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竹溪寻觅系列

竹溪寻觅之59
竹溪民歌墉风生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五
\


诗三百,风为主。
风即是各国的民歌,“国风”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的总称。它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现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广大地区,约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的民间歌曲。因此,又称“十五国风”。
墉包括历史上的竹溪,其风流传到现在,生命力如旧。墉风简单说本是民间歌谣,由专门官员搜集整理而成。竹溪民歌中都能读出诗经的韵味儿:“关关睢鸠两个人,在河之洲一片情,窈窕淑女才超群,君子好逑情意真。” 民歌一般口头流传,所以曲子不变,而歌词随意,这样就有了这种反复咏叹的诗歌。
竹溪民歌已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向坝全乡70%以上的成年村民会唱民歌,有的可唱300余首。歌手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7岁。向坝村王龙学一家三代都会编、会谱、会唱。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竹溪地处秦川鄂接壤处,向坝在秦川鄂三种地域文化的融会地带上,但是向坝的民歌不是这三种地域文化简单的复合体,它是这三种地域文化在这里融会整合出的崭新的民歌样式,有着珍贵的地域生态学、史学、音乐文化学、音乐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等的多学科价值。大山的阻隔和封闭,不利于文化的流动,而却有利于文化的积淀及整合与发育。
近几年,竹溪县邀请省、市民协专家,多次深入向坝乡15个行政村实地采风,累计搜集民歌4000余首。据有关资料统计,向坝民歌已搜集整理出山歌、阳歌、情歌等15种主要民歌形式,5种主要民歌格调,162种民歌曲牌,3800首完整歌词。同时,在向坝乡境内还发现2000多名民歌手,60%的成年人能随时随地熟练演唱民歌,200多户祖孙三代能同台演唱。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向坝民歌集》分“情歌”、“劳动歌”、“仪式歌”、“传说歌”等10部分,共收录民歌300余首,其中29首被记谱整理。据省民歌协会主席傅广典介绍,向坝将成为民间文化生态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区,并将作为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向坝的民歌不仅种类多,号子、山歌、田歌、小调、风俗歌、生活歌等等繁杂多样,调式和腔格异彩纷呈,而且向坝民歌的地域特色也非常鲜明,是少有异域文化浸染与渗透的土著原生态。歌词包罗万象,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薅秧歌,居家过日子有多不胜数的小调:曲调刚柔相济,刚如山,柔似水,山抱水,水缠山;唱法独特独到,时如高声呐喊,放浪形骸,时如低低私语,含蓄委婉。向坝人的歌,或唱在雾缕悠悠的山巅,或唱在山风习习的峡谷,或唱在蜿蜒崎岖的小路,或唱在炊烟袅绕土屋石屋的屋前屋后。

“郎到四川去背盐,一去去了两三年,床上泪水能洗澡,地下泪水能撑船。”——这首向坝民歌反映了妻子思念到四川背盐的丈夫。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向坝民歌村演唱形式,大多以山歌、情歌对唱为主。对唱主角一般是女性,并以女性口吻歌唱,用以表达颇具流传性歌谣的思想内涵。歌谣的思想内涵表达方式以艳、贤、谐、怨、哀为主格调,用以分别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和不同人物的思想个性。
在竹溪民歌体系中,情歌所占的比重最大,传承的人数最多,流传的范围最广。爱情歌又叫“情歌”或"姐儿歌"。她共分为思春、赞美、撩情、拒情、对歌、相会、定情、幽念、相思、款情、私情、吊情等十二大类

偷情歌
奴在后院割呀割韭菜
忽然给了个笑话来
(合)这是个啥子哟
要吃韭菜拿呀把去
要想贪花夜晚来
(和)莫穿橡皮鞋也
(男)(白)开哒,门咋开
门凳上放的是阴凉水
打湿门栓自然开
(合)你轻轻梭进来哟
酒壶里煨的是热啊烧酒
锅里炒的有下酒菜
(合)自盅自个塞哟
砂罐里煨的是洗呀脚水
踏板上放的是跛脚鞋
(合)光脚上床来哟

