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于鲁·瓦尔克:《信仰 体裁 社会:从爱沙尼亚民俗学的角度分析》
  作者:[爱沙尼亚] 于鲁·瓦尔克 (Ülo Valk)   译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13 | 点击数:2639
 


书名:信仰 体裁 社会:从爱沙尼亚民俗学的角度分析

作者:于鲁•瓦尔克 著   董晓萍 译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6月1日
外文书名:Belive, genre,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丛书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
精装: 15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7520200929
条形码:9787520200929

内容简介
   爱沙尼亚民俗档案化工作始于19世纪末,但民俗学者的研究仍倾向于芬兰学派,同时也关注民俗的社会文化研究,语言学居于主流研究地位。爱沙尼亚归属苏联期间,民俗学的主要工作是保存民俗档案和在新意识形态系统下从事学科建设。塔尔图大学参与了此前和此后国家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民俗学发展的全部历程。1991年爱沙尼亚再次独立,民俗学研究改变了苏联时期的孤岛状态,发展国际化研究。当代爱沙尼亚民俗学充满了争论、多样化的概念和研究问题。但它仍是一种系统的、批评性的对传统的研究。

编辑推荐
   近25年来,爱沙尼亚民俗学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就是改变从前民俗学的一国研究模式,转向了国际化的民俗学研究。民俗学者还打破学科界限,与相邻学科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文艺学等加强对话,该著正是突破传统民俗学模式和学科疆界的一种尝试。

著译者简介
   [爱沙尼亚]于鲁·瓦尔克(Ülo Valk), 民俗学博士,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学系教授,塔尔图大学文学与比较民俗学系原系主任,国际民间叙事学会(ISFNR)前副主席。芬兰科学院专家,兼《印度民俗学》杂志编委等多种国际职务。曾在印度阿萨姆邦长期从事田野作业。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宗教与民俗体裁理论、文化与社会、对话理论等,代表作有《黑衣绅士:爱沙尼亚民间宗教中的魔鬼现象》(FFC 276,赫尔辛基:2001)等。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志学和数字民俗学。主要著作有《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保护》、《北京民间水治》和《现代民俗学讲演录》等。

目录

总序 I
前言 1
第一节 民俗学的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爱沙尼亚民俗学史 8
第三节 民俗学的互文性研究方法:魔法故事研究 31
第四节 人类学本体论的转向、亲历故事与人兽变形民俗 50
第五节 民俗与他者:传说构建社会现实 70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101
附录二 爱沙尼亚民俗学术语手册 113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李世武:《中国工匠建房民俗考论》
下一条: ·袁瑾:《地域民间信仰与乡民艺术:以绍兴舜王巡会为个案》
   相关链接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于海轩]从二人转包公戏看东北人的正义观·[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
·[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