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专家呼吁建立“国家民俗博物馆”

张先生有亲身体验,因此谈得切中肯絮。

TOP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1-5-24 17:56 发表
国家这么大,民族这么多,民俗文化如此丰富,早就应该有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现在建设已经很晚了,抢救都来不及了。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办此事,而是如何办此事,怎样办此事。政府有没有文化自觉意识。奥运会、亚运会、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5-25 10:08 发表
我来回答第三个,这个问题比较好答。
民俗博物馆不能建在北京。
理由如下:
1,北京地皮太贵,拆迁费用太高,建不起。
2,北京缺水,人不杰,地不灵,无法滋润中国民俗。
3,北京的旅游资源太多,来北京的人,都 ...
哈哈哈哈!尊敬可爱的施老师!

TOP

请陶先生允许我也试着回答这12个问题:
1、中国真的不需要国家级民俗博物馆吗?
答:中国不但需要,而且是特别需要国家级民俗博物馆。不要以为民俗离我们很近,其实,是现代化的大潮中,民俗已经一天比一天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打个蹩脚的比喻,我们的孩子们快要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诞生的了。因为他诞生以至赖以生长的那个民俗场景早已经消失了,他们的魂已经无法附体了,他们尽管活着,但是灵魂却在四处游荡。民俗就是我们的灵魂附着的肢体。作为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至今没有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这是耻辱。为什么我们的国民现在表现出缺乏信仰?不是我们的国民缺乏信仰、没有信仰,而是我们国民的信仰没有了依赖的肢体、没有了附着的身躯。我们的民俗快要荡然无存了,快要被钢筋水泥挤压得体无完肤了,建设国家级民俗博物馆实在是无赖之举,也确实非常紧迫。
2、如果国家真的立项建设民俗博物馆,你认为这样的博物馆是什么性质的?
答:应该是国家管理的,不应是私有、私营性质的。在此,我觉得还应增加一个问题——
怎么样规模、规格的民俗博物馆才是属于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因为这一问题决定着后面问题的回答。
答:既然是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就应该涵盖全国各个地域、民族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应有历史的延续性。陈设的不仅仅是物什,还应有大量的场景、建筑,要回归其时代特征。非此,就不是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这样占地面积就要非常巨大,没有好几千亩面积是难以承担国家级这个重任的。最好是既有平地,也有山地,就好展示方方面面的民俗场景了。
3、国家民俗博物馆非要建在北京吗?建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可不可以?
答:这个不应死扣,在北京更好,在西安也不错啊。
4、我们现在具备设计和管理能力吗?目前的民俗学专家团队是否具备承担这一任务的能力?
答:我想,均应该是有的。
5、民俗博物馆展出应该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
答:应该是开放式的,而不应是封闭式的。
6、展览如何恢复民俗的生态环境?
答:用空间,采取场景布置,我所见到的有两处经验可以借鉴,一处是张贤亮的影视城,一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布置的农耕场景,名称叫农耕博物馆还是什么的,记不清楚了,反正很具象。
7、民俗文物的征集怎样进行?
答:这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民俗文物?我觉得能够反应或者是代表民俗特征的物什就是民俗文物。它在民间,就是物什,就是某个建筑体,在博物馆,就是文物。怎样征集?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倡导捐赠、捐资,办法多得很,在此就不唠叨了。总之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共产党办不成的事。
8、展览如何体现中国民俗发展史?通史与断代史如何处理?
答:这是个难点,比征集文物还要难,比建设场馆也要难。具体办法多的是,关键是能否做到位,这需要真正的民俗专家鼎力配合,才能完成。
9、亚洲“汉字文化圈”各国、华人世界的民俗如何体现?
答:这个问题很及时,也很重要。国家级民俗博物馆,如果缺了亚洲“汉字文化圈”各国、华人世界的民俗文物,那无疑是一个硬伤。上一个问题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也就应该能够解决。
10、你认为建立国家民俗博物馆的可能性是不是存在?
答:官党的事,贫下中农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建立国家民俗博物馆的可能性存在。
11、少数民族民俗在博物馆占什么位置?
答:据我在各地所见,对于少数民族民俗往往有夸大之嫌,而忽略了主体民族民俗的展示。我不是大汉民族主义者,我觉得应该恰当展示就可以了。主要是少数民族民俗往往很鲜艳很灿烂,布展之人自觉不自觉就走极端了。
12、民俗博物馆是公益性的还是盈利性的?
答:应该是公益性的。如果是私营创办,盈利性也是无可厚非的。
最后,我再补充一个问题:
国家级民俗博物馆应该怎样建设?
答:发动各省市力量,如筹建世博园一样,各省市建设各省市的,保证立马成功。
胡言乱语一通,献丑了,见笑了。

TOP

倡议建立国家民俗博物馆与倡议国家建立民俗博物馆,其结局肯定是大相径庭的,效果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建设网上数字化民俗博物馆与实体建筑民俗博物馆,并不矛盾,不冲突,而且能够形成不同大众需求上的互补。但是二者却互相不能取代,各有各的特性。
退而求其次,建设网上数字化,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作为。

中国的政体、中国的民众是很奇特的,而对于民俗的认知还处在懵懵懂懂的启蒙阶段,真正有清醒认知的没有几个。因此要想正正规规建设民俗博物馆,几乎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也不是就不能建设,这,关键是要看主持者的气魄和作为了。这些话说来就长了,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我再唠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