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秦弓:评十二卷本《中国文学通史》

秦弓:评十二卷本《中国文学通史》

中国网-资讯中心 china.com.cn/info  时间: 2012-12-24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珍宝,积淀了丰厚的历史经验。百余年来,几代学者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撰述上不懈努力,已经出版了包括断代史、文体史、题材史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史著作。虽然成绩显著,但涵盖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区域、各种体裁的文学通史尚不多见。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1年推出的《中国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古代文学编六卷,近现代文学编与当代文学编各三卷,共十二卷,字数达六百余万字,堪称目前规模最大、容量最大、分量最重的中国文学史。

  《通史》最早上溯至含有原始社会中华信息的古代神话传说,最近述及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白鹿原》等作品,举凡历代重要文学现象,均有论列,正是名符其实的贯通古今。以往的文学史著作,由于多种缘故,往往对先秦、两汉、唐宋的论述较为充分,而对诸如五代十国等“末世”文学与辽、金、西夏、元、清等少数民族执政朝代的文学之关注则相对不足。《通史》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谱系的历史主义眼光考察文学现象,充分利用近年来史学界与民族学的史料发掘与理论成果,做了不少拾遗补阙的努力,元代文学单立一卷,五代十国等“末世”文学与辽、金、西夏文学亦有相当充分的叙述与论析。过去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绝大多数几乎是汉族文学史,即使述及少数民族文学,也失之偏少,并且处于孤立的位置。《通史》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的学者参与撰述,在结构上给予少数民族文学以足够的空间:唐前少数民族文学设五章,述及史书记载中的民族关系、华夏各民族的族群系统与少数民族图腾、族源神话、创世神话、人与自然关系神话、文化英雄神话等;少数民族文学,唐代卷设五章,宋辽金卷设四章,元代卷设七章,明代卷设八章,清代卷设两章,近代卷设五章,现代卷两章,当代卷四章,分别述及《巴协》与吐蕃时期的藏族文学、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萨迦格言》、突厥碑铭文学、南诏传说、《厘俸》等英雄史诗、《紫孜尼楂》等鬼蜮神界恋情长诗、早期蒙古族诗歌、维吾尔古典名著《福乐智慧》、大理国碑文与彝族诗论、《哈尼阿培聪坡坡》等南方民族迁徙史诗、《相勐》等领主时期的叙事诗与故事,《蒙古秘史》、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传》、柯尔克孜族史诗《考交加什》与《埃尔托什吐克》、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纳西族悲剧叙事长诗《鲁般鲁饶》、傣族贝叶文学、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贤者喜宴》等藏族史传文学、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史诗,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锡伯族、彝族、苗族、白族、壮族、侗族、纳西族、傣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文学等,均有论述,少数民族文学贯穿始终。《通史》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梳理出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渗交融、互动共进的内在机理。

  《通史》的大容量不仅在于中华文学史全程的贯通,多民族的涵盖,古代的中心与边缘、近代以来的两岸及港澳地区多地区的囊括,而且表现在多类型、多文体的兼顾,诸如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文字文学与口传文学、雅文学与俗文学、创作与理论、儿童文学、科学文艺、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等。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而且民间资源历来都是文人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通史》在关注历代民间文学的同时,也努力寻绎文人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民间资源的汲取,从《山海经》看古代神话和传说的特色及其保存、影响,从“诗三百”的编集、应用和流传,分析《诗经》的民间因素及其经典化的历程,注意梳理南北方乐府及历代民歌、唐代俗赋、歌谣、俗曲、宋元话本、历代地方戏曲、曲艺等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中国文学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且和异域文化也保持着多种渠道的沟通。《通史》在唐代卷里讲到变文、佛经的移译和《大唐西域记》、域外民间故事的传载;近代以来,翻译文学蔚为大观,尤其是五四以来,意义尤为重要,《通史》在近代卷、现代卷分别为翻译文学单立一章,梳理翻译文学的脉络、成就,论述其对于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意义。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殿堂。翻译文学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给中国带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新颖的文学气象。翻译文学作为中国现代读物,成为国人的审美对象与精神源泉,其广袤的文化空间、深邃的精神探索与迷人的艺术魅力,融入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精神的建构之中,与现代文学创作一道促进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翻译文学在人性启蒙、个性启蒙、儿童启蒙、女性启蒙、阶级启蒙与民族启蒙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翻译对于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更有着直接的作用。不少作家走上文学道路,很大程度上缘于翻译。文学翻译推动白话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载体迅速走向成熟,实现了胡适所设定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它不仅有利于全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而且为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提供了巨大的凝聚力。翻译文学不仅仅是新文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动力,而且从对象的选择到翻译的完成及成果的发表,从巨大的文学市场占有量到对创作、批评与接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都作为走上前台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了现代文学历史的构建和民族审美心理风尚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来,新闻出版业发展迅猛,不仅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与便捷的传播渠道,而且给文学的样式与风格都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新式教育的发展,从作者与读者的培养、提高等多方面给文学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为了充分反映这些现代性特征,《通史》设“新闻出版与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两章,揭示其内在的关联。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传统的血脉如何承传,近现代文学卷直面这些问题。除了在各种文学现象的梳理分析中注意寻绎文学传统的承传与变革、发展之外,还专辟一章“旧体诗词发展概况”,叙述在现代背景下旧体诗词的受到冲击与复苏情况,现代旧体诗词的成就与特征等。

