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张冰]“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
  作者:张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9 | 点击数:6885
 


【内容提要】在普罗普看来,“体裁是凭借18-20世纪民间创作的状态来确定的。对体裁的适当的确定又是对民间创作的艺术、思想和历史较为可信的科学研究,并且是对随后的民间创作在总体上所作的符合于历史发展的时代性的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俄国学者李福清院士秉承故事“体裁诗学”传统,将研究视线投向故事文本结构,从“为中国学者所忽略的”的体裁形式入手展开的视角独特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关 键 词】体裁;诗学;故事文本;李福清


  20世纪被称为文论世纪,但其实19世纪的俄国文学批评论坛已是众声喧哗,既有纠结于“文体形式”持续了20余年的新旧语体之争、“自然派”的胜利;又有各路新兴文艺学派,尤其是文艺学学院派,诸如布斯拉耶夫的神话学派、贝平的文化历史学派等的悄然兴起,亚·维谢洛夫斯基院士代表的比较历史学派更是以建立历史诗学理论和科学的总体文学史观,对20世纪以来的东西方现代文艺学和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文艺学家们坚持实证的科学精神,在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等文学、民俗学、人种学、民族学、文化史诸方面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考据论证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学在统一的世界文学形成过程中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探索这些“雷同点”内中隐藏的实质性、规律性以及不同的因果关系。

  到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俄罗斯民间文学理论已进入兴盛期,其中,以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奠基人弗·雅·普罗普(В. Я. Пропп)为代表的故事文本的结构功能研究成为最有影响的“主潮”,其1928年发表的《故事形态学》亦成为这一流派的“标志性著作”。主张诗学研究是故事历史研究前提的普罗普,“是位典型的书斋型学者,他的研究活动不是始于田野作业搜集故事,而是对阿法纳西耶夫《俄罗斯民间故事集》的研读,这种方式似乎从一开始就使他将研究视线投向了故事文本,尤其是故事文本的形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故事的‘体裁诗学’”[1:74]。

  普罗普曾专文论述民间创作的22个体裁划分原则,指出:“体裁是凭借18-20世纪民间创作的状态来确定的。对体裁的适当的确定又是对民间创作的艺术、思想和历史较为可信的科学研究,并且是对随后的民间创作在总体上所作的符合于历史发展的时代性的结论。”[2:219]

  普罗普发表《故事形态学》时值1920年代,苏联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空前活跃繁荣,形式主义流派也进入了极盛时期。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继1917年被称为“形式主义学派的宣言”[3:385]《作为手法的艺术》问世后,1920年代又相继发表了《散文理论》等重要论著。他在评析维谢洛夫斯基创立的民俗学理论“情节诗学”时,提出,“事实上,故事不断被打散,又不断重新组合,都遵循着特殊的,尚未为人知晓的情节编构规律”[4:28],与普罗普总结的故事体裁“特殊的情节构成规律”极为接近。当时的形式主义学派其他代表人物都在执著地追究文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和结构特征,试图解答文学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质、文学的本质。譬如鲍·托马舍夫斯基曾专文阐释文学体裁,他认为:体裁的特点是,“在每一种体裁的手法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该体裁所特有的一组手法——它们是围绕这些明显的手法(或体裁特征)所形成的。”“作品也因所用手法(体裁)的不同产生一定程度的明显区别。”[5:136]

  当代俄罗斯汉学家鲍里斯·利沃维奇·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Ρифтин,1932-2012)院士1932年出生时,形式主义仍有大量论著问世,但是已经开始在苏联受到冷落,并在之后遭到猛烈批判。上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维克多·埃利希首次将形式主义理论介绍到西方时也未引起重视。直到1960年代,当时李福清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体裁问题》已经出版,形式主义才在苏联国内外受到重新审视关注。形式主义对文学自身结构体系形式、功能材料语言等的关注使文学研究成为了一门现代学科,并对其时和其后的文学理论研究、学术方法论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濡染其中的李福清实难游离其外。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里所说:“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6:569],很适合借来喻指李福清与形式主义流派的关系。在谈到胡适关于民间文学与文学的关系论述时,李福清曾批评胡适的论断非常接近形式主义的观点:胡适在其《北京的平民文学》(1922)一文中号召诗人们取法的只是民谣的形式和风格,他关注民间文学只是基于其接近口语的语言[7:27]。

  大学期间受教于普罗普的李福清,具有俄罗斯学者特有的学术研究理念和视角。在学术生涯之始,他便自觉地运用普罗普的“体裁诗学”观,批判地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体裁说”,开始了视野独到的中国民间创作孟姜女传说故事的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李福清在大学期间首次接触到孟姜女传说;1954年在整理已故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藏书时得见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1955年大学毕业到苏联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工作后,又得到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契切罗夫的指导,更为深入地研究孟姜女传说,1961年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著《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体裁问题》(Сказание о Великой стене и проблема жанра в китайском. фольклоре, М., 1961)完成并出版;李福清以这部专著作为副博士论文,通过了答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8月29日 08:2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萧放]端午民间文学的形态及其文化功能[1]
下一条: ·[侯仰军]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