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8小组研讨

回复 46# 的帖子

  《青蛙王子》中小公主刚开始答应了青蛙只要青蛙帮她捡起她的球她就和青蛙做朋友,但是当青蛙捡起了公主的球后,公主却反悔了。公主在答应青蛙的时候就是不诚恳的。她嘴上答应了,心里却觉得青蛙只能和青蛙在一起,怎么能和人做朋友呢?小公主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经常会因为像没有考虑清楚或者难以拒绝别人等种种原因答应一些我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自己非常的痛苦,事情最后也没有做好。后来小公主抛弃青蛙回到了家里。没想到,青蛙也跟随她来到了她家。小公主不想让青蛙进来。她的爸爸却在了解了整个事件后,让她把青蛙请进来。公主的爸爸之所以要让公主把青蛙请进来就是因为青蛙曾经帮助过公主,所以他认为公主不应该鄙视青蛙,而应该报答青蛙。这时候公主的爸爸就像生活中的父母,老师等人一样。他作为长辈,教育小孩子要诚信,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要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最后公主还是听爸爸的话,把青蛙请了进来,但她还是没有从心里接受青蛙做自己的朋友。最后青蛙要求和她一起睡觉时,她拒绝了,并且把青蛙摔在了墙上。在这里公主其实不仅没有报答青蛙,反而还伤害了青蛙。但在童话中,最后青蛙还是变成了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了。我搜索《青蛙王子》时发现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在青蛙提出要求时,公主思索了一下之后答应了。当青蛙把球捡起来后,公主转身就走了,却因为青蛙的请求亲了青蛙一下,于是青蛙的诅咒被破解了,青蛙变成了王子,两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两个版本虽然中间的情节有一些差别,但它们所揭示的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即讲诚信,知恩图报。这样做了后就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公主就和王子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我觉得,讲诚信的重要前提是在做出承诺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如果做出的承诺本身就不好,那带来的结果也不会好。而如果在考虑再三后,做出了承诺,那么就要完成自己所承诺的事,即使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爸妈带我出去玩,就答应他们回来之后写一篇游记。当时我心里只是想应付一下。结果回来时,爸妈真的要我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文思枯竭,完全写不出来,就想耍赖。但爸妈还是要我写。最后我还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写完了游记。现在我很庆幸当时爸妈逼我完成了游记。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时,耍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能做的只有去想办法解决它。
  我爸爸每年都会去看望他的三姨。因为爸爸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不好。读书的时候生活费经常不够,那个时候,三姨帮了他很大的忙。所以即使过了很多年,他也还是记得她的恩情。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我觉得,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要心怀感恩,并在有能力时回报他们。另外,我认为不要轻易做出承诺,要考虑自身的承受力。而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尽力去完成它。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提起恩施的歌谣的话,我一下子想到了《六口茶》,《龙船调》,《黄四姐》等,我准备介绍《黄四姐》。
  民歌《黄四姐》至今已传唱150多年,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是抗战时期“省立六高”所在地。《黄四姐》民歌为群众喜闻乐见,自娱性很强,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土家人对婚恋的开明态度。
  建始高坪、三里、红岩是恩施州通往宜昌的门户,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高坪、三里和红岩就已出现市肆,商业一度繁荣。清末,一批汉帮客商每年春秋两季从宜昌、沙市、武汉等地来贩卖洋布、针线、丝帕、裹腿、头绳等商品,在施南府境内肩扛布匹,手摇铃鼓,走街串巷叫卖,或下乡赶场,深入到农家屋场兜售货物。
  很早以前,三里老村寨子就居住着120多户黄氏家族。一天,来了个俊俏的外地货郎哥,黄氏众姐妹围住他要买针头线脑,货郎哥非常乐意,日后便隔三差五来寨子,慢慢与黄氏姐妹相熟。货郎哥时常打情骂俏挑逗黄氏姐妹,其中一个姑娘叫黄幺姑,在家中排行第四,长得漂亮水灵,货郎哥特别欢喜。一来二去,黄幺姑也对货郎哥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两人相爱结婚。
  尔后,人们便把货郎哥送给黄幺姑定情物这一段编成喜花鼓《货郎哥》传唱。他们婚后得子办喜酒庆贺,前来贺喜的亲友又将《货郎哥》改编成《黄四姐》。
  歌词是: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个丝帕子
女:要你一个丝帕子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根金簪子
女:要你一根金簪子干啥子?
男:插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件绸衫子
女:要你一件绸衫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身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对金戒指
女:要你一对金戒指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双丝袜子
女:要你一双丝袜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脚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
男:东西这个少了些,你不要这么说。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陪十姊妹在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举行,入夜,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里红烛生辉,香烟缭绕。两张朱红桌子摆在堂屋中间,桌上放有糖食果饼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生等干果,预示新娘早生贵子。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围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谓之陪十姊妹。在欢闹声中,两位年纪小的“陪姑娘”端着酒杯两步一叩首的走向神台,将杯中的酒洒在神台前,即“安席”,其意思是将家中的喜事告诉家神听歌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一个时辰才降下帷幕。
  陪十姊妹有一定的程序。先由唱姊妹歌内行的人唱“开台歌”。然后大家开始唱。演唱内容十分丰富,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亲情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扬,有对未来的憧憬。唱词长短成句,格调清新,褒贬分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在演唱过程中,姑娘们常以“十”为题,创作有“十要”、“十唱”、“十想”、“十爱”、“十杯酒”、“十二月”等,把哭唱的内容不断拓宽和延伸。姑娘触景生情,消夜时,她们就唱赞厨师手艺和席面的内容。新娘还要唱“斟酒歌”来答谢众姐妹,感恩祖德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歌词内容比如:点燃红烛灯花开,九姊九妹陪我来。团圆桌上来结拜,胜似同娘共母怀。今晚我把酒来斟,辞别大堂祖三代。女是娘的罗裙带,长大成人知好歹……
  我想起我哥哥结婚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看到嫂嫂那边哭嫁的情景,但是我和姐姐作为哥哥的妹妹,要给新人倒茶,然后就得到了哥哥给的红包。感觉整个婚礼都很热闹,喜庆的感觉。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新疆的民间歌谣