露水夫妻不久?
郎在高山打伞来,姐在河下绣香袋。左手接住郎的伞,右手把郎搂在怀。口问情哥哪里来。
叫声情妹我的妻,我从沙市转来的。那年许我一双鞋,不为鞋儿我不来。给我穿起好上街。
叫声情哥我的郎,鞋儿做起没上绑。你在我家宿一晚,我高点明灯把鞋上。明日穿起转回乡。
叫声情妹我的妻,我在你家宿不得的,那日在你家宿一晚,回去了受了妻子的气,七天七夜没脱衣。
情哥说话无钢刹,哪有好汉怕婆娘。一天给她三遍打,三天给她九遍捶,她是烈马也打下威。
叫声情妹我的妻,各人的妻子打不得的,自家的妻子是檐上的瓦,人家妻子是瓦上霜,只见阴来怕见阳。
你也无心在我家宿,我也无心把鞋上,露水夫妻不久长,菜籽开花应下场,要好还是自己的郎。

望郎十二月
灯草开花黄,听我开言唱。唱个情妹望情郎,不知在哪方,
自从郎走了,茶饭吃不饱,三天没得两天好。越想越心焦。
二月惊蛰节,望郎把病得, 望了一月又一月, 难丢又难舍。
望郎三月三,茶饭都不沾。桃茶开满山,两眼都望穿。
望郎四月八,庙里把香插。几时得会小冤家,抽签又卜卦。
五月是端阳,入了象牙床。手撑象牙望小郎,不知在何方。
六月三伏热,望郎把病得,望了一月又一月,难丢又难舍。
七月秋风凉,梦见奴小郎,梦见小郎入绣房,醒来哭一场。
八月白露来,眼泪掉在怀。千想万想郎不来,莫把奴丢开。
望郎九月九,站在大门口。眼泪汪汪难开口,这是奴朋友。
十月小阳春,望郎好伤心。路上石头望成人,望掉奴的魂。
冬月下大雪,脚冷睡不热。手撑牙床望半夜,为你遭活孽。
望郎腊月腊,你不来没办法。写封书信拜上他,要来望奴家。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60
               书院儒学化文风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五

            

  书院是古读书人存经.读经.教经.讨论经典.校经.印经.祭拜圣贤的地方。邓洪波在其《中国书院史》一书说:书院出现于唐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文化机构。书院集自修、研究、教育、讲学于一身,作为文化载体,书院为传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其它文化形式不可取代的历史性贡献。
  元、明两代的统治者对书院采取了抑制政策。明代的统治者对“东林书院”致力于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大为恼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封建统治者制造了明末四毁书院的政治事件。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第三次是万历七年(1579年);第四次是天启五年(1625年)。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继续对书院采取了抑制政策。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允许在政府严密控制下创建书院。
  宋、明两代书院,既是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关。但到清朝,书院除少数仍保留着书院的讲学传统外,多数同官学无大差别。
  书院的教学内容不是以讲求理学为主,而是以考课为主,是为封建的科举制度服务的,故教学多围绕科举考试选择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比较重视“八股文”的教学。
  光绪27年,张之洞.刘坤一联合提出三本奏折,主张大量设立文武学堂,把原有书院都改为学堂,以涤除腐败积习。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下令书院按等级改制,省会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
  现代以降,传统书院被体制化的学校所取代,书院绝迹。

  儒学是当时县内官办的最高学府,也是为封建科举制度服务的生员肄业场所。儒学由教谕和训导负责生员的月课与季考,并将生员的课业与品行报告于学政。教谕负责“总理学事,教训生徒,讲论经史,肄习课业,以备选举。”而训导则负责“分斋督导生徒,中试论功申录,教法亦如之。”
  儒学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各朝又略有出入。明初,县儒学学生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明洪武中期,教学内容稍有不同,即颁行礼、射、书、数四类:礼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射包括朔望演习于射圃,中者有奖;书指书法,日习五百字;数须精通《九章》。清代的教学内容,按顺治九年(1652年)规定:“礼部提准,嗣后直省学政将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书,责成提调教官课令生儒习讲解。”

