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2016广西民族志影展”参赛作品火热征集!
  作者:广西民族志影展组委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8 | 点击数:2520
 

  一、广西民族志影展宗旨

  广西民族志影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12年创办,是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民族志双年展。影展关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民族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推动纪录影像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价值取向及功能发挥,创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影像交流平台,力求增进各民族及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彰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和多彩世界。

  二、影展单元

  广西民族志影展常设有:主展映单元、新锐单元、乡村影像单元、特邀单元。

  1.主展映单元

  本单元征集以人类学、民族学为学术支撑的民族志纪录片,鼓励对民族或地域文化进行多元表达,坚持纪录影像的文化品格,探索各种可能的表述方式。

  本单元将设置2-3个优秀影片奖,颁发证书及奖金。

  2.新锐单元

  本单元征集在读学生制作的纪录片,旨在鼓励学生加入到纪录片创作队伍和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关注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生活。

  本单元将设置2-3个优秀影片奖,颁发证书及奖金。

  3.乡村影像单元

  本单元征集乡村居民及乡村工作者拍摄的纪录片,鼓励乡村社区“自观”的纪录片,倡导文化传统的本土表述。

  本单元将设置3个优秀影片奖、1个文化遗产贡献奖,颁发证书及奖金。

  4.特邀单元

  定向邀请国内外优秀纪录片进行展映。

  三、时间安排

  1.投稿截至时间:2016年8月31日

  2.影展展映时间:2016年11月

  四、作品征集要求

  1.提交参展报名表(电子版)、作者生活照两张(电子版)、影片剧照四张(电子版)到影展专用邮箱:gieff@gxmn.org。

  2.作品时长:15分钟以上。

  3.提交作品(接受光盘和U盘投稿),并随寄亲笔签名的参展报名表一份。

  4.格式要求:MOV、MPEG、MP4、AVI,分辨率要求16:9,1280×720(25P)及以上。

  5.同一作者参展作品数量不限。

  6.投稿影片需为2013年1月1日后拍摄的作品。

      7.题材:以民族民俗文化、乡土题材为主。

  五、参展须知

  1.参展者必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不得剽窃、抄袭他人的作品,否则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参展者承担,主办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上述原因给主办方造成损失的,参展者应依法予以赔偿。

  2.所有参展作品著作权和版权归作者所有。除商业性盈利活动以外,主办方拥有参展作品在电视频道、网站、手机、视频、户外、影院等媒体及公众场所的宣传播映权。

  3.参展者应同意主办方将其照片(剧照和工作照)用于影展手册、网站或其它宣传工作。入围作品需同意主办方使用五分钟影片片段作为宣传。

  4.所有参展作品将保存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影像数据库中,供内部交流、研究、教学和展示使用。

  5.所有参展作品均颁发入围证书。

  六、主办单位

  广西民族博物馆

  七、联系方式

  1.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青环路11号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志影展组委会”

  2.联系人:王玉成 陆思宇

  3.联系电话:0771-2024505

  4.邮箱:gieff@gxmn.org

  5.QQ:1417150112;微信号:GXJLYXZ

  6.网址:http://www.gxmn.org/gieff.html(广西民族志影展官网)

  http://v.qq.com/vplus/gxjlyx(腾讯视频“广西民族志影展”频道)

  本次活动以最新公告为准,最终解释权归广西民族志影展组委会。

 

    广西民族志影展组委会

  2016年5月18日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传统工艺传承国际培训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2016年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韦亮亮]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