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53#关于酒文化

酒文化的传承,再我看来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这也是酒文化在中国得以正常有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酒的制作工艺的问题。诚然。酒在中国诞生有几千年的历史,酒的制作工艺应该可以算是炉火纯青了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大趋势的扩大,国人的味觉神经似乎越来越叼,对酒的要求越来越高,洋酒的大量流入使中国酒业面临的挑战愈益加大,创新是企业们的唯一出路。当然创新部容易,即使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更何况,高处不胜寒,起点那么高,要想突破面临的困难自然是不可小觑的,但是要想生存,就得突出重围,这一点毋庸置疑。更上一层楼是必然趋势,任谁都无法改变,特别是老牌子、有名的牌子,比如五粮液,依靠原有的技术就想占据酒业的一片天是很难的,必须加大对优势产品的进一步研发。
  其次就是所有中国酒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假冒问题。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酒都被假冒着,而且假冒的技术很高,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企业研发出新的技术使酒的水品提升了一个档次,还没来得及在市场上大显身手,酒被模仿了,各种假冒伪劣之品在各种商铺出现了,不管假酒多么的逼真它终究是假货,对厂家的声誉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而且,会使公司的营销陷入僵局,着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也非常不利。所以,企业必须想办法遏制假冒品对正品的影响。防伪技术就成了防止假冒的一朵盛开的奇葩。当然单单依靠企业是不行的,政府、社会、企业必须紧紧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假冒,维护品牌形象、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决了酒本身的问题,酒该关注酒文化的问题了。酒文化必须依赖于酒才能传承。饮酒在中国是一大风尚,古代人饮酒叫品酒,然而,纵观周遭,还有几个人能衬得上是在品酒。酒现在是联络“感情"的工具。酒喝出了友情,喝出了面子,喝出了生意,喝出了特权。酒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和精神。要改变这一现象比提升质量、增强防伪困难得多。不说公款,就是平常百姓之家饮酒无节制也是司空见惯,要扭转谈何容易。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止步,迎难而上才是中国人的本性。社会风貌的改变需要时间,需要耐性,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酒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得努力,虽然任务很艰巨,但为了一片真正的大好和谐局面,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国人,文明饮酒吧。哈哈,我非常讨厌别人酗酒、醉酒,这种情况少出现一点,香烟祸害的范围应该也能缩小点吧,嘿嘿,这是我的一个心愿,也应该是很多人的愿望吧,大家一起加油吧,健康文明饮酒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长城的社会价值:
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TOP

春节”的传承的策略与可能性

        各地在策划春节活动时,应注重在传承传统风俗的同时引入新的时代元素,如组织民众举行民俗踩街、提灯游行、焰火表演等,把市民从家中引向户外,从家庭引向社会。  此外,组织社区“新年团拜会在活可以跃新年气氛的同时,增进邻里间的了解与团结互助。

  当前春节年味不浓、不少青少年热衷“洋节”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春节的庆祝活动愈发缺少民众的参与性。
  有人说:"让市民‘看’春节仍然是不少地方春节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能够让百姓积极参与的春节,才是政府组织活动的目标,各地应该想办法,将“旁观型春节”变成“参与型春节”。
  如果能够提供父亲抽陀螺、抖空竹,母亲剪纸、绣花,孩子转呼啦圈等阖家老少同台玩乐的舞台,春节庙会现场定会更加热闹非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的增多,春节等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文化问题的调查研究,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此前,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央文史馆已多次就这一主题展开调研,组织专家进行研讨。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武夷岩茶的分类如下:
•        大红袍系列:是名枞系列的一种,但因为其知名度最高,故单独列出一个系列.
•        肉桂系例: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        水仙系列: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武夷岩茶的老枞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        名枞系列:指的是从“菜茶”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自然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韵特征的有命名的茶树单枞名枞.典型的有十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        奇种系列:武夷山野生茶叶树种.武夷山没有命名的野生茶叶树种或菜茶树种.
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武夷岩茶主要两个产区是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岩茶是指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次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采自正岩的称” 奇种 “,采自偏岩的称” 名种 “,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株采制的,品质在奇种之上的,称” 单丛 “.名岩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株采制的,称” 名枞 “.著名的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岩茶名枞网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故名岩茶.武夷岩茶的名丛数以千计,丰富的茶叶品种基因库,是育种可贵的品种库,可能对众多名丛筛选育成纯系品种.在福建省科委,福建省农业厅等有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下,1980年武夷山茶科所重整了《御茶园》,征集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名枞216种武夷岩茶的著名名枞、单枞名录 ,重植于《御茶园》.
武夷岩茶名枞网
武夷岩茶216种著名的名枞、单枞名录: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红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梅
正碧梅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吕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青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奇兰香 虎耳草 一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音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璃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爪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梅裳 红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大桂林
水中蒲 绿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锦 节节青
王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芭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明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绽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薇 山上臻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小仙 白苍兰
白豆蔻 十八草 墨斗笔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花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玉枕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棘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玉兔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堂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凤尾 正萱草 正桑草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附武夷慧苑岩茶八百三—十个花名种类:武夷岩茶名枞网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仁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梅 正碧梅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醉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春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奇兰香 虎耳草 —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旨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璃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瓜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梅棠
纤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入桂林
水中蒲 绿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锦 节节青 工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邑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来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锭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微 山上臻 十八草 墨斗笔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水仙 白苍兰 白豆蔻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龙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卡枕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辣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王免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常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风尾
正萱草 正桑葚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