  竹溪书院在明以前有儒学者个人建立,清代变为官立教育机构。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宋焕主持建立于城东龙山,名“五峰书院”(现图书馆文昌阁处)。乾隆二十三年因隔河不便(现月弓池处旧为护城河道,使得龙山与县城相隔),书院迁于城东三官庙。乾隆二十八年,道光十五年两次水淹,竹溪四大家之谌家祖琏公,捐西关房屋改建(现在县食品厂处)。光绪三十一年停科举,三十三年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移迁到现在实验小学处。
  五峰书院有山长,讲席各一人,首事(管理财务)四人。其上有学监一人,为知县兼。书院招生费用等项,自行酌定。后收归官方后,为地方官管理。年取学子20名,光绪十年(1884年),分课内生(住读生),外课生(走读生),加课生(附读生或旁听生)三等。入院必须考试合格,审查过关。
  儒学则创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建于县署东,与文庙合二为一。因儒学“以兴学育才为首务”,文庙供奉孔子等先贤,故称“学宫”,或“黉学”。竹溪儒学兴建后,八度兴灭。教学人员为县教谕,训导任,学生额为廪生20名,增生20名,年取文生8名,武生8名,科试取文生8名。
  为奖励好学士子,地方人民,官方及官绅义绢,筹集专款,兴办田庄,资助贫困学子应试充作路费及衣物之用。凡参加乡试生员,每人给钱三十千,举人进京会试给一百六千,贡生进京考监生,给八十串。在省城江汉书院肄业者,每年给银十两。
  自创书院儒学以来,竹溪明代有进士3人,举人5人,贡生71人;清代进士3人,举人8人,贡生160人。自于现代学校,不说也罢。

  竹溪儒学旧址现为县第一高级中学,书院为县实验小学处。这算不算旧学的延续呢?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61
                文成教化武成习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七

            


  竹溪尚武之风甚烈,拳派极多,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渐渐地弱了。
  现在的读书人,只是知道读书可以走出一条路,不知道另有一条路子,那就是以尚武之风锤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刚猛中的坚韧,温和中的持重,协作中的配合,坚持中的忍耐。那些在习武练艺中形成的性格习惯,才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法宝。只是,现在的几人明白,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只是一味的读书,只能是呆呆板板地书橱罢了。
  鲁讯先生在研究中国古文化后,所作的《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解放中国读书人的良方“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不是受到竹溪历史的启迪呢?

  XXX 1917年的 《体育之研究》 中也说,“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近人,正是鲁讯先生。
  XXX在他的年轻时代,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对自己有意进行饥饿、冷冻、疲劳等的训练;一个人在遍尝极度的饥饿、冷冻和疲劳后,他会对人生的甘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其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曲折而百折不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为上世纪初青年一代共同的志向。
  我们今天都知道,在学校开设体育课,正是使行学生们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只要摆正读书与体育的关系,身体练好了,精力旺盛了,对读书不但无影响,还会有促进作用呢!
  所以,宋儒还有“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习俗。
  但明清以降,官方把读书与体育人截然分别开来的“文武制度”,使“文官”与“武将”、现实社会、政治暨往千年的古老文化严重分化脱节。加之中文字繁难解,必须长年累月死记硬背,使“读书人”在近代是社会的极少一部分。
  当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古老的儒家文明一向注重教育,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由于中国天然的平原、自然河流和充沛雨水地理气侯,与欧洲海式的山地、埃及洪水气侯的区别,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地区,自始至终都是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由此相应衍生的惰性文化与封建关系,也限定了中国文明的局限性。

