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泳超]周作人手稿《绍兴儿歌集》考述
——《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稿
  作者:陈泳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7 | 点击数:14697
 


【摘要】周作人搜集故乡童谣,大半辈子带着它们,参与了现代中国民间文学的漫长历程。此前已经出版了他的《童谣研究稿本》,学界以为是他对这批童谣的最终定本,其实他在1958年还对该稿本进行过一次修订,非但重新誊录得清楚明晰,而且在方言、名物、风俗三方面给予了详略不等的注释,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这份以《绍兴儿歌集》为名的手稿,因为收藏历史颇为曲折,长期以来湮没无闻,直到近年才在极小范围内为人知晓。笔者得到收藏者的允许,对该稿本的样貌及其学术价值予以揭示,以使这一沉埋已久的珍贵手稿,能展露些许身影。

【关键词】周作人 绍兴 儿歌 手稿 《越谚》


  一、缘起

  200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周作人的《童谣研究手稿》,作为“知堂遗存”二种之一。我曾专门写了一篇《周作人<童谣研究手稿>考述》的文章,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11期,文中除了对《童谣研究手稿》(其实该书原名应为《童谣研究稿本》,拙文已有分析,故下文及此均简称《稿本》)文本情况作了介绍之外,还对《稿本》的曲折经历作了详细的梳理,自以为就此话题而言,大约可算是曲终奏雅了,但事实却大谬不然。

  周作人曾经很多次提及他的这个《稿本》,其中以写于1962年10月15日的《一点回忆》最为详细,除了解放前这个《稿本》的辗转经历之外,该文也写到解放后的情况:

  解放以后这才回过头去,简单的编作《绍兴儿歌集》一卷,于一九五八年四月告成,小引里说:

  “前年有友人劝我,乘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把它编出来,也可以做一种纪念,因为里边的歌谣都是鲁迅所熟知的,有的是他儿时所唱过的,这是很值得做的工作。但是我去年病后,精神不继,不能照原定计划来做述略,现在只能因陋就简的加以整理,姑且把它编印出来,以供读者的参考,此外也别无奢望了。”

  我与歌谣研究会的关系就只有这一点,虽然以年月论实在也很不少,至于贡献则简直可以说是等于零,因为我所拿得出的就只是那一册稿本而已。[1]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周作人在1958年又对《稿本》进行过一次整编,并且取名为《绍兴儿歌集》。但是正像他前面曾经为此《稿本》取名为《越中儿歌集》、《越中童谣集》一样,我以为这次只不过又换了一个名字,说的还是同一个《稿本》。况且《绍兴儿歌集小引》的手稿,也在这部《稿本》里,落款正是“一九五八年四月 日记于北京”,这就难怪他要说:“我所拿得出的就只是那一册稿本而已”了。

  其实在周作人的其他一些文字里还是透露出一些与此龃齬的说法的,比如在他写于1960年代的《知堂回想录》里,有两段文字与《稿本》相关:

  但是这个工作直至一九五八年九月这才完成,二十多年又已过去了。当时原拟就语言及名物方面,稍作疏证的工夫,故定名“述略”,后来却不暇为此,只是因陋就简的稍加注解,名字便叫做“绍兴儿童集”。可是现今因为兴起“新民歌”运动,这是旧时代的儿歌,它的出版不能不稍要等待了。[2]

  至于普通的地方歌谣,我在民国初年曾钞录一个稿本,计从范啸风的“越谚”中转抄下来,也经过自己的实验的,有五十五篇,由我个人亲自搜集的有七十三篇,此外是别人所记录,虽然没有听到过,也是靠得住的,有八十五篇,一总计二百二十三首,略为注解,编成了一卷“绍兴儿歌集”,于一九五八年冬天才算告成,但是这种传统的旧儿歌没有出板的机会,所以也只是搁着就是了。[3]