新疆的民间歌谣与其他地方的歌谣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极具新疆的地方特色。
搬运工谣·乌鲁木齐
我本住在西河坝,
老哇台上是我家;
有人说我像叫化,
其实我是一朵花。

生下男娃老蒋的·乌鲁木齐
生下男娃老蒋的,
生下女娃厨房的,
吃钱多少保长的,
吃饭多少甲长的。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婚俗

如果说新疆和其他省相比有什么比较特别的,那应该就是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维吾尔族结婚时的婚俗礼仪。
       维吾尔族青年男女在结婚之前,要举行订婚礼,然后再择日正式举行婚礼。婚礼的前奏是举行宗教仪式,由一位阿訇主持,将醺了盐水的酿块馈赠给予一对新人分吃,象征同甘共苦和永不分离。在这个仪式结束之后,才正式举行婚礼,婚礼一般在下午举行,高潮是“掀盖头”,来宾争相目睹新娘的容貌,夸赞新娘的美丽,说起掀盖头,我就想起了一首歌,大家可能听过,如果没听过的话,也可以去听听试试,这首歌是王洛宾创作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掀盖头”时乐队奏起音乐,人们翩翩起舞,直到深夜。这一天,主人要用大锅准备抓饭、茶点和糖果来招待贺喜的客人。
        维吾尔族妇女的衣著很讲究,她们的裙子、背心、外套、裤子都要用各种图案花纹加以装饰。各种衣服多用绸缎、丝绒制作,再用金银彩线绣上花,俏丽而明艳。南疆的妇女流行穿长外衣,领口常常加戴一条饰带,用彩色几何图案编织。
    婚礼这天,新郎新娘跟亲属会在新房合影留念,这时人们正装出席,男的穿西装打领带,女的穿套装,太热的话就会穿衬衫打领带,男方要准备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区带7个或9个馕),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馕都含有深刻的意义餐后还要举行“麦西来甫”歌舞游戏。从前,人们只跳民族舞,如今是各种舞一齐上,几乎是人人参加,尽欢而散。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民间歌谣:河南商丘
说俺反,俺就反,
拿着杆子在了捻。
城外捉住大财主,
城里又把青妖端。