  竹溪县城南,有“南教场”,北向筑有一土台,高二丈许,长宽各五丈许,是明清检阅士兵习武的站台。下面场所约一里方圆,闲是却是溪人习武的所在了。
  武术多源于少林,武当,峨眉,拳派有虎步拳,形意拳,梅花拳,桃花拳,板凳拳及点穴手。XX初年,少林高手何进裕,形意拳手王子民等,曾来溪传授精要心得。
  中峰郭家梁子,甘家岭的刀术,枪术,棍术,城西寺庙,河南馆的拳术都是盛极一时的。县内武馆多,每馆二三十人左右。这是显于明面上的武风,在暗面之下,竹溪流传于世而不为人知的,却是梅花拳,桃花拳及点穴手等绝派武功。那是不出手则已,出则必伤,重则必死的独门密技。
  1951年,县长李荣久派土改干部严共学到泉溪,调查生漆,黄莲,当归等土特产的情况。那是一个与陕西镇坪相邻的乡镇。时与乡土改组长赵念初一块,到农民陈崇树家。陈崇树领他们到了兰启斌家,兰启斌是一个割漆能手,又会制药,打猎,木匠,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更是桃花拳派高手,而且还是点穴手传人。
  XX三十三年,兰启斌对严共学讲,大地主周文斋勾结石岩河黑道头子宋家独眼龙,带一群土匪在他们一家人外出时,抢夺两个黄莲棚及一家子财产。最后还在绑架兰启斌的妻子王永春。迫不及待,王永春出手了,扬手放出三枚毒针,三个土匪顺地乱爬,鬼哭狼叫的,独眼龙一伙大惊失色,慌忙逃窜。
  严共学正听得入神时,土改会开始了。兰启斌儿子女儿回家。19岁的兰山根与17岁的兰草在去开会的路上,抓住了大地主保长周文斋的弟弟,周文元。周文元手持花栗木棍,藏在赵念初开会时必走的路上,被发现后逃窜,兰草点穴手使其不能动弹。
  严共学是竹溪县委办公室干部,现在已退休。

  1951年,南教场拆除旧台,习武之风涟淡,九十年代完全改造南教场,成为现在的商场菜市场后,从此武风再也不见了。
  真是怀念小时候,每天地南教场上习武练拳乱叫喊,那些少年时光从此不再。
  那时候,郧阳六县球类比赛,竹溪是包揽寇亚军十余年的。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

竹溪寻觅之62
                 “一门三烈”何氏传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八

             





何恐

  千年竹溪,文成武就多少忠烈,明时徐成楚为民请命而免贡米苦,明末清初甘家岭一门忠义甘继芳,清时李逢亨解救河水难坐为黄河道台,还有多少志士不一一细述,这里说的是何氏“一门三烈”。

  烈士名何恐,“法官”相戏讽。当庭语反讥,众口夸英勇。
  为甚名何恐?奥妙谁个懂?两种人生观,千年谈不拢。
  这打油诗诗赞的是何恐,是湖北竹溪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并加入中国XX党。1926年回国后,在武汉领导共青团湖北区委,化名“胡伯渠”。共青团蒲圻县委就是在他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他在蒲圻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为蒲圻党团组织的建设,培养党团骨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蒲圻人民的爱戴。
  大革命失败后,何恐在武汉从事秘书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何恐不幸落入魔掌。他被捕后,英勇不屈,面对敌人威胁利诱,毫不动心。敌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能使何恐同志屈服,便决定对其公开处决。临刑时,法官当庭戏语:“何恐,何恐,何所持而不恐?”何恐即回答:“主义正大,行为光明,何用恐为?!”何恐针锋地回答,一时传为佳话,时人撰记其事,故有是诗云尔。(出自《何恐临刑戏“法官”》)
  何恐烈士,原名楚珍,字毅生,出生于竹溪县城。父亲何常甫,是竹溪一开明人士,在竹溪县城里有个“益泰恒”洋广杂货店,汉口还有一个坐庄,生意兴隆,经济活套,人称竹溪首富。儿子6人就有3个烈士。何恐的四弟何芙生,由五弟何立人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协助何立人开展革命活动。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后,何恐慌三弟精神失常,四弟被杀竹溪,五弟死于江西,父母含恨而死,杂货铺洗劫一空,革命一家只剩下几个寡妇孤儿……

  何恐 男,汉族,湖北竹溪,1900年出生,原名步孔,字楚珍,号毅生。死于1930年09月07日。
  (1909年4月19日何立人出生。又名何公轸,字楚钊。因排老五,乡邻多称其何老五。

