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陈连山]端午节:寄托情感希望的五月节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9 | 点击数:322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任手段,保护健康是端午节发生的根本原因,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支持。

      端午一词,源于古代的干支记日法。按照干支记日法,共计5个午日: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每个月包括两个午日,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不过,这个节日最早直称五月五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记录是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后来,干支记日法被数字记日法取代,节期就定在五月五日了。

      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夏历建寅,即把初昏时刻北斗星柄指向天空寅辰的月份定为岁首,即正月。正月为寅月,五月就是午月。五月午日,就是午月午日,故名重午。重五,是因为重复了两个五。后来端午节成为五月最大的节日,故名五月节。这跟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是同一道理。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为什么被冠以恶名呢?按照百姓的生活经验,此时气温骤然升高,各种毒虫如蝎子、蜈蚣、蛇、蚊子等蠢蠢欲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现实危险上升到信仰层面,一些人相信此时瘟神会作恶。上升到哲学层面,阴阳哲学认为,五月正当夏至,白天最长,阳气最盛。阴阳二气争斗激烈,宇宙丧失平衡,邪气丛生,危害生命。

      端午节被定为“恶月恶日”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健康,是合乎科学道理的。阴阳哲学的解释不尽符合科学,后来就逐步淡化。而瘟神信仰,是古人对瘟疫的终极解释。因此,所谓“恶月恶日”的说法,主要还是基于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来的。
      为应对这个危险时刻,人们采取各种行动。《礼记·月令》说,此时需要斋戒,禁止在南方用火,还要登高辟邪。《夏小正》说,五月要用兰草水沐浴。这些是知识分子的举动,百姓则采集药物防病治病,把蝎子、蜈蚣、蛇、蛤蟆和壁虎定为“五毒”,警告孩子躲避。有些措施是信仰性的,譬如手腕上缠五色线,门上挂艾草或菖蒲。
      纪念屈原传说使粽子成为端午节最著名食物,龙舟竞渡是端午最大的娱乐活动,其间鼓声震天动地,万人欢呼雀跃,情趣盎然唐、宋时代,端午节是大节。清代甚至成为三大节之一,与新年、中秋并列。所以,端午风俗异常丰富。它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辟邪性质,一是色彩斑斓。
      采集百药最能体现端午辟邪实质。人们认为此时阳气极盛,药性也最强,鲜绿芳香的艾草和菖蒲是首选。把它们悬挂在门窗之上,或者煮水沐浴,让人心旷神怡。艾草还用来熏烟防病。

      端午节时值仲夏,有两种应时花卉,一个是鲜红的石榴花,一个是花色多样的蜀葵花,据说都能辟邪。人们把它们和绿色的艾草、剑形的菖蒲叶都看作端午节的瑞草,集中插在花瓶里。既美观,又能符合节日特殊需要。有的女性用石榴花插在头发上,也很漂亮。
      还有很多人工制品以补自然之不足。巧手的女性把五种颜色的丝线合成一股,叫五色线,缠在孩子手腕,祈求孩子健康成长。还制作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香囊,里面包着具有药性的香料,挂在家人身上,既卫生,又美丽。

       端午节食物非常讲究,尤其注重色彩。水煮大蒜是颇具药效的节日食品,现在农村依然常见。南方粽子多是肉馅,北方粽子多是豆沙馅或红枣。加上纪念屈原传说的烘托,粽子成为端午节最著名的食物。这是白色食物。其实,端午食物还有青团,就是用艾草汁液和面,包豆沙。这是绿色食物。高邮人吃苋菜、咸鸭蛋等“十三红”,绍兴人吃黄鱼等“五黄”。端午食物如此强调色彩,是其他节日所没有的。
      端午节娱乐活动也很多。大人采药的时候,孩子则采茎杆坚韧的草,互相斗草。有些地区则打石头仗,成百上千的人分成两队,互相投掷石头。乱石横飞,惊心动魄。战胜方据说当年能获丰收。因此,虽然高度危险,但人们乐此不疲。目前的龙舟竞渡是端午最大的娱乐活动,其间鼓声震天动地,万人欢呼雀跃。加上抓鸭子、潜水捞钱等游戏内容,情趣盎然。

      现代人提起端午节可能首先想到屈原,这主要是历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播的结果。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在汉代基本定型。东汉人应劭《风俗通》最早把纪念屈原当作端午竞渡的起源“屈原于是日(五月五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东晋的《世说新语》和南朝的《续齐谐记》又把角条(粽子)看作是纪念屈原的祭品。端午节的屈原传说是一种人们对节日习俗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向往,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纪念屈原并不是端午节的全部内容。因地域差异,各地端午节的内容也略有不同,除祭祀屈原外,也有纪念伍子胥以及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种活动。最初的粽子外缠五色线,还加上楝树叶,本意是辟邪,与防止水族偷吃没什么关系。江绍原《端午竞渡考》认为竞渡本来是驱瘟、送灾的社区公共卫生活动。屈原传说附会到端午习俗中,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但祭祀屈原并非端午节的全部内容。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录当地端午划船比赛活动: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明人杨嗣昌《武陵竞渡略》说“竞渡事本招屈……”,而民众“划船不独禳灾,且以卜岁,俗相传花船赢了得时年”。当然,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把屈原传说注入到了民众思想之中,这是目前屈原传说流行的原因。

       人们出于移风易俗目的和提升节日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改造端午节,使端午习俗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为生动的习俗活动,同时,各地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端午节习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端午节的传承与国际影响
下一条: ·[彭勃]端午节的茶事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李炎欣]节日记忆的强化与唤起·[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刘铁梁]文化视域中的节日与戏曲·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张云莉 张隽波]植树节:一体多面的现代节日先行者·[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