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沉痛悼念陇上学人柯杨先生
——兰大资深教授柯杨先生逝世
  作者:CFNGroup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6 | 点击数:3219
 

沉痛悼念陇上学人柯杨先生

  柯杨,1935年8月生,甘肃宁县人。1958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1996年退休,任兰州大学教授等,讲授过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九年,兼任过国家教育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顾问等职。

  柯杨先生曾先后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以及甘肃省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成就奖”“文艺终生成就奖”“百合花奖·终生成就奖”等奖项。

  2017年5月16日下午三时许,柯杨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值得一提的是,柯杨先生热爱楹联艺术,是陇上近代名医、联家柯与参(1903—1978)之子,1944年前后,还同近代陇上楹联大家黄文中先生比邻而居,自幼受其启蒙。

  这里,我们特意从柯杨先生遗作中选录了四则同楹联有关的随笔,以为纪念。


柯杨楹联随笔四则

  从一副对联所想到的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亘古无完人。”这是清代河北定县城隍庙里的一副对联。我真佩服这副对联的作者,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能有这种见解和写出来的勇气,的确不简单!贫家子女孝敬父母的,只能是粗茶淡饭,土布陋室,不像豪门贵族用山珍海味、广厦狐裘之类来奉伺父母,只要有一片孝心,让父母吃饱穿暖就是孝子了。这就是“论心不论事”的含义。而许多人在男女之情问题上,有时不免会想入非非、甚至邪念产生,但只要他不采取越轨行动,只是想想而已,也仍然不失为正人君子。因为,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更何况“食、色,性也。”这位对联的作者不像有些封建卫道士那样,口头上仁义道德,满脑子男盗女娼,而是说了实话而已。好个“论心亘古无完人”,真是一针见血!(2008年10月16日)

  甘肃近代名士黄文中的西湖楹联

  黄文中(1890——1948),字中天,甘肃临洮人,同盟会员,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曾翻译其师植原悦二郎教授的《日本民权发达史》。孙中山先生为此书题词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先生曾任职甘肃省教育厅、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兰州第一中学等教育机构。因痛斥邪恶、提倡民主、伸张正义而遭到地方军阀的暗中阻击,头破齿落,几乎殒命。养病期间,在杭州西湖俞楼寄居三年。他自己说:“对于湖山秀色,得以饱餐,虽阴晴雨雪,气象万千,而静心领略,足以涤除尘虑。”在杭期间,他遍游名胜,创作并题撰了十七副精彩的楹联,一一刻制悬挂。其联语和书法并美,真可谓“词翰两如神。”其中佳者如:题孤山公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题韬光庵联:“湖光塔影连三竺,海日江潮共一楼”;题平湖秋月联:“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题补梅庵联:“莫对青山谈世事,此间风物属诗人”;题翠微亭联:“孤亭似旧时,登临壮士兴怀地;鹫岩标远胜,翻动平生万里心”。国学大师黄侃(季刚)为他的《西湖楹帖集真迹》题跋中有言曰:“今临洮即狄道,晋世辛谧善草隶书,黄君盖绍其坠绪者。近世书体唯诸城最难抚放,不得其意,未免有毡裘气,黄君独不然,洵可异也!”(2009年1月16日)

  医的对联

  清代名医徐灵胎有联曰:“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的老母逝世,他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达哀思:“独有痴儿惭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将远志、当归两味中药的名字嵌入其中)。清代浙江宁波名医范文甫撰有两联以明其志:“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江苏泰州某女名医则写了一副幽默的对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岂能医。”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说法,这是说许多名医很有学问,进而从政,退而行医,都是高手。章太炎的医学水平就很高,处方也很有名。据我所知,许多名医不但诊断、处方是高手,在书法、绘画、操琴、历史、文学、金石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2010年8月13日)

  一副拒绝走后门的对联

  清代,浙人朱某回浙监考,为防止有人走后门,便大书一联于门,其词曰:“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这里的“渠”字作“他”解,指考生。)在人情重于法制,关系胜过原则的中国社会,有这样的表态也不容易。(2010年10月21日)

 

  文章来源:甘肃楹联 2017-05-1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柯杨:现在的人不但不会生活 尤其不会生存
下一条: ·讣告:柯杨先生千古
   相关链接
·“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西北“非遗”花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
·[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姜学龙]西北民歌“花儿”英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
·[韦仁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北“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王知三]关陇花儿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思考
·[李言统]传统的现代性适应·[英]史若兰 杨晓丽编译:《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英文版)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戚晓萍]论民歌“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活态传承
·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戚晓萍]苏平“花儿”音像制品年谱及其“花儿”社会影响管窥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
·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包孝祖]花儿起源于吐谷浑《阿于(wu)歌》考
·[赵宗福]学理性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实践——《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序·《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