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学清 孙鸿亮]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
——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作者:赵学清 孙鸿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7 | 点击数:5985
 

摘要: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田野调查;第二,借鉴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口头程式理论方法;第三,重视语言学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的交叉研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民俗语言;田野调查;口头程式理论

作者简介:赵学清,男,山东莘县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鸿亮,男,陕西宜川人,文学博士,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


  民俗语言,又称语言民俗或民间语言,狭义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口头习用语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表达习惯、行为方式等”[1]297,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本文用广义的定义,即包括民间文学与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

  以往对民俗语言的研究,多在民俗学科的视野范围内,语言学对其研究充其量只是研究词汇中的一部分——“熟语”。我们在对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戏曲歌谣等语言完全可以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对象之一。因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民俗语言因流传于口头,具有生活化特征,与民俗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语言因社会阶层和文化程度等产生的言语共同体,自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有机内容。但如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开展民俗语言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本文拟对其研究方法谈几点认识。

  

  西北地区戏曲歌谣的民俗语言研究对田野调查重视不够。社会语言学是在社会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的基本内容是考察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必须建立在充足的资料库基础上。其中很多资料要求调查自然发生的语言事件,因此田野调查就不可或缺。民俗语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特别重视田野调查。一方面,西北地区戏曲歌谣,如秦腔、皮影戏、陕北说书、花儿、陕北民歌等,大都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积淀着我们先民的智慧和经验。它们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依据,并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但从整个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由历代精英们创造的各类经典构成的。虽然这些经典的思想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全部。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民俗文化中的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也都是今天的社会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另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民俗文化中的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带有民间阶层表述其信仰、观念和思想时的显明言语特点,值得深入探讨。又因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和现代传播方式迅速改变,西北地区戏曲歌谣处于生存危机之中。现有的一些研究资料还不能满足需要,田野调查工作亟待加强。西北地区戏曲歌谣的民俗语言独具特色,完全可以使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秦腔、“花儿”、陕北说书等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与社会环境,依托其语境和听众才显现其完整价值。因此,相应的民俗语言也应注重其民间“活态”。如陕北说书依附于民俗信仰仪式而存在,分为“会书”和“家书”。最原始的陕北说书就存在于僻远农村的庙会和村民居住的窑洞院落,尤其是每年农历3~7月,子洲、横山、靖边、安塞等地农村庙会活动开始举行,“会书”进入旺季,数以百计的说书人流转于不同的“台口”,这构成了他们活动的空间。只有跟随说书人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庙会,亲耳聆听那伴随着纳鞋垫的妇女的嬉笑和孩子们的嘈杂声的演唱,才能真正了解陕北说书,从说书人庙会表演现场获得的录音资料才能作为民俗语言研究完整的有价值的语料。否则,我们通过舞台或书面文本所看到的只能是丢失了民俗语境或语音的陕北说书,这样的研究显然是不完整的。

  西北地区戏曲歌谣民俗语言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待改善。虽然经过前代学者的努力,西北地区戏曲歌谣的研究资料中也包括不少通过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书面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在具体整理方法上也差强人意。特别是在百余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社会从封建的农业社会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急速转变,这些戏曲歌谣面临消逝的危险。现有的资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由于方法不到位,还亟待用科学方法深入做好田野调查工作。因为民俗语言研究必须关注到这些研究对象的原始性。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曾发表《言语民俗学》一文,强调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研究必须包括相应的环境和场景、参与者、目标和效果等。从这样的角度看,简单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资料对于民俗语言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对此,丹麦学者易德波在谈其研究扬州评话所使用的资料时也说得特别清楚:“研究专案的资料是1986年、1989年和1992年在我访问扬州和镇江时收集的。原始资料是由评话艺人所表演的书段录音下来而组成的;大多部分是我在做田野调查当中录制下来的。对这些书段进行研究,基于保存在录音带(或录影带)上的口头性的表演,并以我在艺人说书时所进行的观察作为补充。此方法与以前关于扬州评话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以往的研究基于对扬州评话已出版的文字性的书本为资料库。”[2]6正因其使用资料的原始性,研究方法的独创性,易德波的研究获得国际学界的认可。

  当代美国口头诗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弗里教授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我看来,最首要的问题,是急需加强对活态口头传统进行调查的田野作业。这或许是因为主要的理论进展皆出现在那些缺乏丰富的活态口头传统的国家里,而能够进行实地调查的田野活动——惟有此类调查才能提供所需的材料——的地方,又在描述和分析材料上跟不上步伐。这恰恰是中国同行们可以施展本领的领域。……在东方的这一国度中,活形态的口头传统是极为丰富宏赡的宝藏……中国同行们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有利的位置,他们可以做到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去体验口头传统,去记录口头传统,去研究口头传统。”[3]10这段话很有启发意义,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稍纵即逝的机遇,深入田野,尽可能多地采集、记录口头表演的资料,为民俗语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下一条: ·[杨杰宏]音乐祭礼:族群艺术的身份再造与多重表述
   相关链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
·[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王秋萍 陈胜祥]民间信仰对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影响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侯有德]湘西永顺土家族祭油神习俗研究——基于长光村的田野调查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张琼洁]耿村民间故事活动现状调查与价值发生问题初探·[张筠]伟大的“言说”历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