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人文学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人文学术

程武:与人文共享连接的力量
——在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者:程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7 | 点击数:2374
 

世界人文大会开幕式现场

  非常感谢CIPSH(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特别是朝戈金主席和路易斯(LUIZ)秘书长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参与这场全球人文学者的盛会。

  在座很多人都知道,腾讯是世界上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之一。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我们拥有两个即时通讯平台——微信和QQ,分别拥有超过9亿和接近9亿的用户。微信和QQ改变了人们连接和交流的方式。

  新的连接方式改变了很多事情,通过连接,互联网使很多人将爱好发展成专业,这是技术在人文领域里带来的一项重要改变,也是我过去八年来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打造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泛娱乐的互联网平台,让很多过去可能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人成为了创意者。他们原本是厨子、司机或公务员,工作之余憧憬梦想,泛娱乐平台使得他们的作品——不管已经完成还是创作中——能够第一时间放到网上,供用户直接购买,还有的被迅速改编为影视作品。他们从此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其中佼佼者在网上被称为大神,成为青年人的文化领袖。

  同时,用户通过评论、投票和购买参与故事或创意的发展,甚至自己改写,成为新的大神。一种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生成,它打破了用户与创意者之间的界线。这让我想到了古老的民间文学,几千年来人们口口相传,不断演绎和创造,孙悟空的原型可能就来自于古苗、彝族关于神猴的传说。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演讲

  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共同创造变得便利而迅速,互联网复兴了文化的这部分传统。事实上,由人数有限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PGC)来承担人类文化的创造与传承这件事是在近现代工业革命中才被放大的。在互联网为我们展开的新时代中,创意成为主创者和用户共同的作品,一种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份合成的“创意者”正在成为新型文化经济无所不在的主人。这里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些数据,说明这个变化已经达到什么规模。(“创意者经济”发展态势:泛娱乐平台有数千万创意者和几亿注册用户,一个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导的平台)

  这种新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创意者经济。我们正处在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革命之中。我们有一种直觉,这不仅是技术进步形成的全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它也在改变叙事和思维的方式。这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开启。我们可能正在做一件改变文明进程的事情,但还缺乏精神准备。

  五年前,《腾云》创刊时的SLOGAN是“面对未来,我们的怕与爱”。我们热烈欢呼技术带来的改变,但互联网乌托邦的梦想正在淡去,甚至最乐观的未来主义者尼葛洛庞帝也承认,互联网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和谐。一些新的问题产生了,很多不是纯技术可以解决。这正是腾讯与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此时牵手的原因。

  比如日益普遍的焦虑感。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技术抛弃。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失业吗,会将人类变成奴隶吗?碎片化的阅读是否会妨碍深思?互联网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创意者,创意还没有完成就变现,文化生产是否因此变得粗糙?社群化是否会让思想极化?当每个人都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时,它最终将我们带向何方?互联网公司需要做什么,关照到那些被技术遗忘的角落?

  作为一个热爱戏剧的物理系毕业生,我深深感到,在互联网走到十字路口的当下,我们需要推动互联网与人文更密切地融合,从人类几千年来的智慧中寻找力量,把人类带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尝试做一些融合。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谭盾曾担任我们的首席音乐顾问,他让观众用微信一起参与交响乐《隆里格隆》的演出。我们邀请木版画和刻纸的“非遗”继承人吴百锁、王占忠剪出网上赢得上亿点击的动画形象小狐妖。我们与故宫合作,把明朝皇帝变成现代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我们也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创建“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Creation of an Open Digital Library on Traditional Games)”,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保护、传承“传统游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凯文凯利提出的“万能图书馆”梦想,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但它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作为一个在全球拥有9亿多注册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将以敬畏之心拥抱未来。在鼓励少数族群的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共享等等方面,古老的人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未来几年将越来越深入。我们希望和CIPSH一起来推动这个融合的进程。在时代变迁的关键时刻,让我们和人文共享连接的力量。

程武

2017年8月6日于比利时列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阿达玛·萨马赛扣]人文性或者说如何满足人类对人文的渴求
下一条: ·[塔尼拉·波妮]城邦核心的诗人
   相关链接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朝戈金]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
·[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滕云]“10.24”程序员节: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节日·[宋嘉琪]互联网空间中的怪物生产
·[张举文]探索互联网民俗研究的新领域·欧洲人文学术会议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
·[张多]短视频:移动互联网对神话文类的重塑·[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
·[曹晋 孔宇 徐璐]互联网民族志·[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王铮]用好互联网 传承民俗文化·[姬广绪]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
·[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研究的审视·互联网让传统文化更“潮” 催生文创行业新业态
·[樊枫]“互联网+”下的民间文化发展现状·[邓思杭]“互联网 +非遗文化”模式探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