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习近平: 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
  作者:王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2 | 点击数:4495
 

  文化产业评论: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那么我们应如何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在培育民族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又是从哪体现出来的?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思潮,又将如何“整合”?文化强国,到底怎么“强”?当我们懂了自己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懂世界的文化,爱交流、善沟通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所有这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化育着中国人生活、规范着中国社会,同时为中国人提供了高远的理想。比如,“大同社会”的观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公正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的观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息息相通;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于它的文化理想与道德理想,在于它的大同思想与整体主义;还在于它的务实性与“此岸性”,在于它的自强不息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长期以来,中华文化的古老与丰富、“郁郁乎文哉”的繁荣与气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屈辱,前所未有地打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尊严。革命思潮从而兴起,如火如荼。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掀起了“庶民革命”的高潮,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表现了中华文化自我调整、自我更新、迎头赶上的愿望与能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同志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培育这种“高度文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都只看好中国的改革。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之所以看好中国,原因在于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

  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华文化不会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而能在独立自主的轨道上实现自我革新和发展。

  当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它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锋。在这个过程中,应努力避免非理性的排外,或对自身全盘否定、对外来文化简单照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对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学习吸纳,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与现代民主、法治、文明等理念的对接。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的追求与成果,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华文化的前进足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德先生”“赛先生”,包括了我们党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凝结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领会。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传统文化最强大的基因中生长出来的。在广大人民心中,长久以来保持着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清与贪、诚与伪、美与丑的愿望与尺度。人心可用,传统可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世道人心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我们先贤向往的美好愿景,包含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一切志士仁人的奋斗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诉求,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标志性成果。其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和平进步与人类幸福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保持并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特色与精华。

  其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与美好愿望,与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发展信心、上进愿望融为一体,是生活化、接地气的,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自身发展、价值实现与人生幸福的根本保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抢救性记录既是为当下更是为将来
下一条: ·[刘玉珠]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
·[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