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刘魁立: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记者 方筱筠   摄影/图:张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28 | 点击数:9528
 

 

刘魁立教授(左)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嘉宾介绍:刘魁立,汉族,1934年9月出生,民间文艺理论家。河北静海(今属天津)人。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61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新疆大学客座教授;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AFNS)会长,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N)全权通讯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民间文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欧洲民俗学的研究。著有《刘魁立民俗学论集》、《神话新论》、《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俄国农奴制时期民间文学的幻想与现实问题》、《民俗学:概念、范围、方法》,译有《列宁年谱》、《序幕》、恩格斯《科拉•第•黎恩济》等。

  记 者:刘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您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网在3月中旬组织了“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考察团到台湾进行文化考察,您是学术考察团的成员之一。听说,在这次文化考察之前,您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调研的简要情况?

  刘魁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利用一段休息时间,在台湾,从南到北,做了一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考察。这个考察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因为在我们大陆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很想知道台湾宝岛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事情。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过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的不够。应该说台湾在这方面的确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工作和大陆在某些地方有一些相通之处。首先和我们大陆所做的工作一样,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从而使这项工作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准则。1982年,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就通过了一个《文化资产保存法》,由于当时确实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足,于是在2005年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就把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列入其中。2007年,又成立了“文化资产总管理处”,这个总管理处目前暂时还是一个筹备处。据说在2012年5月20日以后,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化管理部门,这个文化管理部门在成立之后会把现在的所谓总管理处筹备处,正式成立为一个工作单位,而不仅仅是筹备。现在在总管理处筹备处属下有若干个工作单位,比如说有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中心,还有相应的公益方面的一些组织机构,而这些组织机构都开展了相应的工作。我觉得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理念也和我们大陆所做的工作有非常多相近的地方。

  另外,正像您所知道的,我们陆续发布了三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各省(区)、市、县也有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发布。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明确了保护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保护方法。我看到,在去年,台湾也做了一件类似大陆公布名录的工作。即他们宣布了所谓的“台湾十宝”,这些全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台湾十宝”他们用了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做“文化资产潜力点”。现在启用了新称谓,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点”。这样,就把有很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内涵丰富、代表性强、又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了出来。这种公布具有官方色彩,在民众中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还为此特地举办了一个特别展览会,又出版了很多文章和书籍以及相关的宣传品。台湾方面在最近还曾两度邀请大陆在台举办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览,展览会规模宏大,深受大众欢迎。北京等省市也在不同时间受邀来台举行非遗展。

  在这些方面我们海峡两岸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们会彼此促进,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峡两岸形成一种百花盛开的局面。

  记 者:我们一直说台湾宝岛,提到宝岛也会联想到妈祖,妈祖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每年农历3月23日在妈祖圣诞之日都会祭典妈祖,在福建莆田湄洲岛进行祭祀和巡游。不知道刘教授是否考察或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如果有,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历?

  刘魁立:在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点”当中的确有一个“妈祖信俗”。“妈祖信俗”实际上应该是台湾广大民众海洋渔文化非常重要的表征和标志。应该说妈祖的信仰是连接海峡两岸广大民众非常好的纽带。

  记得在若干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在湄洲岛举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先生担任会长成立了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台湾有很多宫庙参加,成为这个交流协会的成员。妈祖信仰是两岸广大渔民共同的信仰。我亲眼所见,妈祖信俗宣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台湾民众和许多宫庙都欢欣鼓舞、热烈庆祝。刚才所谈到的十个潜力点,有很多都是两岸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方说布袋戏、北管音乐等项目,也都是福建等地影响极大的民间文化杰出代表。再比如说台湾十宝项目之一的纸紮,也都是大陆各地十分熟悉的文化遗产项目。无论在庆典中,还是在人生礼仪的婚庆丧葬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项目。

  传说,妈祖原来曾是宋代莆田一位女子,叫林默娘,她救苦救难,后来牺牲了,民众敬重她,认为她升了天。大陆移民渡过“黑水湾”来到台湾,把自己信奉的妈祖带到台湾岛上。在这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相应的传说,比如带有妈祖的人不怕海难,能平安到达目的地等。这些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又比如说,施琅将军治理台湾的成功,也说是妈祖保佑。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最后升到“天上圣母”,她的服饰也变得像是皇家的服饰式样。妈祖的加封是民间信仰诸神里面加封次数最多的,有36次。她在民众的心里是一个非常崇高的形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4-27 19:19: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
下一条: ·罗永麟:不懂民间文学成不了大作家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雨婷]锦绣鞠艺
·[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高佩英]中华虎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刘魁立]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 20周年·[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文面文化复兴现象析论·[刘魁立]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的 “出草”习俗之动因与UTUX观念的关联性初步考察
·[林孟蓉]台湾彰化福海宫风水传奇与签谱探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边泽星]台湾地区高雄美浓油纸伞工艺考·[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