TOP

萧放博士关于春节的演讲

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年是时间标志,体现着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三千年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至少三千年的历程,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

  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是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春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演变: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的岁时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依从自然月令的时间习惯逐渐改变,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汉中期以后,岁首在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朝会。在朝廷的影响下,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时期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是汉代正日礼仪的主要内容。全家无论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依次向家长敬酒致贺。其次,拜贺宗亲乡党。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利用年节时机,沟通自己与亲族、邻里的关系。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即由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发展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而在民间,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从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合家团聚,设宴欢庆。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帝王的正旦朝会作为国家典礼,场面宏大壮观,它是国家时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大的朝贺庆典对内显示国家太平,对外彰显中华帝国国威。同时,官方也借观看节日灯火与欣赏杂艺表演之机,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以和谐社会。

  比如北宋,“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就是开赌禁三天,任百姓娱乐。明朝时北京民间春节更为生动有趣,当家人元旦晨起,率妻子等拜天地、拜祖先、煮饺子、给长辈上寿。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引进西洋历法,以公历为标准纪年,这时官方节日与民间传统节日分离,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阴阳合历体系,人们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在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并被批准。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头上。

  民国政府曾一度不满足于二元历法结构的存在,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将传统节日习俗全部搬到新的历法系统中,过公历元旦,不过农历新年。但这么做的效果并不理想。1934年初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以“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社会上下对旧历大年的称呼

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关口,伴随着过年的脚步,如同展开一幅年俗长卷

  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节日。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为了全面呈现传统春节的面貌,我们伴随着中国人过年的脚步,依照年节顺序,渐次展开年俗长卷。

送旧年的习俗
 1.“腊八粥” 2.小年送灶神   3.扫尘  4.备办年节食品 5.身体清洁:“洗疚疾”与剃年头   6.装饰门庭:窗花、年画、桃符、春联
过大年的习俗
 1.年夜饭  2.压岁钱  3.守岁  
迎新年的习俗
  1.“爆竹声中一岁除”  2.天地、祖先祭祀   3.穿新衣与拜年   4.接财神

TOP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淡,它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了。对于那些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的年轻一代来说,春节的吸引力更低。节文化淡化的原因,就是春节文化主要在传统农业情况下形成的,现在是工业信息化社会,怎么让大家感兴趣,还是要兼容并包,要借鉴一些西方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刺激感比较强的,节奏感比较强的文化元素,把它的吸收过来,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

TOP

春节文化要注重“礼”的重建
   “爆竹声中一岁除”,作为辞旧迎新重要标志的鞭炮,是春节习俗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焦点。在“禁与不禁”间摇摆,成为人们对待传统习俗纠结心态的真实写照。中国是礼乐之邦,非常强调礼仪,礼仪的核心是“敬”--敬祖先、敬神明。专家认为,“我们在礼的培养上不但缺少仪式化,也缺少连续性;现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最重要的是要讲它的精神内涵,展示传统节日和民族精神深层的关系。”
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年味儿的恢复,是找回文化记忆的过程。要借春节团聚的传统,加强人伦道德的培育和发扬。这位著名人文学家呼吁,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应尽快恢复春节“年”的叫法。要将传统的春节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俗年,共同的精神家园。


