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第1课堂第1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实践结果分析

问卷结果分析

现如今,童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仍有较大影响。然而很多广为传唱的童谣中有很多反成长因素,并且不少童谣都出现了相应的改编版本。那么这些因素对于童谣的接受有什么影响,人们对其的态度如何。我们小组从民间文学课堂入手,着手调研,希望可以以小见大反应人们对于童谣中反成长因素的态度与看法。
    我们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了107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可大致整合为童谣在民间的接受类型、传播途径以及对于童谣中反成长因素的认识与态度。以下就是针对具体问卷的具体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者有70%左右为女性,30左右为男性,以15-20青年为主,也有少部分儿童、少年以及中年老人,参与调查者绝大多数为汉族。


一 童谣在民间的接受类型和传播途径

1童谣在民间的接受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世上只有妈妈好》 、《丢手绢》以及《两只老虎》等这类或者感情色彩浓郁(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或者是具有游戏可操作性及表演性的(如《丢手绢》)童谣印象深刻;大部分人对《虫儿飞》 、《数鸭子》 、《粉刷匠》等原生意味浓厚的童谣也比较熟悉;但对于改编版或者是富有情爱色彩的童谣,如改编版的《丢手绢》、 《小小子》等,只有少数人听过或唱过,其接受度和传唱性都比较弱。  
2 童谣在民间的传播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童谣都是通过朋友(同学、兄弟姐妹)、长辈以及老师教授等途径传播的,其中通过朋友(同学、兄弟姐妹)这一方式接触或了解童谣的人占最多数,除此之外,通过书籍、网络或者其他媒体设备方式对童谣传播作用很不明显。


3 童谣内容对其传唱持久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对童谣印象深刻是因童谣自身具有朗朗上口、便于传唱的特点,除此之外,积极健康的内容也是其易被人们接受,传唱性持久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少数人是因其内容戏虐搞笑以及便于记忆知识的实际功能对童谣印象深刻。

二 对于童谣中反成长因素的态度与看法

4  童谣中的政治隐喻色彩对其传播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于童谣中暗含的政治隐喻色彩持否定态度,甚至对其政治性的内涵非常反感,也有部分人认为童谣中的政治色彩对童谣本身无关紧要,无论童谣中是否暗含政治色彩,对童谣及童谣接受者来说,都影响不大,但是也有极少数人赞成童谣中暗含政治隐喻。


5 具有情爱色彩的童谣的接受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具有情爱色彩的童谣持否定态度,不赞成童谣中具有情爱色彩,少数人对童谣中的情爱色彩持肯定态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情爱色彩对童谣的影响并不大,童谣中的情爱色彩并不影响他们的传唱积极性。


6 关于童谣的情感色彩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同一首童谣的感情色彩判定意见并不统一。以《虫儿飞》这一童谣为例,大多数人认为此童谣带有悲凉的感情色彩,然而仍有较大一部分意见反应此童谣为平静或者温暖的情感色彩。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童谣的情感色彩基本上有着同一的固定看法,但是仍然会有其他意见存在,人们对于童谣还是有着出自个人的不同理解。

对于《虫儿飞》这一类大多数人认为有悲凉色彩的童谣,仅有较少一部分人认为此类童谣不适合儿童传唱,有过半的人认为此类童谣适合儿童传唱,一小部分对觉得情感色彩与是否适合儿童传唱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由此可知人们普遍认为童谣中悲凉的情感色彩并不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7 关于童谣改编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比较改编童谣而言更喜欢原版童谣;还有较大一部分人对于改编民谣的态度会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极少一部分人更喜欢改编版童谣。由此可知,绝大多数人对于原版童谣是十分认可的,但是也有部分人对于改编般童谣有所期待。

在对于人本对于改编童谣的接受方面,以对于《上学歌》的调侃消极改编为例,过半的人认为此类消极歌谣不利于儿童成长,应采取制止态度;然而对于此类改变歌谣仍有部分人呈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改编歌谣可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此类改编歌谣对于儿童成长并无较大影响。由此可知对于(消极)改编童谣是否适合儿童接受人本仍有分歧,此类问题仍旧值得商榷。