咸丰二年半,
捻军到河南
穷了多少富家子,
富了多少穷光蛋。

红军到俺庄,
地主遭了秧。
穷人分田地,
分衣又分粮。
还分牛和羊,
穷人喜洋洋。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商丘的结婚风俗

在新人行拜礼时,年轻人可以用鞋油、机油、柴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进了洞房先是合礼,然后新娘“装新”,开始闹一会洞房,还唱洞房歌“新娘,贺新郎,一进洞房喜洋洋,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省凤凰”“手持灯烛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妆,高的柜,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卧鸳鸯,鸳鸯成对凰成双”新房内欢乐祥和。吃喜酒婚嫁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没有送亲人,所以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

送亲人吃了喜酒后,将已经准备好的红手巾发给每个人,里面有瓜子、糖果、花生、肥皂或香烟。晚上由嫂嫂掌灯并说祝福的话帮弟媳整理新床被,同时新人晚上要同吃女方回亲时礼篮里带的挂面或水饺,长长久久,含贺福意。再晚一点开始真正的闹洞房,此时不分长辈晚辈,闹得越厉害,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日子越红火。以前闹新房特别热闹,而后随着农村业余生活的丰富,闹房缓了下来,直到现在年轻人多出外打工,闲居家里的年轻人比较少,闹房就淡了。等闹新房的人走了,还有“听房”风俗。 婚后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长辈行见面礼。三天夫妻回门省亲,当天返回。六天后娘家人来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称“回门”,至此,婚嫁结束。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2、订婚要给订礼 双方家人吃饭 。

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5、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 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 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 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TOP

民间歌谣:
湖南怀化
说到民间歌谣忽然想起来一首花鼓戏,虽然不是发源于我们市,但是一直在我们那里广为流传,特别是一首《刘海砍樵》,一应一答的形式觉得很有趣。歌词如下:
我这里将海哥 好有一比呀
胡大姐——呃~
我的妻——啊?
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嗬
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啦
那我就比不上罗嗬嗬
你比他还有多咯呃
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荷荷
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嗬嗬
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罗
走罗~行啦
走罗~行啦
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
我这里将大姐 也有一比呀
刘海哥——呃~
我的夫——啊?
你把我作作什么人啦
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啦
那我就比不上啊
我看你恩俨像着他罗嗬嗬
刘海哥哥你是我的夫哇
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荷荷
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哇
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罗嗬嗬
走哇~行咯荷荷
走哇~行咯荷荷
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

TOP

怀化结婚习俗
关于接亲:
男方迎亲队伍算上新郎人数应该是单数,这样的话回来的时候算上新娘就是双数了。在男方车队到来之前,娘家的井盖也要用红纸盖上,单元门贴喜字。当车队到达娘家,婚礼跟拍、婚礼摄像可以先进去拍摄新娘家的实况、新娘子卧室的实况、娘家准备等迎亲队伍,在门口等着不用上楼。伴郎拿着手捧花和胸花和新郎一起上楼,伴郎把其中两朵交给新郎,佩带给新娘父母胸前,并改口(此刻新娘应该是一直在里屋的卧室床上坐着等待)然后这个同学把新娘手捧花交给新郎,新郎在新娘卧室门口敲门,伴娘向新郎提问。这个时候新郎出发前口袋里装面额数100元的红包就该发挥作用了,给娘家伴娘的过门费,答不上来就给一个红包。开门后,新郎把手捧花交给新娘,并说老婆我来娶你了,然后俩人互戴胸花。此刻,新娘父母将热乎的鸡蛋面条端上来,新人吃面拍照。录像别闲着,一定要把这些有趣的环节记录下来。之后新郎将新娘抱下楼(之前新娘一直光脚丫),然后穿上鞋。头车坐新娘新郎,副驾驶做伴娘。第二辆车是新娘父母,副驾驶是伴郎负责车队管理的人安排好娘家亲属进入车内后,在上车指挥车队出发。新郎的父母和同学提前到达新房,同学负责贴喜字、盖井盖、放礼花筒。其中一个同学留在新房看守,把新房钥匙给这个同学,等吃团员饭的时候,叫他过来一起吃。其他同学放完礼花筒后速度去往酒店等待下一次燃放礼花。要把所有的礼花交由其中一个同学保管,并发放。管理燃放礼花的同学要随时与伴郎取得联系,以便尽早做准备迎接婚车的到来。车队到达,新娘给公公婆婆戴花改口,双方父母握手合影,新人和父母合影。新房里准备茶水,准备糖。新人到了,喝茶,吃糖。之后下楼赶往酒店,头车坐新娘新娘,副驾驶做伴娘。第二辆车是新郎的父母,副驾驶是伴郎。第三辆车是新娘的父母。负责车队管理的人安排好各家亲属进入车内后,在上车指挥车队出发。