  古代女权受到严重的压抑,但仍然遮蔽不住李冶、薛涛、鱼玄机、李清照等女诗人的诗性光辉,《通史》对这些弥足珍贵的女诗人或予以合论,或列为专节,肯定其特色与贡献。现代以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作家大批涌现,进入《通史》的女作家数量也明显增多,有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草明、郑敏、杨沫、黄宗英、茹志鹃、刘真、宗璞、谌容、柯岩、张洁、航鹰、程乃珊、王安忆、铁凝、叶文玲、张辛欣、范小青、陈染、林白、徐小斌、池莉、方方、残雪、叶广芩、迟子建、徐坤、聂华玲、於梨华、赵淑侠等,可谓姹紫嫣红,春色满园。

  现代以来,伴随着“人”的觉醒与“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进入自觉的创作状态,呈现出繁荣景象。《通史》对现代儿童文学,当代儿歌与儿童诗、童话与儿童小说、儿童戏剧与科学文艺,均有系统的梳理。

  五四以来,文学思潮跌宕起伏,文学社团也曾如雨后春笋,文学风格千姿百态,《通史》对这些具有现代特征的文学现象给予充分的关注,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七月派、九叶诗群、山药蛋派等社团、流派,新时期的“大墙内”小说、市井小说、乡土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等类型、风格,等等,都有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分析。对当代文学史上的曲折坎坷,诸如“民歌歧途与‘假、大、空’诗风”等,也如实道来,犀利解剖。

  《中国文学通史》由张炯、邓绍基、郎樱担任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者担任各卷主编,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高等院校和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撰述。《通史》吸收了以往有稳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如何其芳组织编写、余冠英、钱锺书、范宁、唐弢等前辈学者分别担纲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邓绍基、刘世德、沈玉成等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刘魁立主持下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系列等,又充分吸收近年来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新成就;在坚持历史-美学方法的同时,借鉴文化研究等新方法,因而,既具有稳定性,又带有前沿性,既富于历史性,又洋溢着审美感,且内含着思想性。读者若想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史,这是一种可以信赖的著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人民政协报)

TOP

《中国文学通史》的创新与突破

2012年08月10日 17:40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伍恒山

  2011年12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通史》是融汇了古今以来的文学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现念作为指导,以最科学合理全面完形的架构,集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十多年努力,纂写成功的。其主要策划、编纂、撰稿人都是积学多年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邀请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福建、广东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者。而文本涵盖范围:纵的方面,由先秦而至当代;横的方面,以地域分,则在原来基础上,并涵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史,以民族分,则容纳汉族而至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其少数民族文学所占比例以及分量之重,是历次中国文学史撰写所不具备的,

  这部《中国文学通史》共分十二卷,从先秦到二十世纪末,包括先秦至隋代文学、唐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清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上、下)当代文学(上中下),洋洋六百万言。本书规模宏大,篇幅浩繁,资料致力丰富翔实,观点追求科学明晰,评价努力实事求是,它的完成贯穿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本书贯通古代与当代,并将我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文学和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均纳入论述;二、在充分吸纳历次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成果(如部分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4年修订版三卷本《中国文学史》以及1997年十卷本《中华文学通史》的内容,其中沿用了余冠英、钱钟书、唐弢等先生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写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部分原稿)的同时,对原有的章节从观点到材料进行全面检视,改去某些不妥的提法,订正资料的失误,另增补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章节和内容;三、本书充分吸收了从1997年以来十余年最新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如郭店竹简等的发掘和研究,发现过去被指为后人伪作的一些古籍作品,实际上在先秦已经存在;还有些作品的作者也应有新的订正。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也有更多的发现。而像北朝文学、辽金文学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对历代作家作品和思潮、流派的研究也涌现大量新作,不但材料有新的发现,观点也有新的调整;四、1997年版《中华文学通史》全书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本书中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由于我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中,作家作品不断增多,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印刷、出版的便利和报刊广泛发行以及稿酬制度的确立,文学创作不但日见繁荣,而且从文言文学转型为白话文学,产生的作家作品比前此任何时代都多,因此《中国文学通史》决定由原来的十卷增加到十二卷,古代文学编六卷,近现当代文学编六卷,这样的分卷处理应该是比较适当的。为进一步改进不平衡的状况,过去写的篇幅过大的彝族文学和鲁迅等名家,字数也做了一定压缩和调整。而古代神话传说、北朝文学、辽金文学等因过去写得不够,新版篇幅自然增加,而应该入史而过去没有写的作家作品,新版也做了补充。这些都有助于全书结构的更加合理和平衡。

  本书的出版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在编辑校对方面也作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全书篇幅浩大,征引古籍和今籍繁多,江苏文艺出版社在校对了通常文字错误的同时,还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引文根据所引原书逐一作了全面的校勘,力求使全书达到文本精核,与撰写水平达到高质量的一致。

  有理由相信,本《中国文学通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中国文学通史,它既是对以往中国文学史作的一次集大成式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学史的范围、深度作的一次全新的开拓和尝试;它既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本书的面世,必将对读者了解和赏鉴一个全面的中国文学面貌和文学的真实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对加强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中华民族的兴盛繁荣起到有益的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