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的歧途——简议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

学术的歧途——简议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

何镇邦  来源:光明网-人民政协报 2012-05-29 09:43:48


  近些年来,从高校到社会,学术活动日趋活跃且形式多样,成果也相当可观。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权力和市场的介入,学术活动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的倾向,导致学术走上歧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术活动的不良倾向有种种,这里仅举两种即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略加评析。

  学术的衙门化,这是当下各种学术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倾向。各级政府举办或支持学术活动,这本来是一桩好事,但由于各级政府的介入,在学术活动中讲级别、论资排辈,压制学术民主,甚至让一些披着“权威”外衣的学阀大耍与学术民主不相容的霸道作风,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某些学术活动引向歧途。笔者前些时候在某个“文化论坛”上就目睹一个值得深思的场面。当某“文化论坛”拉开帏幕后,在某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致了五分钟得体的欢迎辞后,论坛的主持人隆重推出被他称为“民族英雄”的“大人物”作报告式的发言,此公头上顶着若干闪光的“帽子”,什么“主席”、什么“参事”、“导师”啊,看起来像是一位大首长、大学者似的,而从他位居主席台正中之位和衣着、讲话的腔调等等看来,也让人想入非非。不过,略微了解文坛底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上个世纪末临摹过画、写过几篇小说的那个哥儿们么,怎么一下子变成“首长”、“学者”甚至“民族英雄”了?他怎么就转型得那么快了呢!我正在纳闷之时,这位“首长”开讲了,从几个地方清明之比较(这还有点切题)讲到某市市政府服务文化之善举(这也不算跑题),接着就侃开了,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评定啊,什么节日的确定与清明的公祭啊,等等,一不留神,他一口气讲了五十多分钟。有意思的是,他讲完只听了一位同道的发言,就悄然离席了。这时候,主持人郑重宣布,以下发言严格控制在十五分钟内。可不是吗,这个论坛三个小时的时间,被占去了一个多小时,在不满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安排已经排定的十几位来自四面八方与会的专家发言,的确是件难事。这时我插了几句话,认为刚才让那位“首长”随意说,不作时间的约束,现在才限时发言,而“首长”训完话又无端离席,这是缺乏学术民主的表现。但事已至此,也只好按排定的次序限时发言了。轮到我时,我取出准备好的题为《清明上河图与清明文化》详细提纲发起言来,没料到留在会场上的“首长”的随从蛮横地打断我的发言,使会场一时有点乱起来。随后的发言,不乏精彩者,诸如来自两所大学的两位青年学者,专攻民俗学,又为这次论坛做了充分的准备,发言内容精彩,可由于时间匆忙,气氛不好,发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殊感可惜!

  学者明星化的重要表现是把学术与娱乐、学者与明星混为一体,让学者到电视台上表演,把学术娱乐化,把学者明星化。在电视成为强势媒体的当下,这可能是某些学人出名的一种途径,窃以为这正是学术的歧途。限于篇幅,这一话题就不展开了。

  学术之道,是一寂寞之道;作为一个学者,是准备坐冷板凳的。遥看远去的大师王静安先生、陈寅恪先生,还有刚刚离去的前辈朱寨先生,都是善于坐冷板凳而成就卓然的吾辈之楷模。照着他们的路子走下去,可望学术的复兴繁荣;如若搞什么衙门化、明星化,学术必然走上歧途。敬告诸公,勿谓言之不预也!(何镇邦)

TOP

引用:
随后的发言,不乏精彩者,诸如来自两所大学的两位青年学者,专攻民俗学,又为这次论坛做了充分的准备,发言内容精彩,可由于时间匆忙,气氛不好,发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殊感可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