TOP

家乡的谚语

大家来讨论一下各自的家乡的有特色的谚语吧。

TOP

怀化民间传说故事

在湖南湘西,每到阳春三月,便有一种当地人称为“阳雀”的鸟,来到这里的山上,站在大树的最高处,引吭高啼“李贵阳”。因而人们都把“阳雀”鸟叫着“李贵阳”鸟,这种鸟的叫声声声悲戚,泣诉着一个悲惨故事。
相传古时候,在湘西大山中住着李老汉一家三口,妻子张氏,膝下一儿名唤李贵阳,李老汉两口子对儿子李贵阳平日痛爱有加,张氏每次杀鸡,鸡腿鸡肉都留给儿子李贵阳吃,李老汉夫妻只吃些鸡头鸡杂。不料李贵阳五岁那年,母亲张氏不幸病故。
李老汉中年丧妻,为抚养儿子,他续娶一房刘氏。不久刘氏生下一子,取名李贵阴。
那后娘刘氏生性奸馋懒惰,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对自己的孩子李贵阴百般宠惯,而对李贵阳常常虐待打骂。稍不满意,就不准李贵阳吃饭。刘氏每次杀鸡,鸡腿都留给自己儿子李贵阴吃,而将鸡肠子留给李贵阳吃。李贵阳看着鸡肠,想起自己去世母亲的痛爱,就将鸡肠挂在园笆上,走过来哭一场,走过去哭一场。数九寒天,刘氏还逼着小小年纪的李贵阳上山砍柴,衣衫单薄的李贵阳冷得直发抖。李老汉虽心疼儿子,但他怕惧刘氏,一再迁就姑息。
刘氏的孩子李贵阴长大懂事后,对母亲虐待哥哥李贵阳也看不惯,时常偷偷给哥哥送饭吃,背着母亲给哥哥送寒衣。李贵阳虽感激弟弟李贵阴,但惧怕刘氏打骂斥责,而谢绝弟弟帮助。
过了几年后的阳春三月,李老汉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就在李老汉性命攸关之际,后娘刘氏为了独吞家产,让她的儿子李贵阴和李贵阳各带三升麦子种到荒山中去播种。声称谁种的麦子先出苗谁就先回家,麦子不出苗的不许回家。李贵阳就和弟弟李贵阴一起,各带了三升麦子种上了荒山。
李贵阴种下了三升麦子种,不久,麦苗长出后他就先回了家。谁知后娘刘氏给李贵阳的种子却是已经炒熟的麦子,李贵阳不知是后娘刘氏的计谋,以为麦苗没长出来不敢回家。可怜的李贵阳在山上日夜想念亲娘放声啼哭。而深山里豺狼出没,没有人烟,李贵阳从此一去再未回家,最终葬身于狼腹。李老汉闻讯,怒气攻心,不久与世长辞,后娘刘氏和她的儿子李贵阴独占了家产。
谁知弟弟李贵阴与他母亲不同,也是一个善良正直的男儿,当他得知同父异母的哥哥李贵阳是被母亲所害的真相后,良心很是不安,对母亲极其抱怨。他便每天上山寻找哥哥李贵阳,满山遍野呼唤哥哥“李贵阳”的名字。日久天长,李贵阴遍寻哥哥不着,仍坚持呼喊“李贵阳”。最终,李贵阴在寻找李贵阳的山中吐血而亡,他化作一只阳雀,仍然不断呼唤着“李贵阳、李贵阳”。
从那以后,每年阳春三月,李贵阴变成的阳雀都满山遍野来找寻哥哥,声声悲戚的呼唤着“李贵阳”。人们常听见最多的呼唤是“李贵阳、李贵阳”,那是弟弟在寻找哥哥;而有时叫“李贵......”,那是弟弟李贵阴已叫得声嘶力竭;有时又叫“我,李贵阴”,那是他告诉哥哥李贵阳,弟弟李贵阴寻找哥哥来了,叫哥哥出来见他。
而那被呼唤的李贵阳却也已化作了一只穿山甲(湘西当地人称作山鲤鱼),钻在土洞里不肯出来。他因怕连累弟弟李贵阴,任凭弟弟每年叫得啼血而归,也不肯兄弟相见。
最奇怪的是,当地的春天里,虽然四处都可以听到这种阳雀鸟的“李贵阳”叫声,无论白天黑夜不停的叫着,却很难看到过它神秘的娇容。
如今,湘西一带仍到处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李贵阳,李贵阳,有钱莫讨后老娘。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鸡肠挂在园笆上,过来过去哭亲娘。
李贵阳,李贵阳,有钱莫讨后老娘。贵阴贵阳去开荒,三升麦子都种上。炒熟麦子不长苗,后娘害死李贵阳。
李贵阳,李贵阳,有钱莫讨后老娘。前娘后母不一样,想起亲娘痛断肠。李贵阴,好心肠,声声啼血李贵阳。”

