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6年会专区

[张虎生]西藏人地关系简论
  作者:张虎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6 | 点击数:2382
 

 

 
西藏人地关系简论
张虎生
(西藏大学文学院)
 要:西藏的地理位置在全球范围居于极特殊的地位,有着诸多与平地迥异的、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些山水地形呈恶劣状,这需要人类加以适当干预,人文建筑就是化恶劣为吉祥的一种方式。世居于西藏高原的藏族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生理适应能力,成为活跃在高原上的特殊族群。自然环境提供有限的资源,既限制着人们的无限拓展,也调动人们利用自然提供的一切资源,刺激并强化着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世居者接受高寒地广人稀的事实,并对之充满了乡土之情;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灾害,人们需要一次次坚忍地重建家园,继续生存下来;传统上封闭的环境没有给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更多机遇,却给了他们无限的想象能力。所以,他们自古就学会了用自己族群与神交流的方式,建立寺庙化恶为吉、叩长头朝圣以示臣服与祈求、转嘛呢筒以求来世的幸福。人文建筑和山水文化等不仅是情感的抒发,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及人们地域观念的反映。
关键词:西藏;藏民;人地关系;地域观念;人文类型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袁泽锐 熊焰]潮汕地区“童乩”现象起源初探
下一条: ·[张建军]都市传说——在乡村与都市之间
   相关链接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白玛措:《牧民的礼物世界》
·[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藏传统制陶技艺调查·[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
·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讲座║ 次仁央宗:分析地理环境对藏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为例
·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林继富:《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的视角》
·西藏6项国家级非遗实现数字化观赏·西藏开展高龄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西藏启动非遗体验园建设项目·[邵卉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和挑战
·西藏召开《唐卡分类》地方标准讨论稿内审会·[薛俊丹]尼西藏式黑陶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研究
·[刘冬梅]曼荼罗化的村庄:西藏昌都嘎雪的神圣地景与生态观·沈卫荣谈藏学和“西藏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