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东盈】北京东岳庙胎生司为何供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马东盈】北京东岳庙胎生司为何供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本篇小文摘编自《柳下惠坐怀不乱:一个美德故事的流传史》(青岛出版社2012年版)

北京东岳庙胎生司为何供奉柳下惠?
据陈巴黎著《北京东岳庙》记述,北京东岳庙七十六司中有“胎生司”,所塑之神即为柳下惠。记述中且把该司之职掌与柳下惠坐怀不乱互相联系:

掌胎生司
联曰:形受曰胎不外四时之命,气生有性聿观一体之成
胎生是指由母体怀孕而生。该司的职能是将那些生前行为善恶相等的罪鬼发往畜道,使之成为走兽畜牲。意在告诫人们,倘不修善,来生便会沦入畜类。
相传胎生司神乃神仙下凡。从前,有个姑娘外出采桑叶,看见一年轻男子在柳树下弹琴,不觉听入了迷。不久,姑娘怀孕,十月后,产下一子,取名柳下惠,意为柳树下会面。柳下惠生性纯良,乐善好施,不近女色,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国王听说后,不相信天下还有这等贤人,便让一群美女将柳下惠包围,果然见他专心读书,不肯看姑娘们一眼,国王惊叹不已。民间还传说,柳下惠能算出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于是,经常有孕妇上门找他测算。柳下惠死后,被封为胎生司神,立庙祭祀。不仅管人,动物的生育也由他掌管。[1]

《北京东岳庙》的记述有无更早的出处或原始的讲述,待访。《塑神秘谱》的保存的“柳下子”像,似乎透露出相关的信息。
元代在大都(北京)设梵像局,后升为梵像提举司,管辖绘塑佛道造像之事,其中刘元是当时的雕塑家。刘元所塑神像早已无存,唯有北京西城“刘銮塑胡同”尚在。王树村先生记述:“刘元所遗稿本,相传散落于京东蓟县一带,传抄复制于民间艺人作坊中。……六十年前我于京东丰润县得识老艺人张喜恩。其时,张喜恩年逾古稀,曾学雕塑神像拜北京李呈麟为师,随师修塑古庙神像。抗日战争前,活计全无,李呈鳞将一卷祖传《塑神秘谱》赠给了弟子张喜恩,张因在京谋生无望,回到家乡丰润县务农。当谈及杨柳青年画时,老人欣然将世上独一无二的一卷《塑神秘谱》赠与我留念。”塑像每页正尊坐像者三尊或侍者站像者五尊,少数则画二一尊不等,总计273尊。[2]其中一页就有柳下惠的塑像,不过在谱中称为“柳下子”。 柳下子,又称为酉下子。1973年,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行”篇第六章中两次提到酉下子。[3]在这页神谱中,
“柳下子”居中,文昌帝君、吴道子分别位于左右。


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卷之六:

定王问老君曰:“方今在世神仙可得知乎?”老君曰:“东岳有展禽先生,南岳有匡续先生,西岳有尹喜,北岳有皇人,中岳有古先生,即余是也。”

《混元圣纪》记叙自开辟以来,迄北宋徽宗间,老子灵迹变化、世作圣师及历代崇敬等事迹,为现存最全面系统的老子神话传记著作,为研究老子如何被神化及其历史过程提供了较详的资料。[4]《江州志》亦云:“周定王问柱史:‘在世神仙可得知乎?’对曰:‘东岳有展禽,南岳有匡续,西岳有尹喜,北岳有皇人,中岳有古先生,即余是也。’由是累有命召,皆辞不就。至威烈王复召,时先生已被上帝诏,白日登仙。聘使诣所隐,空睹靖庐,因奏请以南障山为靖庐山,复以先生姓呼为康山。”[5]明人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三称:“老子云:东岳,柳下惠展禽司之。”以上皆为展禽为泰山主神的记载。
明高岳撰《展氏世系序》云:

天地之正性命也,曰太和;帝世之治万邦也,曰协和。和之义大矣。谁则有能克副兹德者(我)〔哉〕?独鲁之展获字季禽者,子舆氏称为“圣之和”。惟和,则其鼓(舞)〔物〕也速;惟和,则其流风也远。以故上承帝王之裔而德泽不斩,下开簪缨之胄而瓜瓞愈绵。……予因思:和者,春气也,春主于发育。圣业宜其生生不穷,渊源流长也,行将亿万斯年,俱为和气之扬诩,而子子孙孙勿替引之矣。[6]

高岳,明代泰安(今山东泰安)人。清康熙《泰安州志》卷三《人物志·科第·进士·甲辰》载:“高岳,前庚子解元,任乾州(今陕西乾县)知州。”该《序》所云:“和者,春气也,春主于发育。”揭示出展禽被视为泰山主神的原因,恐怕也是北京东岳庙胎生司供奉柳下惠的原因。

