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微评论:期待非遗与大学深度拥抱
  作者:任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5 | 点击数:1166
 

  
      近期,一则微博互动话题“咱的非遗去哪了”广受关注。今年,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以非遗为特别命题,鼓励参赛者用手机记录生活中的非遗。从这些事例中,我们能欣喜地感受到青年学生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非遗与大学的深度融合已迎来宝贵的机遇。

        一边是激情似火、创意无限的青春,一边是历史久远、积淀醇厚的文化,大学生与非遗的碰撞能够诞生最绚丽的火花。但更为关键的是,非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精湛技艺,有助于大学生构建丰满的精神世界。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非遗与大学的交集越来越多。有的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就近开展非遗调查、档案整理、数字录入等工作;有的大学将非遗融入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回家乡进行非遗采风,拜师学艺,形成毕业创作。这些大学在实践中不断走出一条适合非遗传承和学生成长的道路。

       但毋庸讳言,目前的教育状况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多差距,教材、教师及相关教育理念的缺失阻碍了大学非遗教育的发展,当下急需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非遗教育体系。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慢慢摸索。我们期待大学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一环,能够与整个非遗保护工作相连接,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载《中国文化报》2016年8月5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浅议徽派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下一条: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青海果洛回访记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