政府需助力传统节日
    继承和弘扬春节文化,是复兴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秉持恢复、保护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复原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恢复和扩大其教育、娱乐和凝聚功能;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适应现代社会,世代相传,永葆特色。

TOP

回复 22# 的帖子泰山的思想价值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赞美泰山自然景观的同时,我们更看重她的文化底蕴,更看重她映射出的精神象征。泰山精神既体现了泰安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总结泰山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积极向上的攀登精神。登泰山就是要昂首挺胸,奋勇向前,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有景色,顶峰在向你招手,胜利就在前头。只有向前,不能后退。 二是朝气蓬勃的旭日活力。当人们站在泰山极顶,翘首盼望那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时候,那种对新的一天到来的期望是何等的激动和迫切。只有在泰山之巅,才能体会旭日东升的清新;只有站在泰山之巅,才能体会朝气蓬勃的劲头。三是居高不傲的海天胸怀。泰山虽高达1500多米,但她底基厚重,既有拔地通天之势,又不张扬,体现了泰山容纳万物,居高不傲的胸怀。四是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毛主席说,有个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主席的话,对泰山精神给以了最好的注解。生命重于泰山,责任重于泰山。五是傲视风雪的松柏性格。泰山的松柏层层叠叠,四季常青,大雪压境更显松柏性格。隆冬时节,大地冰封,万里雪飘,泰山上的松柏昂首挺胸,巍然屹立。路遥知马力,雪大知松青。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怕强权、不怕压迫,勇敢挺立的精神。六是扶正压斜的敢当正气。泰山石敢当是正义的象征。几千年来,人们崇拜石敢当,就是因为她能帮助人们匡扶正义,战胜邪恶,为民除害。泰山是正义之山,以她的威严震慑邪恶,清除妖孽。七是吃苦耐劳的挑夫品德。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顶上的一砖一瓦,每一样物件,都是泰山挑夫们挑上去的。他们面朝泰山背朝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勇于攀登,为泰山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伟大民族积极向上的写照吗?八是矢志不渝的归根情结。江河入海,落叶归根。泰山不让杯土古成其大。泰山是民族精神的寄托,人们向往泰山,总有一种情结,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不管走多远,总有对泰山的牵挂,对故土的怀念。

TOP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综合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认为,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划的天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意蕴并不是以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融解在形象内容之中的意味和旨趣。皇家庙观的布局是靠不同的形体、比例组合成的艺术空间,是靠斜线弧线的运动、色彩的冷暖去形成。可是大山的雄奇险峻给建筑带来的是非线性、混沌性和不测性等困难。为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钦差提调”阴阳典术王敏、阴阳师陈羽鹏带着弟子们跑遍大山的每个角落,寻龙查砂点穴,利用风水术独特的曲线完美效应,不仅解决了武当山古建筑群有关节奏、韵律、整体统一的美学问题,而且调动人的审美情绪朝着文化定势去发展。   
  山水川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宫观庙祠适形而止,不仅具有良好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技巧,而且具有一种神奇宁静的美,神仙世界“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武当山古建筑群对天柱峰的处理最为精彩。天柱峰海拔1612米,是众山之“祖山”,无屏山案山砂山可言。为了“藏风聚气”,沿山腰建紫禁城环绕,东南西北四天门只有南天门可以开启,以确保“气不外泄”。由此抵御了四周的寒风,使城内温度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充满生机;同时高大石头城烘托了“天国”神圣威严的气氛,在形式上使金殿更加雄伟。
  神仙世界是帝王的心理需求人为场所的自然化,武当山古建筑群将建筑之性灵与山水秀灵糅合成仙山名胜特有的清幽、空灵和神圣,其中运用的中国园林“借景”、“虚实”等种种方式技巧,留下了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建筑景观。从古均州至玄岳门,在人的视力所及的3至5里安排一组小型建筑,10至20里安排一座宫殿建筑,以“官道”相连,空间序列“以少胜多”,具有极好的象征性。进玄岳门为“仙山”,越坊有“命运交给神”之说,根据“道经”安排真武神三个修炼场所。从复真观、太子岩到飞升岩,也寓意着真武得道飞升,小中见大,充满了诗情画意。
  从南岩至天柱峰为“天阙”,沿途设神道天梯、三座天门、紫禁城至金顶,所有建筑皆占峰据险。这一区域海拔在1000米到1612米之间,气温受高山影响,云飞雾腾,山峰摇曳,楼台迷失,使人们在行进中产生强烈的心理震动,在兴奋悦愉的同时更感到了对神的敬畏。金殿内以永乐皇帝为模特而塑造的真武神披发跣足,在金童玉女左右侍卫的簇拥下,安然坐在御椅上,大小如同真人,和蔼可亲,似可与之对语,真实和虚幻在这个空间中重叠起来,既真实又迷茫。“天人合一”的情感所需的神秘、崇高、威严和无所不能,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武当山古建筑群这种建筑与自然交融以及其中深刻的生命意蕴和身心合一的内涵是多么契合!真让人一唱三叹。
  武当山古建筑群与大山的内在美结合成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感知和耐人寻味的仙国胜景,也让我们从中认识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心灵、智慧和创造力 ,皇帝敕修武当山还带有强烈的帝王封禅的色彩。武当山古建筑群要求高大坚固,是当时的国家标准建筑。中国古建筑虽然具有八千年历史,遗憾的是只留下了两个国家标准,一个是宋《营造法式》一个是清《工程做法》,明代国家标准也许随着《永乐大典》被毁而永远消失。所幸的是能够看到利用这个标准修建的建筑,也就是说,抖落历史尘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现代建筑奉为金科玉律的框架体系在当时已非常成熟。用这个体系对照《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不难发现两者的过渡和不少缺失。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巅峰杰作。然而,在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之前,《中国建筑史》极少提及武当山,偶尔提到也是语焉不详,毫不夸张地说,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出现改写了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中留存的智慧还给我们带来了无法比拟的温馨,留住这种智慧是我们生存发展需求,是当代人对历史和祖先的一种尊重,对后代子孙的一种责任。特别是在全球化带来文化趋同的负面影响中,我们的文化被淡化、被忽视、日益变得千篇一律,保护遗产更理所当然成为我们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和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社会担当。
  武当山古建筑群与大山的内在美结合成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感知。明代帝王们经过二百多年建造的皇家庙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其政治和宗教成分日益褪色,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仙国胜景,也让我们从中认识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心灵、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不失珍贵的民族自信,在当今变幻万千的世界中走得更稳、更远。[