[1]陈巴黎编著《北京东岳庙》,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王树村编著《塑神秘谱》《前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

[3] 柳下子,又称为酉下子。详看柳明瑞《释酉下子即柳下子》、廖名春《帛书《五行》篇“酉下子轻思于翟”段新释》之解读,载《柳下惠风和——第二届国际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青岛出版社2012年版。

[4]《混元圣纪》,宋谢守灏编。九卷。分八百二十章。集各类神仙传记中有关太上老君事迹编次而成。此书大旨“论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根本,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如是垂世立敦”(《道藏目录详注》卷三)。收入《道藏》第551至553册。作者另有《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大上老君金书内序》、《大上混元老子史略》,均为记述老君的神话故事,为本书姊妹篇。

[5]马蓉等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3册《江州志·宫观》“广福观”条,中华书局2004年4月版,第1582~1583页。

[6]明高岳撰《展氏世系序》,文末署“时成化二十一年且月望日,甲辰进士第汶阳高岳沐手拜撰”,载山东泰安民国三十八年(1949)宣纸手抄本《展氏谱志》。《展氏谱志》不分卷,1册。16开,宽16.5厘米,高23厘米,厚1.2厘米。山东泰安高新区北极坡街道办事处北店子村展氏族人藏本。



附件:

STA72676  [时间:2012-11-10 14:30]

STA72682  [时间:2012-11-10 14:33]

STA72678  [时间:2012-11-10 14:31]

STA72673  [时间:2012-11-10 14:32]

《塑神秘谱》中的柳下子  [时间:2012-11-10 14:33]

[ 本帖最后由 马东盈 于 2012-11-10 15:54 编辑 ]

TOP

柳下惠信仰的问题,先发一个我做过的札记目录

柳下惠信仰的问题,先发一个我做过的“佛教视野中的柳下惠”札记目录
张衡陈赋:桑门原来似展季
牟子理惑:儒道沙门旨归同
不二法门:康伯无可无不可
宗炳明佛:贞如柳季志不殊
僧岩出家:深志不妨展禽贤
彦琮通极:柳下之操厉淫夫
智顗讲疏:宣风柳下树清贞
法琳辩正:展季清贞得禁垄
神清好学:柳下援寡得其贞
悟真赞像:贞惭柳下想遗踪
玄赞法华:鲁国献鼎柳下信
舍于世务:柳下惠贤在下位
志在玄门:国人尽可得展禽
二边不立:中道不安作么生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一)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二)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三)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四)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五)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六)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七)
拈古评唱:善学终不师其迹(八)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一)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二)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三)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四)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五)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六)
禅门语录:老僧从来柳下惠(七)
律宗戒本:迦叶柳惠是同伦
禅林宝训:直枉行道出鲁论
深林禅龛:士师何止三无悔
沙门祖琇:通方趋时是柳下
沙弥启蒙:辽代木塔秘藏本
三教平心:一善自著谓之圣
肇论新疏:道德高士是逸民
圣盗之分:盗跖柳下说是非
尼僧律仪:男女触体心不乱
达摩宝传:天良独慎怀不乱
智旭谈儒:惠之一言柳下显
德育古鉴:凛凛数言闇室铭
金刚郢说:柳下何妨是菩萨
欲海回狂:坐怀即乱堪警悟
寿康宝鉴:敦伦守分道德厚
柳下之和:弘一法师是人师
降志辱身:遗民禅侣有型范
世间圣人:所知所能原不同
菩萨学处:圣之和者忍辱度
锡予纯儒:一团和气柳下惠
转移习气:一偏之圣得其和
克明俊德:廉贪立懦柳下风
瑜伽戒疏:其心不乱种善根
明智利世:人中圣者各不同
禅悟至境:坚实安然是禅悦
梦参说法:一生恪守清净戒
禅亦多情:直道事人柳下惠
无漏之行:纯化人性立净土
邪淫之戒:美女在怀不动心

TOP

重修和圣祠碑记(山东泰安)

重修和圣祠碑记(山东泰安)