  这里有三点可疑之处,可惜都被我轻易放过了:1、前面《一点回忆》以及《绍兴儿歌集小引》中都说是“一九五八年四月”,这里又出现“一九五八年九月”和“一九五八年冬天”两个时间,我当时不以为意,一来周作人经常会对自己的东西改来改去,二来也可能是记忆误差。2、前面说是“因陋就简的加以整理”,这里说是“因陋就简的稍加注解”,可是《稿本》中几乎没有注解,本来也是可疑的,但是我以为周作人既然又说“整理”又说“注解”,大约指的就是《稿本》中他对所录儿歌写的那些说明文字而已。3、这里说“一总计二百二十三首”,且分作三个部分,各部分的数字为五十五、七十三和八十五,确凿具体,是最容易被关注的。拙文确实也关注了,但考虑到《稿本》中《童谣集释卷二》从《越谚》中选录的有五十二首,与这里的“五十五”接近;《童谣论资》中标号的有八十三首,但其中有些是从书上抄下的,大多则是周作人亲自搜集的,与这里的“七十三”也很接近;而《童谣集释卷一》从各种书籍里抄录关于童谣的议论,他自己标号正好也是“八十五”,跟这里的计数一模一样。再加上《稿本》中有很多数字序列,互相不连贯,显然经过作者多次改动;而周作人本人的计数也颇有差池,就是这里的三个数字五十五、七十三和八十五,加起来也只有二百一十三,而非二百二十三[4]。最关键的是,周作人的这段话连起来读是这样的:“我在民国初年曾钞录有一个稿本,计……五十五篇……七十三篇……八十五篇,一总计二百二十三首,略为注解,编成了一卷‘绍兴儿歌集’,于一九五八年冬天才算告成……”看上去似乎从民国初年就这样编订了,没有说到誊清、录副、别为注解之类的话语,很像就是在说这个从民国初年一直修改整理延续至今的《稿本》,所以拙文很放心地下了断语:“这个数字与现在《稿本》中的数字略有参差,出入不大,可置勿论。”

  归根到底,我始终认为周作人从头到尾只有这一个《稿本》,即便这个《稿本》,也是历经辗转才公诸于世的,所以,我的所有的考述之箭,就都往这一个《稿本》上射了,而且看上去似乎也都还说得过去。

  谁知,2010年岁末,我忽然接到某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看到了我的考证文字,声称周作人关于绍兴儿歌的手稿,其实还存留于世。我当时大惑不解:怎么可能还有一部周作人关于绍兴儿歌的手稿呢?等我风风火火赶去一看,竟然是真的:清清楚楚的周作人的笔迹,装帧得简单而干干净净,更难得的是,在存放这个稿本的纸袋里,还夹杂着好多跟它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征得有关人士的同意之后,我想对这部未公开面世的《绍兴儿歌集》手稿作一番考索和阐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娟]《歌谣》周刊与现代学术研究的发生与建设
下一条: ·[刘晓路]刘半农的绥远采风和《北方民歌集》
   相关链接
·[於芳]周作人的日本民俗研究·[李英]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陈刚]周作人神话思想研究·[李政亮]风景民族主义
·[毛晓平]周作人的民俗观和美文观·[王娟]《歌谣》周刊与现代学术研究的发生与建设
·[陈建宪]野性的歌谣·[施爱东]民俗学的“变”
·[吕微]民间文学需要统一的学术目的·[陶阳]《歌谣》周刊的“规矩”要继承
·[陈连山]对《歌谣》周刊两个目的的再评价·[高有鹏]民间文学学科的现代传统——歌谣研究者的民众立场与国家意识
·《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辑·[陈建军]周作人“附记”四则
·[眉睫]周作人最早提出“儿童本位论”吗·[陈怀宇]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
·[李伟峰]浅析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1918—1937)的田野作业·[韩三洲]《歌谣周刊》:中国民歌研究的摇篮
·[陈泳超]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赵京华]周作人与柳田国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