8 关于童谣中反逻辑内容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童谣中的反逻辑因素并不会影响童谣的传唱,仅有极少数人对此有相反看法。由此可知人们并不认为童谣歌词一定要遵循逻辑,这一因素对人们看待童谣的态度并没有较大影响。



总述: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童谣中反成长因素更多的是积极的认可态度,对于改编童谣也有一定认可。因此童谣中反成长因素并不影响其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TOP

访谈记录

本次访谈的对象是武汉市的小学生,通过对小学生的采访,探究童谣中“反成长”因素对儿童的影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修正版访谈记录

发现第一个上传的访谈记录里有错别字,这是修正版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实践活动总结

我和陈艾萌的访谈计划是校园实地采访,采访时间是下午五点左右,采访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采访地点是华师附小,一共采访了三名学生。其中两名是女生,一名是男生。
采访障碍:小孩子对童谣印象不深刻,能说出的内容较少。
解决方法:引导、举例、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问题,最后送小礼物

TOP

《格林童话》中的“十大经典童话”影响了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其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以及《大拇哥游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Top.1 《白雪公主》  真善美一定能战胜假丑恶
“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女人?”...白雪公主的故事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不断被编演成话剧搬上舞台,格林大师的辉煌不在于他写了多少的动人的童话故事,而在于我们在他的童话故事中看到了真善美... 善良的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最终打败了恶毒的王后,得到了王子的爱。
Top.2 《灰姑娘》
格林童话故事中,最耳能详熟应该是灰姑娘吧,善良的灰姑娘最终驾着水晶马车与心爱的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地善良,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好运就一定会降临的..
Top.3 《大拇哥游记》
从前有个裁缝,他儿子个子矮小得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因此人们叫他“大拇哥”。有一天他勇敢的要去周游世界他来到本行一位大师傅家,但那里的伙食不是很好。女主人最后还是抓住了他,把他赶了出去。他来到一片大森林里,碰到一伙强盗正在谋划怎样盗窃国王的财宝。强盗们要他当队长他谢绝了,要继续周游世界,起先他去给大师傅当学徒,可他不喜欢,最后在一家酒店当起了男侍。后来他被牛吃进肚子里,第二天牛被杀了,他没有事,好不容易逃脱又被一只狐狸遇见,不过狐狸与他达成协议,只要把家里的鸡鸭用来交换,狐狸就把他送回家,父亲和儿子团聚了,心甘情愿地将家里养的鸡鸭全部给了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上天有时候并没有给我们很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我们的机智战胜困境。

TOP

童谣中“反成长”因素的历时性研究访谈记录

童谣中“反成长”因素历时性研究的访谈记录
采访人:马秋霞
被采访者:湖北武汉某大三学生
问:你知道什么是童谣吗?
答:知道。
问:你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接触到童谣的啊?
答: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教过,和朋友做游戏时也用过童谣,比如玩《丢手绢》游戏。
问:那你现在还能记起哪些童谣啊?
答:《世上只有妈妈好》、《两只老虎》、《虫儿飞》,其它的想不起来了。
问:对童谣中不合常理的歌词,如《两只老虎》中写“一直没有眼睛,一直没有尾巴”的看法?
答:小时候没什么感觉,现在想想好像还真是挺恐怖的。
问:那恐怖、或者阴森的话,你认为童谣中应不应该有这种恐怖色彩,小孩子会不会觉得不能接受,害怕?
答:我认为没什么吧,小孩子应该没有我们成人这么多的考虑,童谣中偶尔出现恐怖和阴森也没什么,但是不要太过了。