岱岳之尊,兴云降雨,生民之所托命也。先圣贤诞育其间,遗泽所存,维风范俗,则教化之源也。今各庙坛之载在祀典者,次弟举修。惟城内有和圣祠,自前明州守侯公应瑜、建立、至毕公振基,始修于顺治之十三年;冯君光宿重修于乾隆之十九年;郡伯宋公,复修于乾隆之五十四年;迄今阅四十载矣。夫式闾表墓,千载下,闻风兴(走尺),方且排(徘)徊不忍去。而一任颓垣摧栋,而莫之整理。至于禅宇仙观,则金澂碧灿、孔固孔安,是亦人心世道之忧也。戊子春与邑人士大夫纂修邑乘,告成。梨枣余赀,即以鸠工庀治,匝月而竣。并访展氏子孙,世世守祠、祀供、洒扫焉。又祠南旧有二贤祠,崇祀孙泰山、石徂徕两先生今已久圯。两先生学术德业,可为百世师。窃以未请从祀为憾,谨奉列于祠之西偏,以志私淑之忱云。都人士襄其事者,书名附之。
道光已丑知县事崇川徐宗干撰

TOP

毛澂《祭和圣墓文》

毛澂《祭和圣墓文》
(选自马东盈编著《柳下惠颂:历代诗联赞和圣》,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维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四月丁巳朔越四日戊子,泰安县知县毛澂㈠等致祭于鲁士师柳下惠展子之神曰:
维夫子生而为圣,殁而为神。生不容于父母之邦,殁乃兴起乎百世之人。既不卑夫小官,亦不羞夫污㈡君。故遗逸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夫何浼于袒裼裸裎。然而冲和之气、刚介之节,高可媲乎伯夷,大可侔乎伊尹。身虽三黜,而道则常伸。其英灵肸响㈢,固当争光日月,而长在乎尼山之侧、汶水之滨。大吉。御㈣灾捍患,犹在祀典,而泥乎邹鲁之间,为和圣丘墓之所存。亲炙其风者,鄙夫以宽,薄夫以敦。此固圣代之所崇褒,守土者之所钦尊。乃年代远湮,樵采弗禁,奚今日而逊于暴秦。况陵迁谷变,前㈤将见其容以三尺马鬣,其弟委河伯而付波臣。是以伐㈥石徂徕之下,筑堤御水,用以防暴啮,卫榆枌㈦。吁嗟呼!东海之波,泰山之石可尘。惟夫子之风,旷百世而如新。乡后进而有志,请亲此二千载之孤坟㈧。伏维尚飨㈨。

【校勘】
㈠澂:铅印本误作“澄”。
㈡污:原文误作“於”,今乙正。铅印本误作“于”。
㈢肸响:铅印本“肸”字脱,“响”误作“乡”。
㈣御:铅印本脱。
㈤前:铅印本作“前和”。
㈥伐:原文误作“代”,今乙正。铅印本同。
㈦枌:铅印本误作“分”。
㈧坟:铅印本误作“喷”。
㈨飨:铅印本误作“乡”。
——————
毛澂(1843~1906),字稚澥、蜀云,又字叔云,清代仁寿(今四川仁寿)人。早负文誉,时四川督学张之洞称之为“蜀中第一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六年进士,以知县分发山东。历任历城、泰安、诸城、滕县知县,政声卓著。二十一年(1895)参与公车上书。出任泰安知县在光绪十八年、二十六年、二十八年,凡三次。在泰期间,切心民瘼,“兴学决狱,振贫锄盗”。尤其对于泰山,在保护古迹、整理文献、振兴文教、整顿风俗及开发山林等方面,颇有贡献。对泰山文物古迹情有独钟,政务之暇登山吊古,多有吟咏。卒于滕县任所。著有《稚澥诗集》六卷。
——————
祭文选自山东泰安1994年钞本《展氏谱志》,泰安高新区北极坡办事处北店子村展氏族人收藏,第8~9页。又见于山东泰安20世纪90年代中期铅印本《展氏谱志》,泰安高新区北极坡办事处北店子村展氏族人收藏。
祭文原碑立于新泰和圣墓,今佚。钞本《展氏谱志》云:“墓在汶河北岸小河东边。大清光绪二十九年,泰安县正堂毛澂重修坟墓。”“墓基木经尺五丈长、五丈宽,方形,用大块石筑起,高达一丈五尺,用土筑起。坟尖正尖有个大石柱,坟上有三十多株柏树。南面坟壁正中有篆字碑一块,上刻‘柳下季 垄’。再向南四五米处,有圆头碑一块,有五尺多高,上刻‘和圣墓’三个大字。再往西边有龙头碑,是毛澂祭和圣碑。碑文如下:泰安县正堂毛澂祭和圣墓文……”据此,祭文刻碑时以《泰安县正堂毛澂祭和圣墓文》为题。
据祭文首句“维光绪二十九年(1903)岁次癸卯四月丁巳朔越四日戊子”,而《赐进士出身花翎三品衔在任即补知府泰安县知县毛老父台德政》碑则在祭文碑刻立之前的本年三月立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三月立《进士出身花翎三品衔在任即补知府泰安县蜀云毛老父台德政》(清•未署撰人),系重修和圣墓碑文之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