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萧放]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8 | 点击数:4406
 


  乍暖还寒的时节终于过去,我们迎来了癸巳年温暖的清明——清风徐来,大地明洁,杨柳依依,杂花生树。

  清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在生命之花竞相绽放的明媚春天,中国人传承着古老的祭祀传统,践行着生命传递的意义。

  礼敬祖先 慎终追远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并没有绝对意义的宗教信仰,更多时候是对祖先亡灵的崇拜,有一种返本归宗的意识,在清明节祭扫祖先便是对亡故先人特殊的缅怀方式。古罗马哲学家西赛罗早就说过:“血缘通过善意与关爱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具有同一家庭的传统、同一家族祭祀的仪式、同一祖传的墓地,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清明家祭有墓祭与祠堂祭两种。墓祭是家人上墓祭扫,在唐代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习俗模式。清明祭扫时间,未必一定在清明当天,民间有“前三后四”之说,就是说清明前三天、后四天都可祭扫。清明上坟祭扫,包括挂纸、烧钱、上香、供三牲熟食、宣读祭文、修整坟墓等。在雨水到来前的春季,人们借清明祭祀的时机,对坟墓进行清整,既保全了先人遗骸,又表达了后代的孝心。直到现在,某些乡村仍以清明祭墓活动的有无,作为家族是否绵延的标志。

  祠堂祭,也称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清明祭祀重在祭扫过程的严肃与真诚,仪式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鞠躬或叩拜因人而异,关键是“诚敬”二字,切忌潦草应付。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缅怀之情,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我们利用清明时节,追思祖先业绩,提倡家庭、社会对先辈历史的尊重,保持对先人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现在很多人在清明祭扫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庸俗,祭祀用品也越来越低俗,如烧纸做的别墅、轿车、麻将等等,本意是让先人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俗世之乐,实际上是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感官乐趣的一种心理折射。我们应该倡导祭扫中的环保理念与安全理念,尽量减少祭扫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财耗费。

  亲近自然 品味春天

  清明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中国人在春天哀悼亡者,同样在春天激扬生命。清明是春天的节日,是我们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播种生命、品味春天的时节。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主题之一。唐宋城市经济繁荣之后,大量的城居人民,利用清明墓祭的时机,阖家共赴郊外踏青游春。一时间“四野如市”,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摹了当时东京节日的情景。清明是春嬉的节日,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拔河等活动,成为人们踏青郊游的时令娱乐。人们还看重柳树生命力强大的特性,在踏青时折柳戴柳,以头簪柳花为时尚,“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除了游春踏青之外,春天是需要品味的,清明时令饮食正是我们对春的味道的体验。清明兼容了古代寒食节俗,许多寒食节日的美食通过清明节保留下来。传统有“馋妇思寒食”之说。寒食燕、清明团、清明饭、清明茶等都是清明节日的佳品。寒食燕是山西地方寒食、清明时的节令食品,它用枣泥与面粉调和,捏成燕子形状,也称子推燕,表示纪念晋国先贤介子推。清明团是用青色的艾草汁染色的水磨纯糯米粉团,可以冷食。据《广东民俗大观》记载,广东客家有清明饭,是清明节从野外采集各种可食的药用植物,如艾草、鸡矢藤、清明菜(鼠曲)、荠菜、枸杞叶等,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舂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可。清明饭因所用药料不同,风味各异,食而不腻,可作点心,也可馈赠亲友,尤受儿童喜爱。

  饮茶的最好季节亦是春天,带露的明前茶,是茶中珍品。清明时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在清明的柔风中,茶树吐出新春的嫩芽。茶人采摘春茶时,要特别仔细,只能用指甲掐,不能以手指扯。传统社会,清明时节,无论家居还是出门在外的文人雅士,都以清明钻取的薪火煮新茶。天地澄净,春意醉人的清明时节,用薪钻火,煮明前茶,迎着拂面的温柔清风,擎起兔毫盏或白玉杯,那种心境,那种滋味,大约是品尝新茶最妙的境界。

  清明是庄重的,我们在祭拜的静默中,回想祖先的恩德,更增持守祖先基业、传递民族香火的责任。清明亦是愉悦的,我们踏青郊外,沐浴温暖的春风,让生命在自然中清新地跃动。

  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4月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梨花风起正清明
下一条: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