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书汇】《知识的考掘》《词与物》汇报

【读书汇】《知识的考掘》《词与物》汇报

读《知识的考掘》
归有光


   
    在一片云里雾里,我读完了《知识的考掘》导读部分、绪论和话语的统一性、话语的组织这两章。刚一开始读的《知识考古学》,直接被这个翻译震惊了,三页读完,硬是不认识中国字了,后来只好转战竖版繁体的《知识的考掘》,翻译确实比《知识考古学》好。
    虽然没有读完整本书,但是通过导读,也对福柯其人,和他的“考掘学”了解了一二。
    福柯的研究从语言入手(这也让我认识到了语言学的重要性,之前一直认为语言学应该被剔除出中文系,好肤浅,楼主低头忏悔中...),语言成为一种表象工具被用来树立人的“三观”和各种“知识”。由于语言象征意义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因此有不同。就好比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从出生到现在二十多年,每天每分钟每秒,我作为一个“个体”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穿在我身上的衣服也由童装变为适合成年人的衣服,这期间有大小码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等等。人们借助我在不同时期的穿衣特点和风格,固然能对“我”了解一二,但是能全面清晰地了解“我”么?这就好比语言在组织“知识话语”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描写我的衣着特点,你好像是接近了“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你甚至可能是在背离“我”。
    福柯是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这个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它认为人可以通过理性的手段,对世界的本源——终极目的和原因进行发问,以此来解释世界。黑格尔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即是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形而上学崇尚“理性”,所以福柯才作成《文明与疯狂》一书,通过理性的对立面——疯狂,来实现“反本质”。“考掘”可以看作是福柯的方法论——像分析零散出土的、无前后关联的文物那样,通过对历史的“不连贯”、“断裂”、“变迁”进行“考古”式的分析,来重新整合“人类学科”——人类企图运用语言来描述人类与外界种种关系的集合。这里要对我文艺学的舍友表示感谢,他恰巧很喜欢福柯,咩咩。
    以上是大体的把握,下面谈一下零散的一些阅读感想:
    王德威在导读二中讲到,“‘考掘学’显示了几项基本特色:首先,福柯苦心擘划了‘逆转’的原则,要降传统人文史学作了一空前翻转......他一再点明各种‘不连贯’、‘断裂’现象的存在,不容我们规避化约。当然最引人侧目的,则是他对各种形成、辖治话语的步骤则作了极细密的划分(p53)”。看到“逆转”这个概念,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尼达姆所提出的“逆转”。赫尔兹在《死亡与右手》中,提出右手与神圣相关,左手与世俗相关,右手优越,左手卑微,(赫尔兹也提到在某些特殊场合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左手的地位高于右手)。1960年尼达姆发表《Mugwe的左手》,他在对非洲梅鲁人的民族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梅鲁人的宗教人物Mugwe用左手来为部族进行神圣的祈祷这一事实。看似与赫尔兹的“右手优越,左手卑微”相左,但通过分析梅鲁人的两元分类系统,尼达姆发现人类社会秩序中不仅存在着右尊左卑的情况,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左右的关系还会发生逆转,左手的地位高于右手。而这些特殊场合,我觉得可以理解为由另一种“话语”组织的“声明”,即一种“断裂”、“不连续”,并且通过平常场合与特殊场合的对比,能很好的应证福柯的观点,意义都是被建构的,这种建构是出于某种目的的,带有功利性的,或者说“权力的象征”。福柯的《知识的考掘》出版于1969年,与尼达姆“逆转”的提出相差未几年,不知是谁受谁影响,或者根本就是不谋而合?
    由此也能联系到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福柯通过人们对“疯狂”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解,借以表明,我们对理性的探讨和定义,全是出自“非理性”——疯狂;那么,世俗世界的建构,是不是也依赖神圣时空下的污秽与危险?我想这对我们重新理解神圣与世俗、结构与反结构,或者直接说世界的规范秩序,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福柯在绪论部分谈到“知识考古”的第二个效果是,“‘不连贯’的观念在新史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第一,它为史家形成一精致的运作机能;第二,‘不连贯’是史家描述的结果;第三,它是史家将永远不停歇其分门别类的工作......它帮助史学家将各领域独立化,但只有在比较各领域时,‘独立化’的现象才能建立”(p77),读到这里,我想到了高中历史老师讲到的一句话,“时势造英雄是必然,谁是英雄则是偶然”,同时老师举了拿破仑的例子。我想,这种必然能不能看作是“连贯”,偶然被看作“不连贯”。传统的历史研究强调历时性,这个历时性过程可以看作是“时势造英雄”的循环往复,时势变坏——英雄出现——时势变好——英雄没落——时势变坏——英雄出现......这在福柯看来当然是没有意义的,甚至缘木求鱼。但若从偶然出现的英雄入手,发掘他们身上的时代气质、共同气质、相异气质,说不定还可有意外收获。

---------------------------------------
---------------------------------------
很快会有其他妹纸的读书报告新鲜出炉
书实在太大,不好添加成附件,小伙伴们先在网上搜吧,实在搜不到可以联系。

[ 本帖最后由 归有光 于 2013-10-9 19:40 编辑 ]

TOP

答楼上隐喻、转喻、提喻、反讽

首先,先解释一下这几个语言学的词汇
隐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转喻: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神话更倾向于转喻式的运作。
提喻:就是指代、借代;
反讽:一个词、一个时间、一个人与其获取意义与生存的上下文发生了不符、背离或冲突。

用这四种修辞,来对应福柯所说的四个时期,我用古典主义时期——转喻这个来说说我的理解:
书里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举了个《堂吉诃德》的例子,就是堂吉诃德所认为的“骑士”、“巨人”、“公主”神马的,实际是与原来这个词所指的实际东西背离的,他把“自己”、“风车”(好像是)、“喂猪的村姑”与上述三个词相联系,你在联系上面的转喻的含义看,就能理解了。他应该是指时代的一种话语情况吧。

好吧,我自己都觉得我不知所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