  1915年,何恐考入县立高等学堂。
  1917年,以优异成绩从县高等学校毕业。(何立人考入县高等小学堂。)
  次年,考入湖北省外国语专门学校。喜读鲁迅著作,兼有踢足球、唱京戏等爱好,遂很快成为校内外活动家,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总干事。
  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被选为学生代表团成员,向武汉当局提出正义要求,反对“二十一条”。
  1920年肆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
  秋,在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影响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由陈谭秋介绍加入中国XX党。
  1922年冬。曾多次在《星期评论》、《江申日报》、《正义报》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先后担任青年团武汉区委组织委员、武昌地委组织委员、武汉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湖北民校秘书等职。
  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同年3月,代表武汉学生赴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回汉后,带领学生前往江岸慰问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参与起草武汉XX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告全国同胞书》。
  (是年,年仅14岁的何立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县高等小学毕业后,辞别了养育他的父母和老师,只身来到武汉求学,在何恐的引导下考入了由董必武等创办的武汉中学。)
  7月,出席全国XX会议,为湖北理事。
  10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
  1925年6月4日,带领武汉各校学生高举“愿流血以灌溉正义人道之苗,愿流血以倾倒帝国主义之根”的大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反对英帝国主义。
年底,由XX党组织派赴日本留学。曾以《中国青年们努力奋斗,不做东亚病夫,来救中国之危亡》为题发表演讲,受旅日爱国华侨赞扬。何恐在日本留学期间,是XX支部负责人之一。
  (1925年冬,何立人肄业于武汉中学。)
  (1926年5月,何立人在何恐的安排下,组织了竹山藉同学刘荫等多人,通过内线搞其进攻力量。同时,又策动武汉市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居民作内应,为北伐军攻克武昌奠定了基础。北伐军攻下武昌后,在祝捷大会上,何立人等受到了董必武同志的点名表扬。)
  1926年10月10日,由日本回国,任国民党青年部秘书,主管青运工作。
  (11月,何恐又让何立人去约同竹溪进步青年陆树声、杨明智一起回溪开展工作。)
  (1927年春,何立人、何扶生等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在西乡关垭子、竹溪河、麻河、王家河、老阴山等地,成立了区、乡农民协会组织,发展会员2000余人。随后,推及全县。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筹备与组建,全县共建立了9个区,42个乡的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5240人。)
  1927年9月,何恐被捕。
  12月底,何恐率领200余名难友越狱脱险。
  1928年1月,何恐在应山县与XX党员卢玉成一起组织农民队伍数百人进行暴动。
  (1928年夏秋,竹溪地方劣绅勾结陕西平利县“神团”骚扰竹溪。请来原襄郧镇守使,1927年“四一二”后倒向蒋介石,编为国民党第七师的张连升部的一个营兵力进剿。华丽中叛变革命,何立人、何扶生兄弟同时下狱。后经党组织及家人多方活动,才得以开释。)
  12月16日晚,何恐再次回到竹溪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2月,何恐为免遭逮捕,逃离竹山,返回武汉时,再次被捕。
  (1929年5月何芙生再次入狱,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竹溪,年仅27岁。)
(1929年春,将竹溪工作移交给四兄何扶生,何立人离溪返汉。
  同年秋,党组织派何立人赴上海进行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与党组织负责人杨献珍在一起商谈党的工作,探讨在白色恐怖下建党、建团工作的新方法。

  1930年9月7日,何恐等16名同志在汉口和记蛋厂前英勇就义。就义前,何恐带领15名战友昂首挺胸高呼“中国XX党万岁!最后胜利属于红军!”何恐牺牲时年仅30岁。
  (1931年,何立人返回武汉后,几次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经上海党组织营救营救获释。
  1938年被派往抗日前线太行山地区进行抗日活动,到黎城县任县长。当时,为了工作之便,他改名何公轸。
  1939年底,何立人调太岳地区工作。
  1941年任太行地区专员。
  1942年初,何立人率部转移到山西省沁源县。5月,何立人因长期征战,劳累过度而病倒,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壮烈牺牲在山西省沁源县,时年33岁。)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

竹溪寻觅之63
                  灵珑诗心喻泉源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九

           


