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赵宗福]西王母研究从一般走向深入
  作者:赵宗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01 | 点击数:4890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的女主神,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最有影响的女神之一,因此历来为学界所关注,下面仅就国内西王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简述。

  民国时期的初步研究

  汉魏以来,文人编辑校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到近代,随着对世界地理的认知和西方学术思想的输入,学界开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现代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西王母神话信仰。但学术新时代肇始,眼界始开,一些学者往往以“中国文化西来说”为是。这时期在西王母研究上颇值得注意的是茅盾、吴晗及吕思勉等人。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提出了颇有影响的西王母“三期演化说”,他的观点显然深受文化人类学派理论的影响,在当时是颇为科学的,因此受到学界的关注。吴晗借用“疑古”理论方法对西王母信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认为西王母故事在地域上的衍变与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和疆域伸缩有关。吕思勉在1939年发表《西王母考》,对西王母传说的地理演变也进行了考述,虽角度不同,但结论几与吴晗一样。

  总之,民国时期是王母信仰学术研究的前期阶段。就整体来说,参与研究的学者不多,且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重大问题尚未涉及,民间活态资料也没有受到重视。

  当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越前人

  新中国成立后,海内外研究西王母神话的论著不断涌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有些论著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世纪50年代,朱芳圃的《西王母考》虽然篇幅不长,但颇具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大陆学者先后有将近100篇题名包含“西王母”的论文发表,另外还有不少神话学著作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西王母神话。总体而言,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超过了前人。约而言之,所讨论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西王母神话的演化。袁珂、王青、杨莉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考察,他们的工作为进一步理清王母信仰从魏晋到唐代的演进提供了方便。

  2.西王母神话的起源地,有“新疆说”、“甘肃说”、“青海说”、“西北说”、“四川说”、“东部说”、“泰山说”等,还有“巴比伦说”、“中亚说”、“印度说”等等,各执一词,聚讼纷纭。相对来看,持“青海说”者较多。

  3.西王母的图腾与原型,有“虎图腾说”、“鸟图腾说”、“猴图腾说”、“貘图腾说”、“戴胜说”等。这一问题与起源地问题关系密切。

  4.汉代王母信仰与图像。汉代是王母信仰兴盛和演化较大的一个特殊阶段,故历来颇得学界重视。王子今、周苏平的《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一文,从民间信仰角度探讨了汉代王母信仰的状况和原因。随着大量汉代墓葬砖石画像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一大批论著应运而出,成就最大的当属李凇的《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这一时期有关王母神话信仰研究的学术活动也构成了一个新的特色,如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了“神话与西王母文化专业委员会”。同时,随着旅游文化事业和地方文化研究的兴起,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以西王母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区域性活动频繁。有的学者开始深入民间进行田野作业,从活态的民间王母娘娘信仰入手进行研究。

  我国台湾学术界也对西王母进行了持续研究。早期台湾学界的王母神话信仰研究持续不断,著述普遍宏长,但也往往失之偏颇,由苏雪林、凌纯声、卫挺生等学者的观点可见一斑。但他们在资料搜集和钻研上的执著和细致,不能不令人钦服。相对而言,郑志明、李丰楙等在对西王母信仰的宗教史研究上成就更大一些,往往以仔细梳理文献与运用现代理论方法见长,很有借鉴价值,但运用的资料也主要是道教文献及秘密宗教、新兴宗教的材料,而对丰富的民间文学(如传说、故事、戏曲、歌谣等)几乎没有涉及,与民俗文化研究还有相当距离。

  西王母研究的总体走势和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前人对西王母神话和信仰的解说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迷信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从大略到细致、从一般到深入的过程。自明代始,部分学者就试图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转而用现代理论与方法审视之;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学界充分利用考古文物,研究上别开生面。在近2000年里,前人就王母神话传说和信仰的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相关资料上不断搜求梳理,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方便;而他们种种新颖的观点和不断开放的学术视角、研讨方法,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一些高质量的成果,则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深入的基础。他们的研究固然有很多缺陷和偏差,如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汉魏之前,对民间信仰资料基本上未加注意和使用,而且辗转相袭,偏颇牵强之作也不在少数。但这些缺陷同样给后来者以教训和警示,具有不可轻视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4-2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焰安 张昀]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1979—1989)
下一条: ·[多洛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