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6年会专区

[余珍]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探析
  作者:余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6 | 点击数:2711
 

 

 
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探析
余珍
(西南民族大学)
 要:基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强调多元共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理解为对全球化的逆向回应。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东方主义”色彩往往被民族国家试图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谋求文化权利和发展的工具时所忽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与表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意识和建构国际政治多元格局的诉求不无关系。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常常带有浓厚的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话语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异化为建构地方经济和现代性的博弈工具,往往成为区分民族文化边界的利器,对民族国家文化认同造成了威胁。因此,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诉求与不同文化多元共存之间存在的悖论所存在的风险应当被反思。
关键词: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多元共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余悦]作为茶事生活的重要组成:茶宴与茶点概说
下一条: ·[元萌 王姝]弹词《杨乃武》的传承与流变
   相关链接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赵萱]全球流动视野下的民族国家转型·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七个创意经济项目获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支持·[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