  人生不可能没有爱好,否则生活就是一潭死水。但情趣爱好一定要健康,要成为每个人精神的支撑,前进的动力,发展的阶梯。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斗志、强健人的体魄。有益于身心,能养神益智的爱好如文学、书画、下棋、跑步、唱歌等等。生活情趣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业余生活的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命运的大事。贝多芬喜爱音乐,使他成为世界扬名的音乐大师,爱迪生从小喜欢摆弄小玩具,使他成为彪炳史册的科学巨人,而钱学森、华罗庚等人因有高雅的情趣、坚定的志向而成为学贯中西的权威专家。
  2002年,竹溪县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集,《不灭的圣火》,这是一位出生于1972年8月的山区小子十余年辛勤耕耘于文坛的结晶,上述所引即为其文,他就是喻泉源。
  近年来,他更是在秦巴大地上寻找一个古国的灵魂,写出了《小城系列》26篇文章,从文化脉搏里探寻振兴家乡的道路。
  这是他的情趣,更是他的天命,然而,谁能够想到,他原本只是竹溪山乡一名末能完成正规中学教育的学子?

  喻泉源高中未毕业就进了乡文化站工作。乡文化站破旧的阁楼上,直到夜深依然会有一个背影端坐在桌前。寒风透过窗子丝丝潜入屋内……
  拥有信念的人是富有的,这里的富有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喻泉源的信念来自于对家乡振兴的信仰,也来自于对为人处世的正直态度。
  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将身外的知识融于己身,只有将某种令人艳羡的能力融合到自己的工作里,一切才不会过时,才有理由有资格担起自己命运的大梁。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善良,正直。写作也是一样,一定要宣传真善美,批评假恶丑。” 青山绿水虽然美丽但却也阻隔了经济的发展,山里有的孩子由于家境实在贫穷,无法完成学业,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被生活逼迫得不得不放弃学习。针对一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喻泉源写了一篇反映该问题的稿件,马上在《半月谈》上发表出来。
  将爱心回报社会,将善良回报社会,这是作文的原则更是做人的原则。能够将文字化为力量,真实而确切地帮助正在经受磨难的人,这种心灵的慰籍比任何报酬都来得可贵。喻泉源在此刻是最快乐的,每一封来信他都认认真真地回,他俨然成了“希望工程”的联络员,这方水土上,孩子们未来的希望紧紧地与这个拿着笔杆的人联系在一起。一种追求,当被世人承认了其中的价值,个中的喜悦和满足将会膨胀……
  他的文章开始频频见诸于报端。从此,他的文章一发不可收拾,《半月谈》、《湖北日报》等纷纷刊登他的文章。1995年春,因为新闻宣传业绩突出,喻泉源被调至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工作,并逐步担任了新闻科长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顺便补充一句,他已经通过自学,完成了中文大专,本科的课程了.

  诗心是指创作时所必备的一种艺术的心理或艺术精神。文风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然而,以喻泉源的年龄、阅历、成长时间及知识背景的限制,灵珑诗心何处有?淳朴的文风又如何产生?
  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生况味等等,使得耕读文化合成了特有的清幽、空灵、内涵之美一点一点滋润着成长中的喻泉源的心灵。自强、崛起,对生命的本真深切的期望,泥土的芬香和农民的单纯,又让他能够以真挚、细腻的情感描写,自朴实、粗犷,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表现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文风雨。
  这一切,是喻泉源能够成为过护守家乡中的文人的楷模么?这是不是他能够成为部分竹溪文人心中引领者的原因?是不是让众多文人都以身为农村写手而自豪的根源?
  这也是竹溪文人的诗心么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

竹溪寻觅之64(未济篇)
               河失根兮城无魂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十
于2007-07-18 09:10:36
            

  竹溪河水由龙坝东贷顶之主流与蒋家堰之洞沟河江汇于双河口,绕城西而来,经南护围城北行而去。龙山东来,昂首扩展城如临视,是为东门第一关。
  1958年,龙山腰断,大河改道,旧河自龙山与城东门间段,改为一池。其形如弓似乎月,名月弓池。面积40亩。
  然至今日,河水失源,日渐浅显,且污水横生,杂垢乱流。已无往日情行。
  那是一条死河啦。

