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新收获
——评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作者:景俊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03 | 点击数:325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特色,体现为很强的实践性。自2001年5月昆曲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也积累了很多学术成果。基于此,以王文章先生为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共同编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2008年该书进行了修订,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教材版。也是从2008年始,该书主编王文章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工作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高瞻性与系统性的构想,在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教材版)中得到了贯彻与体现。与此同时,五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发展、完善,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既吸取了实践领域的最新动态,也吸纳了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呈现出紧扣实践进程的学术特色。

  (一)实践领域

  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修订力度很大,实践领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关注,二是对田野调查经验的有效汲取。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继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我国文化领域中又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此法不仅提升了我国文化立法的层次与水平,而且丰富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在我国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促进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与创造力等方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际层面上,《非遗法》又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独立的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它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立法等层面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贯彻了《非遗法》的精神,增添了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对《非遗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解读。

  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修订,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既有传统的文献查询,也有实地的田野考察。尤其是后者,反映了非遗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真实性,是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与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建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动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科而言,其理论的构建是在动态中得以建设和形成的。因此,非遗的理论建设过程中,观照社会实践是其应有之义。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田野调查经验给予了学者认识非遗实际问题的现实坐标,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得以深化和完善。同时,它也构成了该书的一大学术特色,使该书成为“紧扣实践进程而不断完善”的学术著述。

  (二)理论方面

  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在理论研究方面,更是进行了必要而审慎的吸纳。其中,对生产性的保护方式,给予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顾名思义,所谓生产性保护,是在生产活动中实现遗产保护。这一保护方式,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实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矛盾在于“生产活动的利润冲动”与“遗产保护的文化诉求”是有冲突的,需要谨慎协调。书中指出,对于只具有文化的、历史的和审美的等精神层面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盲目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而对于既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也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非遗项目而言,生产性保护方式可以惠民、富民,也可以增强非遗保护工作自身的造血功能,进而以发展促进保护,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发展、变化很快,理论建设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在实践中观照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再次梳理,增添了系统性的理论总结,显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建构上的严密性。众所周知,研究分不同的层面,个案现象的分析是一个层面,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是一个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属于后者,当然,也没有排除对前者的吸纳,从而使得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日渐积累中完成了作为学科的必要探索。

  诚然,上述的总结与提炼,不免挂一漏万。事实上,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从保护实践与基础理论两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而作为教材,它将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好的学术范例,同时,也给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资源。此外,该书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保护工作,也将给予必要的理论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文化报》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他们张扬了一个民族的勇气和韧劲
下一条: ·[孙振波]笔耕六十载栉风沐雨 心研民俗学著作等身──《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出版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