TOP

回复 78# 的帖子

据我所知,土家陪十姊妹传说还与廪君和盐池神女有关,据说他们结为夫妇后生下了十个女儿,但是廪君与盐池神女的故事版本不一,无法考证

TOP

回复 85# 的帖子

恩施本土乡民日常生活情景在每一句或土得掉渣、或雅俗共赏、或耐人寻味的谚语、歇后语、地方方言中缓缓展开,仿若身临其境的对话。如:“说得人和意也和,衣裳裤儿愿意脱”,既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也透露着土苗人民鲜明的洒脱性格,寓哲理于趣味性语言中。语言之精妙,正在乎其蕴含的日常生活的哲理智慧。

类似的搜集整理很多,又如“称二两棉花纺一纺(访)”、“人亲水也甜,喝口凉水管三年”、“歪锅配偏灶,一套配一套”、“吊起腊肉吃光饭,何事都要讲自愿”、“出门不弯腰,进屋没柴烧”、“天气变化多,野兽过山坡”,都是在恩施人日常口头交流中脱口而出的谚语。再如这些歇后语,“垭口上谈心——风言风语”、“脚踩风箱嘴吹号——两头出气”、“小娃哭糖果——硬要”、“针头对锥子——尖到一起了”、“奶娃嗍指头——混嘴”、“剃头匠磨刀——荡来荡去”,将生活哲理描绘得惟妙惟肖,一句一个生活场景,将人带到乡里民间的记忆中。


[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017-12-30 12:21 编辑 ]

