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乐府”走近年轻观众:传统戏曲也可以这样“打开”
  作者:记者 杜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4 | 点击数:2155
 

 

上海评剧团副团长高博文表演评弹。资料图片

  以演出粤剧而闻名的香港新光戏院有一个规矩:演出前,有多少位坐轮椅的观众入场,就拆掉前排的多少个座位。入行20年,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眼看着观众慢慢老了,戏院前排的座椅越拆越多。他想,如果再没有年轻人来看戏,自己退休时,这里也许就满是轮椅而不需要座椅了。

  2016年初,彭庆华加入“新乐府”项目。由十三月唱片策划的这个项目,吸引了来自昆曲、京剧、评弹等领域的艺术家与流行音乐人跨界合作。传统唱腔、唱段,水袖、身段,依然原汁原味,不同的是,音乐人根据不同唱段的特点,将吉他、小号、大提琴等现代乐器的旋律融入其中,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吸引那些对传统戏曲敬而远之的年轻人。日前,五张“新乐府”唱片《幽游》《腔调》《调戏》《须弥》《春遇》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彭庆华与电子乐制作人联手完成的粤剧名段《帝女花·香夭》就在其中。他相信,“新乐府”是帮助年轻人“打开”传统的一种正确方式。

  相加相融,传统释放活力

  “新乐府”并不是彭庆华走近年轻观众的第一次尝试。2015年,他主演了由网络游戏改编的粤剧《决战天策府》。在演出现场,“新乐府”策划人卢中强发现,在通常被认为是票房低谷的周二晚上,戏院里坐满了年轻人,叫好声不亚于火爆的歌星演唱会。戏院经理告诉卢中强,平日里演出一场折子戏的票房通常不过五六万元,而那天《决战天策府》的票房超过30万元。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决战天策府》成为2015年度中国传统戏曲票房第一名。

  “传统的东西不是没有魅力,只是过去没有找到恰当的推送渠道、‘打开’方式。”彭庆华说,和粤剧《决战天策府》一样,“新乐府”也是在探索如何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在这个平台上,代表传统的戏曲演员和代表时尚的流行音乐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过去很多人做传统戏曲的创新,或者在乐器上做叠加,或者在人数上做叠加,貌似变得很热闹,但还是圈内的自娱自乐,老观众不觉得好,年轻人也觉得没啥意思。”上海评剧团副团长高博文认为,“新乐府”从音乐的角度上对传统音乐进行诠释,意义不凡,“以我参与的评弹来说,‘新乐府’的版本既有节奏的把握,也有一些洒脱的演唱,把评弹固有的内涵释放出来了,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不仅是传统戏曲希望唤回喜欢时尚的年轻观众,流行音乐人也渴望在传统中寻找属于中国人的音乐灵感。音乐制作人侯珺硕注意到,西方的很多电子音乐作品,都受到爵士乐或者西方民族音乐的启发。“中国有这么多传统曲种,为什么电子乐不能玩出新鲜的东西?”在“新乐府”中,侯珺硕选取了京剧《空城计》《定军山》中的两个唱段,用电子乐的乐器为之伴奏。在他看来,“新乐府”也是在为流行音乐寻找新的方向。

  原汁原味,只传播不颠覆

  “新乐府”在传统唱段中加入那么多现代音乐元素,老戏迷会认可吗?

  “加入‘新乐府’前,我是有这种顾虑的。”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龚隐雷说,是戏迷的鼓励使她打消了顾虑,“他们觉得,我唱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昆曲,只是音乐节奏融进前卫的理念,一点儿都不矛盾,而且最传统的昆曲和最先锋的音乐之间,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

  与很多喜欢“颠覆”传统的先锋音乐团体不同,在“新乐府”项目中,流行音乐人对传统都充满敬意。在侯珺硕看来,传统戏曲需要有一代代艺术家一板一眼地接续传承,“新乐府”的目的不是改变传统戏曲,而是要以更通俗的形式把更多人领进传统文化之门。“新乐府”音乐总监陈伟伦表示,“新乐府”要做的不是娱乐化、市场化的唱片,而是要把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流行音乐人聚合到一起,共同挖掘传统中的“正能量”。

  “假如请出600年前的观众,我们可以演一场600年前的昆曲给他们看。可是如今600年前的观众不在了,我们面对的是600年后的观众。”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昆曲演员柯军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昆曲起源的时代相比,当代人的生活环境、审美趣味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欣赏传统昆曲时难免会产生距离感,“新乐府”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让昆曲更加贴近当下的生活。

  “哪怕只有十个年轻人因为喜欢‘新乐府’,再反过来听听传统的戏曲,成为我们的‘粉丝’,我们就非常满足了。”高博文说。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5月11日, 原标题:传统戏曲可以这样“打开”)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京剧演员急需更多平台“炫彩青春”
下一条: ·皮影戏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链接
·[曹冰青]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苏传统戏曲活态传承路径·[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戏曲艺术,传技艺更要传精神
·中国首部药戏剧本《药绘图》现身河北·[李跃忠]略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影戏民俗研究
·年轻人:传统戏曲的终结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