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中国小吃·锡壶催酒 《泾川小吃录》83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怀群]中国小吃·锡壶催酒 《泾川小吃录》83

能和《红楼梦》中描写的饮食记忆媲美的,或与《边城》里湘西风情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肩的泾川小吃炊具中,却有催酒壶能和它们平起平坐,能引出永远的审美情愫,而引发泪眼婆娑或梦里呓语的。它是黄土饮食形态的标志。
  它的形状特别,口和喇叭一模一样,脖子细如喇叭杆。有一握长度,突然扩张成圆筒,直立出喇叭口,底坐从外表看是平实的,其实里面陷成供火升腾的尖顶空间,而在脖颈处,一个麻钱大的圆洞出现。圆洞是斜通到下部尖顶空间的,它是喷火出烟的烟道,它的神秘和文化积淀也正由此喷射。
  过红白喜事都用它,院里有三四个火眼的临时泥的低低的台灶,小风匣吧嗒吧嗒响着,上面蹲三四个催壶烧黄酒。这最迷人的记忆处还是过年用它催酒的图景。
  一般在炕对面的空间,有时也在院子里,只容一个有壶大小的黄泥炉子,很有年成了,抓一小把麦草生了火,压实火灰,放上细炭末,风匣拉几下,火苗升出,炭火的味儿出现,是年的味道,我终生喜闻这味,缘于平时从来不烧炭的原故。小搭酒缸缸是不到一米高的黄色小陶瓷缸,样子和水缸相同,底部20公分处有一比钢笔管粗的圆洞,母亲用适中的一节竹筒,垫上麻丝安进去,不会漏水,用一把糜芒堵在缸内洞口处,把大缸里黄酒的原汁酒米倒进去,倒上快满的纯净井水,叫它泡大半开,酒劲全泡在水里,竹筒口是用棉花、净布塞着,竹筒下面接着瓷盆。我最喜欢此时取掉棉花,酒汩地淌出来,在盆里打出清脆的汩汩声。小娃娃尿不毕时,奶奶总说,你象搭酒里一样。这时,出酒就叫搭酒,它汩汩汩汩响一两个时辰,在窑老里,那是动听的童眠曲,有时淌得不通畅,用一根竹签从管中捅入,酒又利索地淌出。搭醋也是如此工艺流程。
炉子火旺了,把酒舀满酒壶,搁上去,小风匣吧嗒一声,火眼里喷一声,吧嗒,嘭,吧塔,嘭,第一次看这有节奏地在壶腰里往外喷出圆火的孩童,激动得大跳大叫, 跳一圈又一圈,用手去堵火眼,火快出时手猛缩回去,故意这样逗人乐,这是制造欢乐的火眼。
   一会儿,黄酒在喇叭处聚起一层白泡沫,一直上升,眼看泡沫要溢出时,猛然捏住喇叭口边提起,酒归于平静。炕上,胡萝卜豆芽陆食在木盘里摆齐了,已成小伙子的哥们用拇指和食指展开捏在喇叭口边上,捏得紧紧的,其它3指弯曲在空中,凭腕上劲能叫壶乖乖听使唤,一手执黄酒盅,一盅一盅看过去,这时把斟酒叫看酒,这是泾川礼仪俗言,看酒,看得起你。母亲会以这动作看酒,姐姐和我许多小子就不会,他们一把攥紧壶脖项,烫得手要粘在上面,根本倒不出酒,这捏壶看酒的功夫啊!这是一个人成年的从此能顶天立地的标志。正如现在乡镇书记能把苹果从中掰成两半,没有三五年功夫苦练是难为的。
  家家都有一把这样的催酒壶,它是锡片做的,锡多么珍贵,用它催酒,酒不沤,不变味,除此,钢壶铁壶都不可以。如果酒开了不立即取壶,任凭炉火自燃,火苗窜上去,会让喇叭口扑嗤一声全化掉的,这叫把壶燎了。过红白喜事时,往往因忙乱酒开了人不到位而燎了壶,要修补好赔给人家。年集上,有一棉袄上缠白腰带的老汉,脸黑红、油光光的,头发齐茬茬的,不秃顶。他生了炉子,用锡片的边角化锡,锡水滋啦啦倒入模板里,眨眼间成一大片锡片,把剪子立起来,起圆轨作用,画出精确的扇形,剪下来,软软地,卷一下,成了喇叭口,焊了缝,又套上拿来修补的壶身,几下又焊接无缝,用纱纸一类油布猛搓一通,一把新壶成了。它除过修补,有空就烧浇锡片,快快地制锡壶,我们站在前排或挤在中间,或蹲在跟前看整整几个小时,一个年集就如此度过。听说方圆就这一位姓毛的老汉会造催壶,他是飞云人,70年代的事,现在肯定没有传人了。
  催酒壶,青幽幽的,碰撞烧熏使它的外型已不规则,有黑黑的下部,上部有岁月的尘垢,但它是世界上任何酒具炊具都不可替代的泾川民族文化遗产,它和黄酒是一对生命链,任何替代品烧开的黄酒都要变味,如今,包装精美的黄洒壶里,中药和过量的防腐剂破坏了黄洒的贞洁,喝了只是头痛,使人们在30多年里断了喝黄酒的念想,偶有乡亲从老家带来一大白塑料方桶黄酒,城里人只好用搪瓷盆坐在开水锅里,酒也能沸腾,这么端出来看酒,兴味已索然了。但愿老家爷爷父母置下用过百年的催酒壶还能找到,能搁在我的藏酒架上。此地把烧黄酒叫催黄酒,因之壶叫催洒壶,民间多叫催壶。
  大年三十晚上,挨家拜年,家家在院里催酒,漆黑的夜里,火眼里扑通扑通闪出红火,那节奏,那黑夜里的火柱,那黄酒烧开弥漫在地坑庄子里的香味,神秘、庄严、肃穆、凝重、欢乐和来年也神秘的体味,永远烙在童年的记忆中了。

TOP

·锡壶催酒

珍品呀!现在一般酒席上见不到了!

TOP

张老师好,标题上最好使用方括号,以便网站风格统一,比如:[张怀群]
谢谢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