TOP

七夕诗词

有关七夕的诗词

七夕是中国最为古来的传统节日。流传大量的诗歌词赋,为后人留下很多美好的遐想。现整理一些有关七夕的诗词供大家欣赏和补充。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七夕诗词

      〔无名氏〕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鹊桥仙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乞巧之俗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王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盆。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燕歌行》

魏曹丕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

  七夕古曲

一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萧郎依旧无消息。  

  若问闲愁都几许,空拾宋人断肠句。  

二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思人犹在玉关西。  

  万千心事凭谁寄,泪眼问花花不语。  

三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君问归期未有期。  

  愿化明月长相忆,只有相随无别离。  

四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依稀好梦无处寻。  

  故人已乘黄鹤去,沉思旧事泪暗滴。  

五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酒残杯冷人离席。  

  万般相思歌扇底,谁人曾会想怜意。  

六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草色烟光残照里。  

  送尽去云空伫立,双燕何曾会人语。  

七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晚风又起人归去。  

  梦里飞花如许急,尽是伤愁别离绪。  

八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断肠院落风絮絮。  

  满身花影自追寻,暗香盈袖成叹息。  

九曲:  

  又是一年七月七,何处寻取旧踪迹。  

  落花流水忽东西,人生长恨长别离。

TOP

武当山与明朝永乐皇帝

到武当山旅游的人大都是冲着武当山那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鬼斧神工的金顶造极、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绝伦的武当武术去的。如果到武当山旅游前能了解到武当山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一段历史渊源,那游览起来就更有兴味了。
   139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朱元璋生前曾立大儿子朱标为皇太子,然1392年,皇太子在朱元璋前去世,朱元璋便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储。朱允炆当了皇帝后,探知燕王朱棣在北平操练兵马,准备谋反篡位,便密令北平驻军包围燕王府,谁知朱棣早有防备,便趁机公开举兵谋反,历经4年的战争,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南京之时,朱允炆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假装自焚而亡,暗中却从地宫内逃出,从此隐居民间,常扮成僧人和道人,四处避难和奔走,图谋东山再起。
    1402年,朱棣登上皇帝宝座后,表面上向全国军民宣布朱允炆已自焚而亡,暗中却四处派人寻找刺杀朱允炆。当他听说朱允炆扮成道士跑到武当山后,便聘请武林高手张三丰前往武当山,其意图是寻访和刺杀朱允炆。当朱棣得知武当山是道教之地,而道教中的“真武大帝”是四方神灵中的北方神,而自己又是在北方起家的,这样,他就说自己是根据真武大帝也就是神的旨意来肃清内乱的,他的篡位行为也就名正言顺了。朱棣为了感谢真武大帝,就动用了30万军民和巨资,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经过10年营造,建筑了宫殿庙宇2万多间,形成了一整套雄伟壮观的建筑群。民间传说金顶上铜铸的真武大帝神像就是按朱棣的像来塑造的。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坐落在江西省北部,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与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环绕周边,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公里,宽约15公里。平均相对高度近千米,处于南部东岭的汉阳峰最高,海拔1474米,山上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湿润,夏季气温比山下的九江市平均低7~10℃。所以,成为享誉中外的避暑盛地,冬季常银装素裹,是江南观赏北国风光的难得佳地。