TOP

回复 85# 的帖子 乌鲁木齐有特色的谚语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民汉杂居,和睦相处,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使乌鲁木齐汉语方言有其显著的地域特色。作为这种特色的重要载体,乌鲁木齐谚语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风格。乌鲁木齐谚语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像“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等传统谚语,也在乌鲁木齐人民的口头使用着。
        而乌鲁木齐本地所产生的有特色的谚语大多也都通俗浅近且非常容易上口。如:
  三伏天穿皮袄,有呢;三九天穿衫子,抖呢。
  该细的地方不细,受穷呢; 该出的地方不出,丢人呢。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跟上做官的当娘子,跟上宰猪的翻肠子。
       这些谚语都极具新疆的地方特色,语言风格也受着新疆方言的影响。
       除此外,乌鲁木齐谚语还有一个很独特的表现形式,即将旧有谚语形式拉长、寓意夯实。比如:
  一个臭皮匠,肚里没主张 ;两个臭皮匠,互相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媳妇不说话,好像没有理。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乌鲁木齐的马路年年挖。

TOP

回复 79# 的帖子 新疆乌鲁木齐特色歌曲

上回给大家介绍了新疆特色的民间歌谣,也给大家推荐过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这回我想给大家推荐另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极具新疆乌鲁木齐地方特色的歌曲——《堵成马了》。
       《堵成马了》是在我高中时期曾经很流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既表现了乌鲁木齐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也在歌词中幽默的倡导低碳生活,而且这首歌不仅是用新疆方言所创作的,用新疆方言唱出来的,而且在歌词中还提及了多个乌鲁木齐具有代表性的地名。
       下面附上歌词,如果大家对这首歌感兴趣,可以去听听。
  堵成马了
作词:何方
作曲:马可谦
演唱:杨超
哦吼!绿灯哎,你想谁的呢?快点撒!
呵呵呵呵!老婆,你看那个
直行道上人家打的转向灯!呵呵呵呵呵
听我指挥哦听我指挥
现在离合器半连动
昂 挂上一档 加点油门 走 昂 好
哎 转向灯咋不关掉 哦哟喂
我红山去了嘛红山堵 我二道桥去了嘛二道桥堵
我八楼去了友好堵 我西大桥去了公园堵
我大巴扎去了嘛大巴扎堵 我医学院去了嘛医学院堵
我赶时间去机场 迎宾路堵
接朋友吃抓饭 和田街堵
堵成马了诶
堵成马了!我离合器片子都踩碎了嘛!
堵成马了!哦!谁在BRT道里面跑的呢唉!
堵成马了!幸亏我的车是加气的!
堵成马了!唉!中山路的歹妹子太多了!
交通道路的畅通 需要你我他共同zi持!
zi zi zi zi zi持 zi持!哦 哦 哦吼
我八楼去了友好堵 我西大桥去了公园堵!
我红山去了嘛红山堵 我二道桥
(喂 唉?哦吼)
喂,你好!喂,你好!我报个路况!嗯·
请讲
我嘛 刚从红山下来
那个红山嘛 堵得满满的
一个苍蝇都飞不过来嘞
还有那个友好 也是刚刚上来
一个自行车都过不去了!
哎呀!我看这个车嘛!是开不成了嘛!
唉!一天到黑堵成撒了你说!
好不容易贷款借钱买了一辆车
清早起床老婆上班孩子闹着要赶考!
为了加气老婆跟我发火去追BRT
我像个傻瓜坐在车里为加气排着队
终于轮到我了人家中场休息
我咬紧牙关打开油盖加了半箱油
心想这下就可以不再迟到了
我飘逸 我冲刺 我来到市中心
我去 大伙都在车里打着毛衣
等着合影 堵成照片了
照片了 照片了 照片了 照片了 照片了
堵成马了!我在车里憋得不行了!
堵成马了!我撒时候才能到家呢!
堵成马了!哎
友好堵成辣皮子了哦!
堵成马了!西大桥红灯太长了!
堵成马了!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啦!
堵成马了!哎哟 跑车也得堵这啊!
堵成马了!后悔开车出门了吧!
堵成马了!八点我就到家了!
堵成马了!到处都是停车场,还不收费哦
堵成马了!大巴扎,红山,你都去过了吧!
堵成马了!爸爸,你咋还不走撒?
堵成马了!听我指挥,开门下车!啊 啊?
低碳生活每一天,你也不开车,他也不开车
我就可以开车了!哈哈哈哈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