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网有感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高校里好多民间文学专业都改为民俗学了。
这倒有些“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味道了。
中国民协与中国民俗学会有好多合作的空间,期待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本是同根生!
其实民协与民俗学会都是同病相怜,难兄难弟,不分彼此。
虽有体制内外之别,但做的都是民间文化的事情,从三套集成到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积德无量。这也是钟老遗愿。
我的同乡白庚胜先生也曾在民协当过官,同时是民俗学会的顾问,他也是钟老弟子之一。自己也经常接触到两边的人士,感觉还是好人多,毕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奔走呼号,往往更多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冯先生的知名度、才气、能力、人格为民间文化做了不少好事,贡献与业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时为世变,民间文学的重视与否,可能更多与时代变迁相关,绝非几个主事者能够左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民协之民不仅涉指民间文学,而是民间文艺家协会。燕赵悲歌对民协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如何与文联内的舞协、曲协的分工协作问题,斯世当同怀视之。
还是那句话:本是同根生,更应该铁肩担大义,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楼上皆前辈与兄弟,都是为了民间文化好,但有些话还是超出了讨论范畴。
还是握手言欢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