3月到10月间,雨雾较多,每月雾日均在15~20天左右,身处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如临仙境一般。庐山四季景色不同,各有特色,素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说,因而,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赏。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庐山自古以来,就为名人墨客所忠爱。相传庐山得名于近3000年前的周代,有匡氏兄弟在此山结庐居住,修仙炼道,天子派使臣来访,不见人影,只见草庐一座,谓之“唯庐独存”,故始称“庐山”,或“匡山”、“匡庐”。西汉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亲登庐山考察,并将其记入《史记》,这是庐山进入史册之开始。
自晋至清,无数文人墨客均与庐山结缘,如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北宋的苏轼、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康有为等,他们不仅登庐山,爱庐山,而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因而,庐山成为人文荟萃之地,留下了诸如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著名古建筑群,了解庐山,几乎就是在阅读一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长卷。


进入近代后,情况就更是蔚为大观。先是洋人发现了庐山这块风水宝地,首先投资开始搞房地产开发,接着,中国的军政要人,名商巨贾纷至沓来,纷纷在山上兴建别墅,到现在为止,山上居然有600多座别墅,而每幢别墅后面,均有一段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蒋介石夫妻居住过,并由蒋氏亲笔题名的“美庐”别墅和后来为毛泽东修建的芦林一号别墅。
蒋介石十分钟爱庐山,一度曾想把整个首都都迁到庐山来。他大概把庐山当作他的胜利之山。1933年起,他在庐山办“军官训练团”,目的是为了“剿共”。共训练军官25000多人。凭着这次训练基础,他在庐山上指挥了对共产党苏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逼迫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当时的红军也把庐山作为反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中,曾专门编演了两出有名的话剧——《庐山之雪》和《杀上庐山》,后来红军名将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李克农等都亲自登台演出。这两出戏的内容是说:庐山虽然一时成了反革命的巢穴,但这只不过是像一座冰山,只要太阳一出,革命一到,顷刻之间就会冰融雪化。总有一天,人民要杀上庐山,解放庐山,使庐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三
毛泽东也特别喜欢庐山,他一生中曾三次上庐山,前后共住了137天,这在建国以后毛泽东的出游历史中是罕见的。在庐山,他不仅留下了两首著名的诗篇,而且还因为在1959年和1970年分别撤掉了曾经是他左膀右臂的两员大将彭德怀和林彪的职,而给庐山留下了至今还难以说清楚的谜一样的故事。如今,毛泽东居住和生活过的那些别墅,已是庐山最热闹的参观景点。


蒋介石在庐山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与共产党和社会各界的谈判,宣布了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他在庐山发表的抗日宣言中的名句“地不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让无数热血男儿为之振奋,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场,慷慨捐躯。为了打赢抗日战争,他又一次在庐山创办了军官训练团,先后培训了14000多名军官,由于战事紧急,许多人等不到毕业就奔赴抗战前线了。——每天集合时,训练团副团长陈诚手里拿一张名单,点名叫在场的某一位将领,当面告诉他,你到哪里去率军抗战。孙连仲、李默庵、王耀武、汤恩伯等就是这样走上抗日战场的。当时众多将领都希望点到自己,那种报国不落人后的场面令人激动。有一次,蒋介石训话讲了几个小时,还不见要结束的样子,而已被点到名的将领等着离团返防,陈诚便在讲台上打断蒋的讲话,请他讲快点儿,蒋介石也没埋怨,草草了结。这种情况绝无仅有,可见当时军情之急迫。
但庐山还是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了。1938年4月,日军占领庐山,大肆烧杀抢掠,据有关资料计算,日军共在庐山杀害3000多民众,烧毁400多栋房屋,毁灭52座庙宇。而且将大批珍贵文物、书画、碑刻等劫掠回日本,日军还对庐山的森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白鹿洞书院长了上千年的古松都被他们砍伐一空。全庐山被日军砍伐、烧焚的树木达十万余株。自己的祖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热爱,侵略者的铁蹄,从来是践踏和破坏的,这一点,每个中国人都应牢牢地记在心中。