TOP

问:你小的时候对一些爱情类的童谣有兴趣吗?现在对童谣中有爱情描写的怎么看?你觉得童谣中应该有爱情吗?
答:小时候很反感,觉得不应该有爱情因素,那是成年人的,但是现在反而觉得很好玩,对这种有爱情描写的童谣不能看的太严肃,其实影响没那么严重。
问:你更喜欢流行歌曲里像《小苹果》这样具有传唱性的歌还是一些比较朗朗上口的童谣啊?
答:其实不太喜欢小苹果,我觉得一些编曲唱的童谣更好听,就像《找朋友》,很好玩。
问:你讨厌一些语言很粗俗的童谣吗?
答:不讨厌,还挺有意思的。
问:有些很流行的童谣其实是经过改编的,比如逃学版的《太阳当空照》,你喜欢吗?小时候里面小孩的逃学行为对你有影响吗?你现在觉得这样的歌谣会不会有点误导小朋友,所以不应该传唱或者减少传唱?
答:有的很喜欢,觉得歌词有意思,但是小时候并没有受影响,就是唱着玩玩。至于现在,觉得无所谓吧,消灭不了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朋友不喜欢功课想要玩的心理,而且这种改编版的往往都是小孩子自己搞的,也算他们的创造。

TOP

问:悲伤的、快乐的、搞笑的或者其它一些不同风格的童谣,你更喜欢哪种?
答:更喜欢搞笑的。
问:你觉得童谣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首先,当然是应该符合小孩的喜欢,当然如果要扩大影响的话,还应该要有一定的现代因素,就是和现在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他们才会比较有兴趣。
问:对于童谣中隐含的政治因素,比如歌颂习大大,打倒蒋介石,你小时候有感觉吗?现在你认为童谣中应该有政治因素吗?
答:小时候无所谓,现在的话,第一反应是很反感,但是认真想想,没有文化能完全逃脱政治的魔掌,所以可以有,但必须要适度,要尊重历史,不能误导小朋友。
问:比如说有些童谣像《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时候会对你有影响吗?你会觉得妈妈就像童谣里说的那样吗?现在你对这类童谣怎么看呢?
答:小时候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觉得妈妈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但是现在的话,这种童谣还是应该少点吧,觉得现在的小孩情商都太高了,恐怕他们会觉得太幼稚,进而懒得去唱。
问:关于童谣《找朋友》里的遇到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的行为,你觉得怎么样?你跟你的好朋友那样做过吗?
答:觉得太夸张了,从来没有干过那种事。
问:某首童谣里的主人公捡到一分钱后,选择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你捡到过100块吗?会交给警察叔叔或者老师吗?你对这类教小朋友做好事,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童谣怎么看?
答:我从没捡过钱,如果捡到,肯定会上交的。我希望这种童谣能够多一点,因为有时候对小孩子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某种好行为或者习惯唱的多了,说不定他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也跟着学了。

TOP

童谣整理

一、游戏谣
110.《推磨》 (四)
三岁的伢,会錾磨,錾的磨,好不过;磨得面,白不过;做的耙耙黑不过。爹爹婆婆吃了十五个,胀不过,夜里起来摸茶喝,一撞撞了后脑壳;请医生,把脉摸;请道士,念弥陀;请姑娘,哭婆婆,眼睛哭瞎了,鼻子揪塌了。
分析:这首童谣里撞倒后脑壳后去“请道士”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眼睛哭瞎了”和“鼻子揪塌了”虽然是夸张,但仔细想想,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却暗含恐怖色彩。
120.《猜中指》 (二)
猜中指,打五十,打了五十又五十。拿篾来,吹老虎,老虎吹得呱呱叫,养个儿子戴搭帽,搭帽戴了几十年,不还老子的金龙钱。金龙钱,银龙钱,大桥上头卖洋钱,小桥上头卖麻绳,粗麻绳,细麻绳,黄瓜瓠子一起捆。
分析:这首童谣里“养个儿子戴搭帽,搭帽戴了几十年,不还老子的金龙钱。”这句话用语粗俗,“老子”一词更是不适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
121.《猜中指》 (三)
猜中指,打十五,打了十五又十五。鸡子过河叽叽叽,鸭子过河嘎嘎嘎,叽叽嘎嘎下蛋蛋,你要鸡蛋要鸭蛋?要鸡蛋,打你个稀巴烂,要鸭蛋,打你个八百万。
分析:这首童谣中的最后一句话,“要鸡蛋,打你个稀巴烂,要鸭蛋,打你个八百万。”语言粗俗,暴力色彩极其浓厚,反成长因素非常明显

