对民俗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存在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对民俗与电影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作出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电影;民俗;新民俗电影;传播

      作者简介:何华湘,女,民俗学博士,现为梧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民俗传播、民俗治疗


      民俗于电影并不陌生,以罗伯特·弗拉厄迪(Robert Flaherty)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为首的民族志电影,以及此后出现的人类学电影、民俗学电影,都具有较强的民俗情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传统民俗在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频频“抛头露面”,国内掀起了一股“新民俗电影”浪潮,民俗与电影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却重大的转变。《红高粱》中的“颠轿”、《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点灯”、“捶脚”等题材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骚动,随之而来的是对电影与民俗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层反思。

      一 民俗与电影结合之可能性

      民俗何以能够走进电影?或者说,电影何以能够将民俗揽入银幕?从民俗与电影各自的特性来看,二者在文化底蕴和形式构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为其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①“是人类各集体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和重要性的一种社会现象。”②据此定义,民俗首先是一种文化,并且是一种可识别的生活文化。它包罗万象,涵括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人生仪礼乃至衣食住行等等风俗习惯,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门艺术,电影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触碰到人类文化的底层源流——民俗文化。无论是导演和演员,还是剧本和台词,抑或声画布景,都离不开民俗的支持和制约。

      首先,电影中的能动因素——人,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等等——本身就是民俗的造物,成长在民俗环境中,接受着民俗的熏陶,养成了民俗的思维,传承着民俗的基因,在其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带着民俗的倾向,其作品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烙上民俗的痕印。张艺谋在电影色彩运用中偏爱红色,对此,他自己作过解释:“这跟我是陕西人有关。陕西的土质是上红的,陕西民间就好红。秦晋两地即陕西和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习俗习惯影响了我,使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然后我又反过来去表现这种红颜色。”③显然,张艺谋的红色“情结”并非个人特质使然,而是源自民俗对他的养成。

      其次,电影剧本往往包含大量的民俗内容。剧本不是空中楼阁,其创作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除了极少数刻意淡化背景、超脱日常生活的影片以外,无不或多或少撷取了民俗文化的素材:有的取材于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有的以民俗纠葛来构建情节冲突,有的描摹人间百相,有的渲染异地风情,有的借用方言俗语来塑造语言风格……但凡有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就必定有民俗文化的渗透。即使是那极少数的刻意排除了民俗具象的剧本,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若要被受众接受,也必须借助共同的民俗心理,亦即,编码和解码必须是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进行,而这个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形成,少不了民俗文化的积淀和影响。可以说,电影的文化底蕴,正是埋藏在最底层、最广泛的民众的生活文化之中,民俗文化正是这座文化原矿的可以辨识并且触摸得到的脉络。在向文化的纵深发掘时,电影与民俗的相会应属必然。

      在形式构造方面,民俗和电影亦有相当的可比性。电影是视听元素的剪辑。布景、演员等元素构成画面,对画面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法的拍摄构成镜头,不同时空的镜头又以“蒙太奇”的手法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民俗也可分解为若干层次。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曾把民俗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划分为民俗质、民俗素、民俗链等等。民俗质是民俗最基本的原材料,民俗素由若干民俗质构成,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民俗单位,能表达特定的民俗意义。若干民俗素按一定的秩序排列联结,则形成民俗链。民俗结构的“可拆卸”性正好与电影的结构方式类似,使二者在结构上得以契合。例如,迎亲是婚俗中的一个独立的民俗素,它由花轿、吹打班子、喜乐等民俗质组成,当这些事物出现在电影里时,无需更多解释,观众自然就能明白其含义,并且在民俗心理的暗示下,会期待新娘的出现。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片头和片尾先后两次出现迎亲队伍,并且随即出现新娘,就是用一个独立的民俗素替代了繁琐的婚礼过程,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中中承担了情节交代的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黄义枢]稀见传奇《毘陵驿节义仙记》述考
下一条: ·[韩雷]广告创设中民俗元素的深度介入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