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党玉占 周洪林]七夕佳节 情满方寸
  作者:党玉占 周洪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8 | 点击数:4506
 

       

        今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牛郎织女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的动人爱情故事流传已久。《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东汉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更是广为人知……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近些年发行了多套爱情主题邮票,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鸳鸯、相思鸟、喜鹊等爱情鸟呈现于方寸之间,让爱在七夕升华。今年七夕节,中国邮政发行《喜鹊》特种邮票一套1枚,邮票规格为40毫米×30毫米,邮票面值为1.20元。

        1981年8月6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台湾邮政发行《中国童话邮票——牛郎织女》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老牛报信”“留衣结缘”“天河永隔”“鹊桥相会”。设计者采用中国画、水彩画、卡通画相结合的构图手法,再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中国台湾最早发行的“牛郎织女”专题邮票。

        1994年6月8日,中国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中国传统节日》邮票,其中第三枚“七夕”,主图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鹊桥相会》。

        2010年8月16日(七夕节),中国邮政发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上图左),全套4枚,同时发行小本票。图案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邮票图案采用中国传统剪纸和皮影的艺术风格。另外,2012年8月31日发行的《宋词》特种邮票第三枚“秦观《鹊桥仙》”(上图右),以词配画的形式表现了秦观《鹊桥仙》的词意,该枚邮票图案左侧为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词,右侧为牛郎织女七夕月下鹊桥相会的配图。

        2012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澳门邮政发行《传说与神话十——牛郎织女》邮票,全套6枚(上图左),小型张一枚(上图右)。图案为“巧医灵牛”“智取仙衣”“男耕女织”“强捉仙女”“银河相隔”和“感动大帝”,小型张“鹊桥相会”。邮票图案采用中国画工笔重彩技法设计,6枚邮票加上小型张,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演绎得更加精彩。

        2015年8月20日(七夕节),中国邮政发行《鸳鸯》特种邮票1套1枚。我国唐代便有卢照邻的诗句“愿做鸳鸯不羡仙”,后来还有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歌颂爱情。该套邮票由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张桂徵采用工笔重彩的形式创作,是一幅“鸳鸯荷花图”,寓意了恩爱成双、百年好合的美好憧憬。

        2016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邮政发行《相思鸟》特种邮票。这既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尊重与提倡,也代表着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该邮票设计者细心设计,大胆用色,邮票采用横构图,画面采用工笔的形式,表现了相思鸟求偶的场景。左侧雌鸟害羞地扭着头,右侧的雄鸟高声吟唱以求得雌鸟的欢心,画面浪漫又温馨。邮票画面采用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一对相思鸟在梨花间,暗含“成双成对,不离不弃”之意。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7年8月28日,第6版: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王娟]化生·乞巧·相连爱——七夕节史话
下一条: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相关链接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
·全国第四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召开·[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刘水]国家级非遗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保护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汪保忠]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
·[柳倩月]《纬书集成》中所见牵牛、织女星的神话要素分析·张勃:共建共享过七夕
·2018七夕旅游指南——你身边的“非遗”专家Cue你·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首发
·[储冬爱]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刘晓春]乞巧拜仙 金针度人:宋以来广州地区的“七娘会”·[朱双燕]2016年武义七夕节接仙女仪式的田野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