TOP

童谣整理

122.《猜中指》 (四)
猜中指,打五十,打了五十又五十。拿篾来,箍老鼠,老鼠箍得吱吱叫,养的儿子戴纱帽,纱帽戴了几十年,不还老子金洋钱。金洋钱,蚀了本,就地来个十八滚。搬枪的,搬刀的,打死那个小翻跷的。
分析:这首童谣中“纱帽戴了几十年,不还老子金洋钱”和“搬枪的,搬刀的,打死那个小翻跷的。”这两句话,含有暴力因素,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134.《橡皮筋》 (二)
拉西哆拉,捡到个小伢,小伢屙尿屙㞎,屙到床上一大堆呀,拉坬拉坬真拉坬。
分析:这首童谣中的“拉坬”指不干净的,肮脏。这里语言粗俗,如果大加传唱,不利于儿童的口语表达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生活类
136.《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分析:这首童谣里含有“屁”这样比较粗俗的语言,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TOP

童谣整理

139.《大麦黄》
大麦黄,小麦黄,儿子伢莫睡姑娘伢床。大麦稀,小麦稀,儿子伢不穿姑娘伢衣。
分析:这首童谣里虽然含有儿女性别特征的教育,但是其中的讥笑讽刺色彩容易误导儿童产生性别歧视。
140.《大和小》
大的不懂事,小的不听话;王大妈,来解架,一个揔一下。
分析:这首童谣里在教育小孩子时暗含暴力色彩,带有明显的反成长因素。
149.《不对》
大人打小伢,不对不对;先罚钱,后坐牢,枪毙,枪毙!
分析:这首童谣虽然表明大人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小孩不对,但是“枪毙”这一词汇却带有明显的恐怖色彩,容易引导小孩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走向犯罪。
151.《叮叮当当》
叮叮当当,围桶遭殃,有人打屁,闻到臭气,臭气开花,一定就是他。
分析:这首童谣语言粗俗,“打屁”、“臭气”、“臭气开花”等词汇都容易对儿童的日常用语习惯造成负面影响。

TOP

童谣整理

谜语类
666. 《口字》
何应钦,无人无丁;白崇禧,砍头挖心;胡宗南,十月不见;谷正刚,除掉八人。
668. 《千字不像千》
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一个红花女,跪在鬼面前。
671. 《皮影子》
有手有脚要人牵,穿红着绿做神仙,做官不管百姓事,死了不去见阎君。
673. 《瓜子脸》
瓜子脸,梅花脚,一张嘴巴朝前撮。六月天,穿皮货,又会讲来又会说。你若猜到了,带回去,当老婆。
677. 《老大》
老大老大,奓子八胯,口里吃人,肚子里说话。
682. 《鸡》
一小一起玩,不分女和男;要分女和男,除非见县官。
683. 《金玉满堂》
人王面前两只瓜,一颗珍珠在王家,二十三天下大雨,和尚口里吐泥巴。
687. 《是与不》
是鱼不是荤,是油不点灯,是菜不泼粪。
690. 《黄老鼠》
先打雷,后下雨,天上掉下来个黄老鼠。
691. 《猪不吃糠》
一头猪,不吃糠,对着屁眼打一枪。
700. 《月亮光光》
月亮光光,买个手枪;手枪打人,买个脚盆;脚盆胮臭,买个绿豆;绿豆无毛,买个仙桃;仙桃有核,买个当铺;当铺换钱,买个呵欠;呵欠好大,买个王八;王八挑水,买个小鬼;小鬼骑马,买个蝌蚂;蝌蚂躲懒,买个灯盏;灯盏漏油,买个枕头;枕头开花,买个干妈;干妈尖尖脚,一踩踩倒个挝脑壳。
总结:以上童谣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反成长”因素,有些可以划归到“灰色童谣”这一类别中。在这些谜语类的童谣中,有的隐含对政治人物的讽刺,如《口字》 ;有的含有不文明的词汇,如《猪不吃糠》 、《是与不》等;还有的带有一定的恐怖色彩,如《黄老鼠》 、《瓜子脸》等。儿童的成长应该是纯洁、善良和美好的,显然这些童谣并不适合传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