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腊八:民俗的传承与遗失

腊八:民俗的传承与遗失

和讯 2013年01月19日17:4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光于 李琳海

  新华网西宁1月19日电(记者 吴光于 李琳海)虽然手中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用的是与儿时相同的配料,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沙窝村69岁的常连老人却说“再也尝不出那时候的味道了”。

  “腊八”是中国农历腊月的重要节日。先秦时代起,人们总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对于常连来说,这个隆冬里的节日还承载着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那时每年腊八节到来时村里人都会去邻村的多巴河采冰,队伍浩浩荡荡,”他的回忆将记者带到50多年前的青海农村。人们在腊八时总会背上用柳条编织的锥形背篼,带上小孩,去河边凿冰。

  人们用镐头取下一大块冰背到家中,放在阴面的南墙根。老人们透过腊八冰看一年的收成如果冰里有小颗粒状,预示着来年豌豆收的丰收;若是出现穗状或条纹状,则预示小麦和青稞收成不错。

  常连小时候,常常会去偷吃自家的腊八冰,因为大人们总说“吃了腊八冰,来年不得病”。

  在青海民间,人们用麦子、大米、小米、青稞、豆子等熬制腊八粥,有些人家还会在粥中加入肉类,取意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如今,腊八凿冰的乐趣已经无法再吸引沙窝村的年轻人,只有老人们还依然热衷。“年轻人嘛,在家里喝口粥就算过节了,有些家里连煮都懒得煮了。”常连说。

  来自陕西省咸阳市26岁的李涛,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尝过母亲用玉米、小麦等杂粮小火慢熬2小时的浓浓的腊八粥。如今,清明、端午、重阳……一个个传统节日在他忙碌的朝九晚五中悄悄溜走。罐装的八宝粥常常成为加班后充饥的便饭,这是如今唯一让能他想起腊八的东西。

  虽然有很多像李涛一样的年轻人已经淡忘了腊八,但腊八粥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民俗节日依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以“腊八”为关键字的商品销量近日突增。卖家“无锡网上粮店”的腊八粥仅在最近两周内就成交118件。买家陈红英说,店家精心包装好的腊八粥配料省去了她去市场购物的时间,价格也公道,这让她能更加经济地过腊八节。

  然而,她的嫂子刘志兰如今依然坚持每年自己挑选花生、燕麦、红豆、薏米仁、红枣为家人熬粥。“太省事反而觉得没意思,”她表示。

  在西藏,今天也恰逢藏历初八,是传统上的朝佛日,转经人数明显增多。在拉萨街头的粥坊里,处处飘着加入了青稞粒的藏式腊八粥的香气。

  对于熬粥的马玉梅老人来说,这一天她感到格外“满足和幸福”。她忙着将热气腾腾的粥不停添到锅边高高摞起的碗里,看着人们大口地喝着,笑得合不拢嘴。

  “只要大伙还吃五谷,就不会忘记腊八粥,这门手艺绝不会失传。”她说。

  马玉梅的两个儿子都在陕西做生意。昨天她特意嘱咐二人一定得喝腊八粥。“千万不能把老祖宗的习俗忘了。”她说,“我在这里熬,他们在那边喝,就像一家人在一起一样。”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赵宗福说,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节日的价值,加强传统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性,保持其独立性,防止其在年青一代断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