  自于城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知县曾熙任上,在五峰山南麓尹店社旧址筑土城,开东西南三门。明绐治元年(1488年),知县吕聪,东拓若干步,开北门。是时竹溪县城四门齐备。
  明正德九年(1496年),那个在民间有名的庸碌皇帝,有《游龙戏凤》故事的茺唐帝君。知县张赞时,改土城为砖城,修建南北城楼,后又续建东西城楼。竹溪自此始有城池规模。
  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陈希欧时,续城未峻之工,城增高五尺,添设四角楼。至此县城周二里三分,高一丈七,雉堞三百六十八,窝铺八,内巡马路宽一丈,东南环溪。
  崇桢十一年(1638年),知县李孔效时,开城壕,阔二丈,深一丈,引溪水灌之。

  自清始,竹溪乡下有寨堡六十。
  寨堡是古代乡村社会中人们为躲避战乱而修筑的一种防御工事。在清代,由于湖北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寨堡的修筑相当盛行。清中后期随着白莲教起义的爆发,地方团练的兴起,与之相配的团寨更蓬勃发展。
  寨堡是社会XX时民间用来自卫的一种防御工事,其形式可上溯至魏晋时期的坞壁。一般“高山为寨,平地为堡”。一遇兵灾,民众即以寨堡为藏身之所,保全性命和财产。湖北自宋代以来,每逢兵荒马乱之世,即有大批民众依山结砦自保,并且逐渐由仅是依靠天然洞崖避乱发展到大规模的人工修筑寨堡自卫。这种情况到清代发展到高潮,与当时动荡不安的时局有关。就湖北而言,先有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继之有三藩之乱、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兼之各地大小不等的各类骚乱,使得整个湖北乡村社会长期处在激剧的动荡之中。乡民人心思定,故兴建寨堡之风盛行。清代湖北寨堡的修筑主要集中在嘉庆、咸丰和同治年间,其军事防御的意图十分明显。
  清军采用建寨堡、组团练,坚壁清野,剿抚兼施方针,致义军兵源、粮源发生困难。
  当然,现在无一留存.

  竹溪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拆除西,南,北城及城楼。至1985年,仅仅存东门城楼,城16。1米。
  而钟鼓楼,也已焕然一新,不复旧观。不说旧街道,不说旧建筑,不说旧习俗,唉,也不说旧时闲情逸致的人们,在三五成群的行走时散坐时,故旧老话在其间弥漫着的温情。或初夏夜色月如水,竹席乱铺人横杂,笑话晕话粗话文雅话,一句句浸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的心灵;又或者,秋末冬初,梨黄枣红,酒热菜香,朱聋子的绿豆元子,曾家的烫面饺,谭三爷的芝麻饼,马回回的牛肉,(唉,在日渐粗制滥造的今天,怎么可能再现旧日情怀呢?)你会想起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那种古老的情愫,文雅而粗暴的历史文化,庸人的精致灵巧,庸人的悍猛果敢,在平和宁静的血脉中流动着的,是大地的律动与狂乱,是冲决一切的勇气与信心。
  然而,今天已然不再。或者说日益稀薄了。
  从外形上说,竹溪县城已经死了。

  什么时候,竹溪县城会醒过来?


  附注:
  对于县城,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而中峰蒋家堰,又是工作在两者交界处二十年的原因,至于龙坝,读者从我过往的文章中看到,那是每日无课时,与几位教师常常去玩的地方,所以,写了一些所感所想。但,仍然是挂一漏万的。且这一,还是残缺不全。
  竹溪旧有二十乡镇,现改为十五。除上述四镇外,不敢动笔。在这里聊作砖瓦之举,以待玉来。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竹溪县志(同治版)》《竹溪县志(1992版)》《竹溪地名志》《竹溪文史资料汇编》《郧阳文史资料汇编》<竹溪教育志><竹溪中峰普九资料汇编>及县内文朋读友各类大作,未一一细述引用处,在此一并谢过。还有强国网友,东湖网友,K12网友,人教论坛网友(众多论坛网友,纸短笔拙,难以细述)及县内各镇提供资料的教师朋友,这里一并谢过。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