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翻译的歧途——检视一桩个案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引用:
原帖由 TeigEnte 于 2011-6-17 18:37 发表
我当然也同意翻译是阐释,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没那么后现代,严重不认可顾彬的看法。我认为既然翻译,就得忠实原著蓝本;如果想发挥自己的东西,就别翻译,写自己的东西好了;如果本意没想发挥,无意中错讹累累,那就是活儿没干好。

...
我也不同意顾彬的看法。
他大概是站在如何让自己的著作有影响的角度来看的。
但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我很不喜欢这种译著。

我最近研究中国龙形象的西传,
因为自己的外语能力有限,
所以尽量想用中译本,
结果,发现许多译者的想当然给我许多误导。
好在我留了个心眼,
只用中译本找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后,再对照回原文,一句句对读。
要是对读可信,我就用中译本,
要是对读不可信,我就只好结结巴巴地自己译,然后再请人校译。

比如某北大教授译的译著,
原文明明说的是中国皇帝的旗帜上画着一些“蛇”,
这是很重要的信息,
他译的时候,按自己的理解译成了“龙旗”。
原文涉及“蛇”的地方,
他全译成了“龙”。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就这样全被他的想当然给掩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霄冰 于 2011-6-21 12:18 发表
中国人把他的一句“中国的美女文学都是垃圾”,直接误读成了“中国的当代文学都是垃圾”,这个问题并不在他,而在于有一部分人中国人心里更愿意听到后一句话。或许他们自己想这样说,又没有勇气,才“借”用顾彬的口说出来。...
哈哈哈哈,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他的本意是说“美女文学”。
霄冰说得对,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想说的话,借顾彬之口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