由于名流云集,庐山的居民就逐渐以旅游服务业为生,逐渐发展成一座高山之巅的繁华小镇,这个镇功能齐全、建筑漂亮、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晚上华灯齐放,被称为“天上的街市”。
在山上住久了,见的大人物也多了,这里的人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串有关大人物的故事,到处是导游,有些是按导游词背的,有的则是讲他们的亲身见闻,很多故事不会形诸文字,在这里听完,不会再听到了。


现在去庐山,最好的时候还是夏季,因为夏季山上真是凉爽,山下的九江市气温高达40℃,而山上才28℃左右,早晚甚至要披上一件长袖衣服。
这时上山,最好选一个僻静的住处,书几乎不用携带,庐山上的书居和纪念馆均有卖的,好多与庐山故事相关的书你在别处还买不到,凤凰卫视与庐山管理处还合拍了一盘DVD光盘《庐山风云》,介绍了蒋介石毛泽东和庐山的故事,有些内容颇为少见,例如毛泽东会见贺子珍的过程等。在这里,你可读上半天的书,或看上半天的光碟,再沿着山间林木葱笼的道路,散上半天的步,或到各有特色的景点走一走,看看那些山峰间的传说、别墅里的故事。这是一个静思的好地方,虽然现在旅游业发达,山上人多喧闹,但那多是在景点稠密的牯岭镇中心、河东路一带,稍远些的靠东南边的东山路、上中路就安静多了。这些地方的宾馆有不少是旧别墅改过来的,风格别致漂亮,丛林环抱,空气清新,适合雅居静享,但房价稍贵,尤其是伙食,几家风格别致的餐馆,价格昂贵,竟比周边的小馆子高出2~3倍。山的西北边大林沟路一带,深入庐山本地人的居民区,也有不少宾馆,居住条件不差,尤其是餐饮便宜,就是略有喧闹,但如果想深入到庐山本地人的生活,居住在这里和他们按相同的节奏起居,也别有一番情趣。

TOP

武当山三月三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传统的道教节日。相传,这一天是道教主神--真武大帝的诞生日,所以道教信士以最高的礼仪庆贺,非常隆重。

    史料记载,从宋代开始,武当山道教都要在这天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

“三月三”庙会是融道家文化、武当武术、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参与性较强的民间文化活动。庙会期间武当道教都要举行斋醮大法会、拜龙头香、信物开光、撞吉祥钟等独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动。

庙会期间还举行大型武当功夫表演、武当茶道表演、皮影戏、民间歌舞以及地方戏曲、杂技、剑河灯会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民俗表演和艺术品展示活动,广揽各地民俗民艺,充分展现传统民风民情,充满喜庆、祥和气氛。

TOP

文革中武当山只剩24名道士

1966年爆发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也猛烈地冲击了武当山的道教文物和在庙道士,不仅竖立在宫观中的神像古碑被砸毁,而且不少道士被造反派当作“牛鬼蛇神”、“四旧”而揪斗和批判。当年接待过贺龙将军的罗教佩老道长,因无法忍受残酷折磨而被迫自杀。“文革”初期,借住在遇真宫的均县第二中学的师生员工600人在县工作组和校“文革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砸毁了学校附近所有庙观的神像和各类饰品,并把宫观里的道教典籍集中在校园里点火焚烧。如果不是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派军队制止,紫霄宫以上的神像也将被造反派们所砸毁。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党和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被粗暴践踏,使武当道教处境维艰,道士们或出走,或羽化,或还俗,到70年代末,全山仅剩下24名道士。有组织的道教活动基本中止,只有个别道士在偏远残破的庙观里守持着自己的道教信仰和修炼行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